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作春泥滋养生命

昨天跟姐姐聊天,她说,你姐夫又念我了,说我张嘴就是戗茬儿的。我们家人说话的特点,人家说好,自己便要说坏,不自觉的就跟人对着说。人家夸我家孩子好,一定把自家孩子贬的一无是处,让人不知该如何接话,才作罢。

我们姐妹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每每忧忿,对着叹息。我离家远,她在家守着父母,时常跟我念叨家里的是非。十来年过去了,除了内容变了变,什么都不曾改变,讲完了日子该怎么过还怎么过。

我的小外甥女,在喜马拉雅上发音频读《穷爸爸富爸爸》,我这个当姨的为表支持每天都会听。听她的声音明显是一遍过的,在录音之前没有读过,录音之后自己也没有听过。我问她,是这样嘛?她说,是。

我对她说,“外甥女啊,咱这么做是不对的,你得对你的作品负责……”我还没有说完,她打断了我,“你又不是不知道手机不是我的,是我妈的,我能用的时间很短”。我随即问她,“你有跟你妈说过这件事嘛?”她回我说,“没有说过,但手机是她的,我又说了不算,你去跟她说”。遇到事情,第一个反应是狡辩,不是她的问题;内心充满怨怼,不想着怎么做会更好一点。

隔着屏幕,我看见这个不足十岁的孩子,娇嫩的小脸上,升起一团雾气,聚拢成怨念,化作戾气,张开双手,狰狞着向我奔来。击中我,它升到半空,在我的眼前盘旋、炫耀。我抓起身边的玩偶死死的咬住,想大喊,可我不能,眼泪开始止不住的往外流。我知道它赢了,这股怨念占据着父母的身体,占据着我们姐妹的身体,现在它在这个娇嫩的生命里。

隔天我跟姐姐讲,以后不要再谈论父母了,谈论别人也不行。只要是是是非非我们就不要再讲了,不能改变什么。即使暂时做不到,至少不要在孩子面前讲。咱们这辈子可能无法给后代什么光明的前程,做不了他们人生路上的明灯。至少少造些恶,权当积德了。

说完,手机那头一阵沉默,不说好,也不说不好。仿佛我对着空气自说自话一番,觉得空空的,好像自己踏进了深渊,置身在虚空之中。过了好久,姐姐突然起了个别的话头,说起了别的事儿。我心烦的不行,敷衍了两句就挂断了。自那以后,真的再也没有谈论过家里的是是非非。

我是恨极了这个沉默的,有一阵子二老念着要买房子。姐姐跟我说过一次,“爸妈念叨要去邻县买房子养老。”跟爸妈有次连视频说起这事儿,我问他们,“这个想法说出来之前,就没想一下,可不可行?你俩年纪大了,到隔壁县去住,有个头疼脑热的怎么办?有点儿什么事儿姐是管你还是不管你?亲戚都在这边,为什么要去陌生的地方?你的初衷是不想给孩子添麻烦嘛?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是在制造更大的麻烦呢?”沉默,无尽的沉默。过了一会儿,我爸接过话头,说起了别的。顾左右而言他,他们对我运用的已经非常精妙娴熟。

我知道他们是惧怕的是发生争吵,在我们家庭的观念里分歧就意味着将要发生争吵,应对的策略就是保持沉默。唉!不想着辩一辩,了解一下别人是怎么想的,不给自己的生命注入新鲜的血液,怎么滋养自己呢?

武志红的《巨婴国》里有描述原生家庭的痛,许多网友评论说他偏激,以偏概全,丑化中华民族……我看着这词,我是替他们高兴的,他们不曾经历过,在这一点他们是幸福的。后来这本书在市面上买不到了,我不知道是该悲,还是该喜。

对于这本书,我的感受是字字见血,笔笔见泪的。他剥开自己给世人看,我知道,他想救赎更多的人。最起码他救赎了我,让我懂得,不独独我受着这份煎熬,即使生在让人窒息的家庭里,也可以靠努力来强大自己。

武志红说他曾想过自杀,我也想过的。在最幻灭的时候,当明白我所憎恶的就是我本身的时候,若想改变就要否定自己前半生建立起所有的价值观,接下来的每一天都要跟自己讲,你不对。那时,我的世界崩塌了。想着开窗一跃而下,楼层高度是没问题的;也想过开着煤气静静的睡去;也想过去海边,踩着沙石一步一步向大海深处走去。一死了之,强过刮骨疗毒之痛。

