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总有几件珍贵的物品,让你睹物思人,让你的念想常在,温暖着岁月,慰籍着心灵。
1.
今年三月份去武汉游历了黄鹤楼,我给母亲带回一把扇子做纪念品。扇面上,一面画有黄鹤楼的景观,另一面题有崔颢那首脍炙人口的诗《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没去过黄鹤楼的人,吟诵了崔颢这首千古名句,仿佛也能感受到站在黄鹤楼最高处的观景台,极目远眺的豪迈。
一次回家,我把扇子给母亲带过去。母亲却说自己有扇子,让我留着自己用。母亲说着从抽屉里拿出一把旧扇子,这是母亲用了多年的一把扇子,黑色的扇骨,已经磨得发亮,紫色的扇面,也已经褪色。还有几根扇骨与扇面已经分离,还好扇面是绸布面,母亲用线连住,仍然坚持用着,不舍得扔掉。
后来听母亲说,那把扇子是外公生前常用的。外公去世后,在整理遗物时,母亲留了那把扇子作为纪念品,留做对外公的念想。
那把扇子虽然已经旧了,每年一到天热,母亲就拿出那把扇子,经常放在枕头边,躺在那儿,边和我们聊天,边摇着扇子。
想想母亲一个人的时候,肯定会一边摇着扇子,一边会想起外公——那个喜欢戴着老花镜读书看报,也喜欢吃零嘴的老人。每当那时,母亲肯定内心是丰盈的。
一把扇子摇来了昨日的记忆,那些曾经的美好,温暖着母亲的岁月,让母亲即使一个人,也不会感到寂寞。
2.
母亲住的平房,打开家门,先踏上的是高20公分,宽一米左右,长度从院子东墙至西墙的防水台。走下防水台,然后才到小院里。
三年前的冬天,一天下午五点左右,外面下了雪,母亲急着上卫生间,步子迈得有些急促,没注意脚下的雪,一下子就滑倒了,头正好磕在防水台的边棱上。天寒地冻的,七十多岁的老人,摔一跤真是要命啊!
幸运的是,母亲穿得厚实,头上正好戴着父亲给母亲买的那顶毛线帽子,所以母亲躲过一劫,没有大碍。但是母亲额头部位有些积水,母亲后来就不由自主地颤抖,这都是那次摔跤的后遗症,吃了好多药,才逐渐好转。
每当说起那件事情,母亲总说:“多亏你爸买的那顶帽子,它比较厚实,而且有比较宽的帽沿,否则就去见你爸了!”
父亲离开我们四年多了,父亲买的那顶帽子,毛线已经起球了,可是每年冬天,母亲还是喜欢每天戴着它。
我给母亲买了几顶帽子,款式、颜色都比那顶好看,可是母亲总是把它们藏在柜子里,偶尔出门才戴一次。
母亲喜欢戴父亲买的那顶咖色毛线织成的圆边帽子,一方面是它确实保暖,另一方面是它的救命之恩,戴着它,走路更踏实。
其实最重要的是,母亲戴着那顶帽子,感觉好像有父亲陪在身边,好像父亲从来未曾离开。
一件旧物,一种念想,能让一位老人抗拒严寒,抵御心里的恐惧和岁月的孤寂。
3.
父亲留给母亲的念想,还有一副眼镜,母亲说这是养目镜,戴着它感觉眼睛清清凉凉的,比较舒服。
母亲患有糖尿病,并发眼底出血,视力很差,几次治疗后,也只能勉强维持0.3的视力,而且随着黄斑区的萎缩,视力还会变弱。
父亲患了重疾后,给母亲买了这副眼镜。父亲在世的最后一年,尤其喜欢给母亲买一些东西,父亲是有意给母亲留下一些念想。
还记得当时母亲嫌弃这副眼镜款式不太好看,唠叨了半天,令父亲挺伤心的。可是父亲走了之后,母亲每天闲下来都会戴着这副眼镜,保养眼睛。即使我们买更好的,母亲都觉得父亲买得这一副最好。
每当母亲看见那些旧物件,就好像看见了曾经生活中的那些人,那么真切,仿佛就在身边,陪着母亲说话,聊天,不扔舍去。这些旧物件,温暖着母亲的岁岁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