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们说到了安装基本系统。
选择的是 pacstrap -i /mnt base base-devel
命令来安装的。
# pacstrap -i /mnt base base-devel
继续……
命令执行后:
可以看到,这里有 50 个软件包需要安装,这里我们直接回车,至于这些软件包每个是做什么的,等我们有更多的学习后再来看,这里先记下这个问题1。
之后,又是软件包选择,为什么呢?
再看一下,会发现,上一次选择的是 base 组件包,这次选择是 base-devel 组件包。又是 25 个软件包,他们是做什么用的呢?这个是问题2。
再一次回车……
可以看到,这 75 个包总共是多大,243.37 MiB,安装需要占用的磁盘空间是 847.47MiB ,然后询问我们是否安装,当然要了, 输入大写的 Y,回车。
漫长的等待下载和安装……zzZZZzzzZZooo
这个时候可以起身,走一走,活动一下,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啊。!
做了一遍体操后,安装好了,看了下有 20 来分钟。
至此,我们的基本系统就安装好了,。
配置系统
- Fstab
用以下命令生成 fstab 文件 (用 -U 或 -L 选项设置UUID 或卷标):
# genfstab -U /mnt >> /mnt/etc/fstab #生成新系统的开机自动挂载配置文件
强烈建议 在执行完以上命令后,后检查一下生成的 /mnt/etc/fstab 文件是否正确。当然,每个人的肯定是不一样的。
# nano fstab #查看该文件内容是否正确
Chroot
Change root 到新安装的系统:
# arch-chroot /mnt /bin/bash #切换root身份到 /mnt 目录(新系统的根 / 目录),指定登录 shell 为 /bin/bash
可以看到,终端中前面提示符的变化,root 从红色变为白色,工作目录(~)也变为了 / 。
时区
设置 时区:
# ln -s /usr/share/zoneinfo/*zone*/*subzone* /etc/localtime #命令格式
例如:设置为上海的时区
# ln -s /usr/share/zoneinfo/Asia/Shanghai /etc/localtime
# hwclock --systohc --utc
Locale
本地化的程序与库若要本地化文本,都依赖 Locale, 后者明确规定地域、货币、时区日期的格式、字符排列方式和其他本地化标准等等。在下面两个文件设置:locale.gen
与 locale.conf
。
/etc/locale.gen
是一个仅包含注释文档的文本文件。指定您需要的本地化类型,只需移除对应行前面的注释符号(#)即可,建议选择带UTF-8的项:
(修改之前建议先备份)
# nano /etc/locale.gen
en_US.UTF-8 UTF-8
zh_CN.UTF-8 UTF-8
zh_TW.UTF-8 UTF-8
也可以直接在文件内容前面加上上面的 3 行代码。因为在 n 多行里找,很烦的,所以直接添加在前面就ok了,毕竟注释掉的就不生效了,不是吗?
接着执行
locale-gen
以生成locale讯息:
# locale-gen
看,同样生效了,证明我上面的配置是没有问题的。
/etc/locale.gen
生成指定的本地化文件,每次 glibc 更新之后也会运行 locale-gen
。创建
locale.conf
并提交您的本地化选项:
**Tip: **将系统 locale 设置为en_US.UTF-8,系统的 Log 就会用英文显示,这样更容易问题的判断和处理。用户可以设置自己的 locale,详情参阅Locale#Per user[broken link: invalid section].
# echo LANG=en_US.UTF-8 > /etc/locale.conf #将系统语言设置为英语
# echo $LANG #查看当前的系统语言
**警告: **不推荐在此设置任何中文locale,在 tty 中将显示为乱码。
另外,如果你需要修改键盘布局, 并想让这个设置持续生效,编辑 vconsole.conf(5),例如:
/etc/vconsole.conf
KEYMAP=de-latin1
好吧,这个我暂时还没搞懂,,这个是问题3。
主机名
要设置 hostname,将其添加 到 /etc/hostname, myhostname 是需要的主机名:
# echo myhostname > /etc/hostname # myhostname 可以用你想要的名字来替换
比如:
# echo ve > /etc/hostname #我把我的主机名设置为 ve
建议添加对应的信息到hosts(5):
/etc/hosts
127.0.0.1 localhost.localdomain localhost
::1 localhost.localdomain localhost
127.0.1.1 myhostname.localdomain myhostname
用 nano 打开 /etc/hosts 配置文件
# nano /etc/hosts
网络配置
对新安装的系统,需要再次设置网络。具体请参考 Network configuration (简体中文) 和对于 无线网络配置,安装 软件包 iw, wpa_supplicant,dialog 以及需要的 固件软件包.
