第七脉轮是最精微的脉轮,是你与宇宙的连接。当我们还是婴儿时,头顶是很软的,随着年龄增长,会慢慢变硬。但如果我们持续冥想,会发现越来越敏感,这就是为什么第七脉轮又叫第十道门,什么意思呢?虽然我们是单独个体,但与环境息息相关,皮肤将外在与内在世界分开,所有五感和神经系统都在不断在内外在世界之间探索,不断在探索内在世界如何在外在世界表达,身体有九个与外在世界沟通的门户。第十道门是一个隐藏的门户,当我们冥想会越来越敏感,就越有能力去感知宇宙,穿越时空。婴儿是跟外在连接很紧密的,头顶的门是完全敞开的,可以感知外在世界。临终的人眼睛是往上看,去跟那个不朽的另外一个维度去连结。
戴头巾是为了保护第十个门户,因为冥想越来敏感,这个门户保持着开放的状态,不然有阳光都会感觉不舒服,这个门户会关闭。我们要打开这个门户,就像花要打开一样,需要不断练习。这样我们接受宇宙的能量和信息,能够更好地与它沟通链接。另外,它会将大脑不同的方面连起来,Y.B说过大脑有十个区域,左右各有五个,而我们十个手指是与这些区域有链接。当我们打手印,就是在刺激大脑不同区域。大脑和意识非常复杂也很专注,头脑中有不同的声音在争执,这是为什么要不断发展我们的整体观,让我们将理解力去到更高。当我们将注意力放在顶轮,头脑的十个区域你都能感知到。最理想的状态就是通过练习,将这些不同纬度整合起来。这种通过冥想不断让其敏感,也跟松果体有关,目前这方面的科技介绍不多。但在昆达里尼瑜伽里,这个腺体非常重要,它就像发射的天线一样,不断收集宇宙的信息,然后带进来,松果体会和脑垂体沟通,它们相互沟通时,我们就像进入一种开悟的境界里。或者称之为:前瞻性。另一个讲法,梵文称:Sushina。这时很多东西是自然而然。
思想(the mind)的本质:每秒钟会自动产生1千个念头,这是头脑的本质。正如心跳有它自己的节奏,呼吸自然而然不需要任何努力。这些念头到哪去了呢?有些消失,有些去到潜意识,有些会被小我捉住。当小我捉住这些念头时,你就以为你是这样想的,其实并不是这样,只是小我捉住这些念头,让你以为你是这样想的。
(ps:松果体辐射我们的能量,它有它自己的模式,很难用言语去描述,当你做冥想,会体验得到。Y.B是用了很多语言去描述,但我们还在学习的过程,有些可能还难以理解。当我们很长时间去唱诵,应该能体验得到。)
念头是很强大,一旦被小我捉住,就会主宰我们的人生。你会体验到,一旦念头来,会被小我认同,这些都是第七脉轮很自动的机制。念头被小我捉住后,会成为情绪,情绪会成为欲望,然后带来行动(不行动是很难的),一点行动会有一个外在反射回来,每天我们就是用了很多的能量来做这些。
另外一种方法,就是你可以不认同你的思想,通过练习,达到:我只认同这个能量,能量才是你真正的东西,它和你的想法是不一样的,思想是有概念性的,是用语言来表达的,但你只是一个存在,没有念头的时候,你可以感受到完全的临在。当你完全活出你的临在,你的人生是很真实的。这个通过冥想可以去练习。有别于活在欲望当中。三十年的练习,老师的总结是:活在临在,与宇宙和谐相处,还是追逐欲望,这在身体上能够感受到,在不同的意识状态,它的感觉是什么。我无法告诉你那是什么,但我可以告诉你,这两种不同的意识状态的体验是什么。但你只有通过练习才感受得到。
第七个脉轮象征是千瓣莲花。虽然它的跟长在淤泥,但它的花是如此美丽,莲花也是昆达里尼瑜伽的象征,花茎是脊椎,海底轮是莲花根部,也是土元素。昆达里尼沿着花茎上升,第十道门打开,莲花盛开,代表我们能与一千个念头和平相处,没人可以清除它们,除了死人。我们需要开发这样的意识:不去认同,或者有选择地去显化哪些念头,或者千瓣莲花打开,我们能够跟随宇宙频率去引导念头。
