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一
找不到东西时的问答
“你看见我的手机了吗?”
“你自己手机怎么来问我?”
转身默默独自去寻找吧……
情景二
正常交流中的情景
“那xxx最近又买了xxx。”
“你管那么多干嘛?”
顿时没了说下去的欲望……
情景三
求助时
“能帮我倒杯水(或是拿某样东西)吗?”
“你自己手脚好好的不做干嘛?”
还有什么好说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去吧!
情景四
征求意见时
“你觉得这事有希望吗?(这款式适合我吗?这衣服漂亮吗?……)”
“你觉得好?”
被一盆凉水从头浇到底了。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应该都碰到过这样的交流对象,而且很奇怪的是,但凡出现了以上种种交流障碍的对象,多以家人(父母,姐弟,另一半,子女),而同事朋友除非碰上个别特与众不同的人,基本很少拿那些话来呛你,不说事事做的礼貌周全,那至少可以达到客客气气的程度,尽管有时感觉客气会产生距离,但是与其被人话呛死,还不如我们客气得相安无事。
为什么是家人才会这样呢?(当然也有不这样经常以言语呛人的家庭,这一类家庭不在今天的讨论范围內)
难道是因为关系太过亲密?亲密就是承受的筹码?
难道是因为知道ta会包容你?
难道是因为明了以这样的方式说话不会付出什么代价?
……
一个家庭贵在和谐,融洽。日常琐碎之事最容易使人失去生活的乐趣和动力,若是家人间能通过语言的交流缓解各种焦虑与不耐烦,而不是火上浇油,那必然能使日子过得活色生香。
下面情景反转下:
当ta请你帮忙时,你若有空,便说:“不见啦,来,我来帮你一起找。”若正赶上有事,你可以先安慰:“别急,家就这么大,它跑不了,慢慢来。”千万别去呛人,别指责对方丢三落四,做事不仔细等等,那时的此类话语,无异于一把把利剑,字字穿心,听着——疼!!!继而会怨,会怒。
当对方征求你意见时,你有意见就直说,不要反问?好或不好,行或不行,可以坦白陈述:
委婉式的:“这个我觉得颜色艳了点吧?”
肯定加建议式的:“不错,挺适合你的,搭你的那件小西装刚好。”“那聚会去吧,大家也难得的,该带什么别落了,要不要我帮忙?”
中肯的:“感觉一般,若你喜欢,就入手。”
……
以上种种,只要走心说到点子上了,问者会欣然接受的,而不是被你呛的一肚子的火,还伤了自尊。
现实生活中有些相爱相杀的伴侣,你若是听过他们之间的交谈,无论是生活、工作还是情感上的话题,反问句是贯穿他任何一个话题的主旋律,夹枪带棒,就像两个火药桶,不停的互相碰撞,说不定哪刻就会爆炸。
呛惯了难改,被呛久了难过。被人说话呛着了可不是像被炒辣椒那样打几个喷嚏就舒畅的事,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细细碎碎的家长里短,更需要互相心平气和的交谈,更需要彼此发自内心对对方的尊重。
家人是拿来疼拿来爱的,千万别去互相进行言语上的伤害,负面情绪的长期堆积,终会造成不良后果,要么一方内伤,要么互相“残杀”。
且行且不呛,不呛则不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