- 检查连接
基本的安装过程已经创建了正确的网络配置。通过ping检查:
# ping -c 4 www.baidu.com # ping 一个连通性好一点的网址
成功时会收到类似上面的 64 bytes 信息。
如果上面的命令说 unknown hosts,意思是你的机器无法进行域名解析。
- 设置计算机名
前面说过了,这就不再说了。
# hostnamectl set-hostname myhostname #用主机名配置工具和直接修改配置文件效果一样,其最终结果都是要写入配置文件
# hostnamectl set-hostname ve
注意: 在 Arch Linux chroot 安装环境中,hostnamectl不起作用,要设置安装环境的主机名,请手动编辑 /etc/hostname,加入一行myhostname.
-
配置 IP 地址
动态 IP 地址
systemd-networkd
一种DHCP的简单配置方法是利用systemd提供的systemd-networkd服务。参见systemd-networkd#Basic DHCP network。dhcpcd
dhcpcd 是 Arch Linux 安装 ISO 上默认的 DHCP 客户的,功能强大,有多种客户端配置选项。启用方式请参考 dhcpcd#Running。
netctl
netctl是利用用户创建的profiles进行网络配置的CTI-based工具,如何创建profile参见netctl#Example profiles,激活参见netctl#Basic method。-
静态 IP 地址
不管用什么方法设置静态 IP,都需要确定: CIDR 表示法 的子网掩码,例如
255.255.255.0
按 CIDR 表示为 /24广播地址,
网关的IP地址
Name server (DNS) IP addresses. See also resolv.conf.
如果你想配置一个内部网络,可以将你的 IP 设置成 192.168.. ,子网掩码设置成 255.255.255.0 ,广播地址设置成 192.168..255 。网关通常是 192.168..1 或者 192.168.*.254。
还是没搞明白。这个是问题几了?。
Initramfs
如果修改了 mkinitcpio.conf,用以下命令创建一个初始 RAM disk: (这个我也不明白是什么)
# mkinitcpio -p linux
Root 密码
设置 root 密码:
# passwd 用户名 # passwd 后面跟你要修改密码的用户名
比如:
# passwd root #修改 root 用户的密码, 这里我用 123456 避免一会儿重启忘记了,等下次登录记得修改就行了
安装引导程序
启动加载器页面介绍了可用选项和配置方法。包括 GRUB (BIOS/UEFI), systemd-boot (UEFI) 和 syslinux (BIOS)等.
Intel CPU 也需要安装 intel-ucode 并根据 Microcode 配置 boot loader.
- 这里我安装 grub 引导程序:
# pacman -S grub-bios #从源中安装 grub-bios 软件
# grub-install /dev/sda # grub 安装的位置,一定要是在这个磁盘上 /dev/sba
# grub-mkconfig -o /boot/grub/grub.cfg #把 grub 引导信息写入配置文件,永久生效
重启
输入 exit
或按 Ctrl+D
退出 chroot
。
# exit #退出 chroot
可以看到用户名 root 颜色的变化。。
- 可选,卸载挂载的分区,如果有问题可以通过 fuser(1) 检查。
# umount -R /mnt #递归卸载磁盘
# swapoff /dev/sda5 # 卸载挂载的 swap 分区
- 现在重启系统,移除安装介质并执行
reboot
,新系统启动后用root
登录。
# shutdown -h now #我这里用关机命令,关机后可以取出磁盘,再开机
- 默认选第一项进入系统,不做更改。
有点丑,什么都没有,没有 windows 开机的漂亮。其实,我想说,看到这个界面,你应该感到高兴,因为我们前面的功夫都没有白费。前文有提到,这只是一个最基本的系统,就像一张干净的白纸,或者说是有某种格子的白纸,等着你在上面书写内容。
那个一闪一闪的光标,丝毫不知疲倦的等着你的登录。
输入用户名:root
密码: (你在前面设置的密码,还记得吗? 123456
)
看到那个可爱的提示符了吗?
[root@ve ~]#
至此,我们的 archlinux 新系统就全部安装完成了,而且是很成功的,:)
最后的问题
记得在安装的过程中,我们留下了很多不明白的地方,像那 75 个软件包是干什么的,网络的配置等等。这些就留待下一篇再说吧。好吗?说个不好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