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要求

为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做有温度的教育。七年级语文组开展主题为“ ‘双减’政策下,语文作业布置如何减量提质”的研讨会,力争观念先行,行动先行。

组长吴老师先分析了如今的教育现状。明确“双减”背景的含义,即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接着,提出双背景下对作业的基本要求:

  一、控制总量

1.严格规范作业来源。要控制学生作业的源头,学生作业来源,需选择性作业和学校精编的个性化作业,

2.严格控制作业时间。要严格控制每天书面作业时间,以不同年级,不同要求作为作业的参考。1~2年级不布置书面回家作业,3~6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7~9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合理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学校要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让学生能基本完成书面作业。

3.合理平衡各学科作业量。要建立学校、年级段、班主任、任课教师作业统筹联动机。把控各年段书面作业的日时间总量,任课老师按要求严格控制作业时长,保证学生健康学习和生活。

二、提升作业质量

1.明确作业性质与功能。

科学、合理、高效的作业是学生锻炼独立学习能力、巩固课堂知识、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工具,是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工具。作业设计要基于课程标准和教材,体现课程性质,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加强基础性作业设计。

将面向大多数学生的基础性作业设计作为校本教研的重点,努力提高基础性作业的质量。教师必须把每一次作业提前试做,精心选编、改编、创编符合学情的作业,突出作业设计的基础性,有效把控作业的难度,切实避免机械、重复的无效训练。

3.作业分层布置。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教师要分层次设计、布置适合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作业,给学生以选择权,让学生在完成适合自己的作业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强化学习的兴趣,增强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4.探索作业形式多样化。

根据学段、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设计多种形式的作业,科学开发实践性作业,设计跨学科作业,探索项目式作业,让学生经历多样的学习方式,养成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

      三、全面批改

作业的量少了,质量提高了,只需对作业前面批改,加强面批。

        四、及时反馈。

及时的反馈作业中出现的情况,做到及时的改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