我们可以用冥想,将思想的循环切断,不陷入其中,利用意识去看到念头,而不是去认同,产生情绪,一旦我们处在临在,我们就可以成为意识的主人。情绪就不会成为欲望(见循环图,这一环节很重要,因为欲望一旦形成,很难不去行动,而行动一定会产生反射-业力)。我们可以享受生活,但不受欲望的驱使。这就能成为真正的瑜伽士-享受生活,但不受欲望和念头驱使。帕坦伽利讲瑜伽就是我们在意识转变时能够完全掌控它看到我们真正的本质。通过开发第七脉轮,体验到整个世界的庞大性。这个脉轮非常精微,很难用语言去描述,第六脉轮和第七脉轮非常连接。
我们要学习的是,看着一千个念头,哪个最合适,能够服务我们,而不是被念头和欲望驱使,去有能力做出更加智慧的选择。当我们不断开发自己去成为一个冥想者时,不代表我们没有感觉,而是有更多工具更好的将感觉与更高的觉知去连接,去整合两者,带着觉知去行动。带你带有觉知,它就成为意识,就像带有灵性一样。我们最终的目的,就是将我们的注意力在每个当下,带有觉知去生活,那么人生就会很美。所以我们是在道路上不断实现自我认同、自我觉知、自我的爱、自我理解。比如和朋友相处,我们会选择在高意识或者低意识状态,低意识状态就是:他们会不会喜欢我,有人理解我吗,我做这个值不值得?高意识状态则是:自我满足,什么也不需要,这不是假我的需求,而是内在的满足感。当一朵梅花盛开,它不会为她的美丽道歉;当一个人完成绽放时,他不需要为发出的光芒、他的美和气息做出解释和道歉。我们的练习就是帮助你这朵玫瑰去绽放和盛开,让你变得本来如是的优雅,美丽,而且整个社会都会从你身上获益。昆达里尼瑜伽就是这样:你是否带有意识,保持觉知,做出好的决定。比如好的衣服让你美丽,你是否感谢它,日月星辰 你是否感谢它。(蚂蚁战争的故事),人的大脑有很多潜能,我们必须去开发,就像去开发技能一样。
答疑:
1.如何理解“我在我之内”
在你内在,有个安静的声音。当你在冥想,让头脑安静下来的时候,我们给了一个机会,将内在声音呈现出来。我们也给到自己机会去听到这个声音。有一个外在的你和内在的你,外在的你就是你环顾四周,跟外在的互动,环境,内在的你就是那个内在的心的声音,当你安静时,就能听到它在说什么。我们人脑的自然机制是往外走,去抓取。作为瑜伽士,就会往内走,知道真相是什么。我们的目标是,通过练习,让内在和外在能够沟通,它们交织在一起,外在世界就是内在世界的展现。“Saibung”就是与内在的光去调频。
2.如何区分“欲望”与“正常需求”
我们一直活在这个循环当中。比如上课时,念头来了“我还没吃晚饭”,小我会捉住这个念头,情绪来了,因为不想饿着肚子来上课:最好去吃三明治,这就产生一个欲望,产生这样一个行动,结果就是今晚没法做火呼吸。当我们开始冥想,它让我们这个循环有了一些空间,给我们这样一个能力判断,这是不是就最高的或最大的好处,问题不是这些欲望,而是这些欲望会不会影响你更高的探索。每一秒有一千个念头,所以有无限的可能性,我们就要去智慧地选择哪个最合适,能够服务到自己,而不是由着念头和欲望驱使。当我们不断开发自己去成为冥想者,不代表我们没有感觉,只是给我一个工具,将我们的感觉与更高的觉知状态连接到一起,整合感觉和更高意识。带着觉知去行动,昆达里尼瑜伽并不神秘,关键在于当你当着觉知,它就成为艺术和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