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落后7

过去,我们通常凭感觉,觉得自己在平均水平以上就没有落后。这个感觉肯定是有偏差的,为什么呢?

因为有将近90%的人认为自己的驾驶水平处于平均水平以上,宏观来看,这明显是不可能的,可落到自己头上的时候,就会感觉自己就是在平均水平以上啊!所以,人们的感觉永远都是有偏差的。

当然,更深的原因是我们并不能感知整个世界,只能通过感知周围来判断自己是否处于平均水平以上。可是,即使一个井底之蛙在它的世界里确实处于平均水平以上,但那又如何呢?

所以,今天我将重新打磨“落后”这个观念,主要跟你讲讲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什么样算是落后;

第二,我们每个人都已经可以尽量感知到这个世界的全部;

第三,我们对知识的渴求已经变成害怕落后的恐惧。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样算是落后。

在教育体制里,60分的及格线明确无误地表明了40%以后都算是落后。但是,在我们步入社会后,有些相对敏感的人可能早就发现了,及格这东西其实几乎完全没用。实际上,20%之后都是落后。因为社会中前 20%的人竟占有了这世界有限资源中的80%!

进入二十一世纪,有一个重大变化正在揭示更为残酷的事实,那就是——弄不好,百分之一之后就全是落后。

这是我要跟你讲的第二个问题,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已经可以尽量感知到这个世界的全部。你可能感觉有点抽象,我先给你举几个例子。

2011年过半的时候,小米公司成立了。接下来的2012年到2015年,小米的销量不断递增,数据显示,这几年来,仅小米就卖出了一亿多部手机。

除了小米,还有很多大厂商,三星、OPPO、华为、VIVO、苹果等,手机销量都非常惊人。除此以外,到了 2016年第二季度,微信月活用户大约8亿,支付宝月活用户超过3亿。

不夸张地讲,移动互联网相当于已经连接了所有人。移动设备已经相当于每个人身上多出来的一个必不可缺的“器官”。当所有人都被连接起来的时候,我们所能感知的世界,不再仅仅局限于我们的周遭,而是,我们每个人都已经可以尽量感知到这个世界的全部。

举例来说,许多年前,有个小朋友,从一个很小的地方考入清华大学,他离开老家去了北京,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他从自己原本的世界里消失了,他原本的那个世界里的人其实再也看不到他了,再后来,他最多只能是当地的一个传说。后来这个小伙儿离开清华,去美国耶鲁读书,这意味着他又从清华读书时所经历的那个世界里消失了;后来他从耶鲁毕业,掌管了耶鲁的基金,此时他曾经在国内经历过的那个世界,是看不到他的变化的,从而也就根本看不到他驾驭知识改变自己命运的过程。而这不是杜撰,这是真人真事,此人姓张。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每个人都已经可以尽量感知到这个世界的全部。到了2013年,人们开始发朋友圈了。朋友圈时时刻刻就放在那里,整个世界都看得到,众多像前文张先生一样的人不会消失,他们就是存在,他们的生活在清楚地告诉别人,知识就是有用的,知识就是可以改变命运的,起码是可以迅速变现的。

最近一两年,各种各样的知识贩卖社群层出不穷,都做得很好。为什么?因为现在你看到了,原来那些成功的人,或者简单粗暴点儿说,就是赚到很多钱的人,他们真的知道很多你不知道的事情和方法。怪不得自己做得不如人家啊。

最后再举一个大家都看得见摸得着的例子:《李翔商业内参》,这个栏目到现在已经超过7万人订阅,而且这个数字还可能增长,算下来,每年199元的订阅费,7万份订阅就是 1400万人民币,其实1400万并不多,但这个数字已经是一些新三板上市公司年利润的五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甚至更多。但那些公司可不是只有一个人构成的,通常要好几十人才能创造李翔一个人创造的利润。换句话说,这相当于李翔一个人就比过了99%以上的小出版社,多可怕啊。

当每个人都连接在一起的时候,对于知识的渴求是异常强烈的,因为差异明显可见。这也就是今天我要和你讲的第三个观点,这种渴求已经成为了害怕落后的恐惧。

事实上,倒也确实应该恐惧。因为有个恐怖的事实,早就放在那里,只不过大多数人没有反应过来而已。

过去,百分之四十之后是落后;

现在,你以为百分之二十之后是落后;

现在,实际上很可能百分之一之后都是落后;

将来,有可能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之后都是落后……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更为恐怖的趋势,那就是机器人在崛起,人工智能在崛起,大多数人正走在越来越没用的路上。想想吧:你身边有多少人真正懂“大数据”这三个字是什么意思。然后再用常理推测一下,整个人群中有多少人真正理解概率统计,这可是理解“大数据”的最基础的知识啊!为了更直观地展示出来,我就给你算算。

2015年国内在校大学生人数大约 3200万,但这只是适龄人群的十分之一左右。你再想想看,在校大学生里,有多少人真正认真学习统计概率,然后有能力把这基础知识应用在自己的生活中呢?不夸张地讲,最多十分之一,甚至可能百分之一都不到。这就意味着,最多只有百分之一的适龄年轻人有基础、有可能去学习、理解大数据的意义。大数据的理论真的没多难,但它真的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学习的,因为获取大量数据这事儿本身就是特别特别高的门槛,那我就再乘以一个百分之一吧。到最后,人群中仅有万分之一不到的人,甚至十万分之一不到的人,有能力、有机会掌握大数据技能。

在大数据面前,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的人都是没用的,万分之一之后都是落后,都是被研究、被引导、被赚取的对象。这很残酷,也许这会令你焦虑,但这种焦虑使用得当的话,就是有价值的。因为恰当且足够的焦虑,有个很好的替代词汇,叫做“危机感”。没有危机感的人就是那种将来注定变成无用之人的行尸走肉。

放心,我们一定有办法解决“危机感”所带来的焦虑。因为在不知不觉中,你已经至少有了两个属于未来的目标:

早晚有一天,你要做到不再为了生活而出卖自己的时间。

早晚有一天,你要做到不落后,成为前百分之二十,甚至前百分之一。

| 今日得到:

今天我和你重新打磨了“落后”这个观念,主要讲了这三个问题:

第一,1%之后都有可能是落后;

第二,我们每个人都已经可以尽量感知到这个世界的全部,所以要对自己是否处在落后状态有清晰的认知;

第三,我们对知识的渴求其实是害怕落后的恐惧,这是种危机感和焦虑,但是它能帮我们持续进步,摆脱落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希望你能遇到一个对你心动的人,而不是权衡取舍分析利弊之后觉得你还不错的人。如果遇到了,也不要灰心失望,享受当下,体...
    干一杯82年的牛奶阅读 117评论 0 0
  • 常说父母是最伟大的人,父母把我们从孩提时代慢慢抚养大,无论怎么说,我们都无以为报,但我拒绝那句被他们说了许多次的话...
    蜡笔小鑫123阅读 385评论 0 0
  • 吴晓波:与众不同的背后,是无比寂寞的勤奋(绝世好文) 每一件与众不同的绝世好东西,其实都是以无比寂寞的勤奋为前提的...
    闻方培训师阅读 274评论 0 4
  • 一部《红楼》,众多人物,性格迥异。而我,唯对那潇湘妃子情有独钟。 她,让我深深地震撼。为她的性格,为她的才识,为...
    Kland阅读 413评论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