当然,我没有,因为恰巧读到另一本书《前世今生》,万幸有时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书中说人是有前世后世的,今生做不完的事来生会再做,甚至会带着今生和下一世的任务一起做。不管真假,我是不敢尝试的。自此,放弃了自杀的念头,这辈子已然处在半梦半醒之间,再努力一下,是有机会改变命运的,下辈子再重新体验一次想都不敢想。

妈妈讲她的小时候,他们姐弟在家里只有惶恐,姥爷对他们抬手就打,张嘴就骂,做什么都不能合他心意。姥爷和姥姥也很不幸,他们十五六岁结婚,据说姥爷的爸爸给他们赶了出去,住在四处漏风的房子里,真真的是家徒四壁,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十五六岁的年纪,想都不敢想。

奶奶是嗜吃如命的人,在我的记忆里,没有在她那里吃过一顿饭。年少的时候,经常当着我的面跟人家讲,照顾过我,在我很小、不记事的时候,让我感恩。那个时候没什么吃的,跑去她家摘西红柿,她看见了,追着我们骂了一下午。

我们长大了,有次陪奶奶聊天,讲她自己小时候的事情。她的爸爸抽大烟,把家里能卖的都卖了,太姥姥勉强藏点儿吃的给孩子们,还经常被翻出来卖掉。奶奶说,因为没钱,把她二姐卖给人家做童养媳。

望着奶奶花白的头发,混浊的眼,深深的皱纹。这个过去和现在都给我带来痛苦的人,想去拥抱她,始终无法抬起手。在想象中,很多次拥抱她瘦弱的身体,轻的不能再轻。我是想拥抱她的,可是不可以。

姐姐跟我讲,你天天给奶打电话?我说,偶尔会打,倒没天天。过了一两年,才体会出其中的意味儿。原来奶奶拿着这件事到处跟家人说,意思是我这么远都知道惦记她,天天嘘寒问暖的,你们在身边的人呢?有的时候,人的悲哀在于,那个真正愿意陪在你身边,忍受着你所有坏脾气的那个人,自己却看不见。

我之于她只是遥远的、很好用的、能够达到目的一件利器。至于我过的怎样,日子艰难与否,不曾被问起一次。父母家人默默承受着我的“爱”带来的伤害,也不曾跟我提起。我问姐姐,那时你是这个意思嘛?她说是。类似的事真的太多了。

一个人在少年时期,不曾体验过“什么是爱”。无论多么努力的去抓,多么努力的去“爱”。于他而言,都是可望不可及的奢侈品,带给自己和别人的,永远是荒诞和痛苦。

我的父母生在这样的家庭,他们励志不再让我们受这样的苦,用半生庇佑着我们,倾尽所有,拼尽全力的让我们读书。在他们朴素的认知里,以为只要读好了书,就万事大吉了。可我们在缺失“爱”的荒漠里,踽踽前行,不辩方向,不知要去向那里。

有多少个夜晚,自己蹲在屋角大哭,哭累了就坐在阳台上看着窗外昏黄的路灯,蜿蜒很远直至淹没在沉沉的黑暗中,我要亮起多少盏灯,才能点亮我的世界。除了寂静还是寂静,没有答案。

不知在那本书里看到过,我努力了很多年,才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当时觉得这句话过于卑微。当学会不再对抗,与自己的观念和平相处,接受自己,多鼓励自己,把更多精力用在提升自己上,日子渐渐有了光彩。才明白这句话不是文青的矫情,能脸上洋溢着笑容,扬着头在这个城市的街道里穿行,竟用去了多年的光阴,那是最美好的年华。

新闻有时会报道,孩子与家庭断了联系,十几年都渺无音信。我想他们是想割舍一些东西,要重新活一次。那里割舍得掉呢,早已浸入骨髓,根植于生命之中了。

朋友们讨论起,如果有机会再选择一次,还要过你现在的人生嘛?我会的,选择做我父母的孩子,这次努力做的好一点,少些任性,少些不满,多替他们分担一些,多疼爱他们一些。于今天的我,过去种种,已然化作了春泥,开始滋养着我的生命。

如果来生还能重逢,请让我来做父母吧,换我来承受一次。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