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美国工厂》 24/31

上周末看了Netflix拍的纪录片《美国工厂》。因为之前看过曹德旺的自传,非常喜欢这位外表憨厚但做事果敢的企业家。而这部纪录片正是讲曹德旺在美国开福耀玻璃厂的故事。

我最初以为这会是一部讲中国人如何扬眉吐气,在美国的土地上开公司、雇佣美国人为中国人赚钱的故事。可转念一想,美国人为什么会拍一部打自己脸的纪录片?原来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救赎?商业?

故事发生在俄亥俄州的代顿市。福特通用在这里的汽车厂被关闭时,当地失去了一万份工作。而福耀公司的出现,当年就雇用了一千多人,并且提出后面会雇佣两三千人。

因为通用关闭而失业,从中产跌入到贫穷的当地人,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大家都热血澎湃,由衷感谢福耀的到来。这真的是一场救赎么?

当然不是,这是商业。开厂就要生产合格的产品,要销售额,要利润。而福耀工厂刚开始的一年多纯亏损。究其原因,除了美国工人技术尚不成熟外,主要原因在于效率低、工作懒散。这是和中国人相比的结果。

中美对待工作的态度完全不同。中国人是拼命三郎,会把工作当成生活中最重要最大的事情来对待。宁可舍弃休息时间也要把事情做好。而美国人则更在乎自己的时间,希望工作中是轻松快乐的。

但盈利是公司的最终目的。如果没有利润就意味着没有资金来维持生产,公司也无法持续。没有盈利的情况下,工作量、工资都按照公司得以维持的标准来计算。

坚决反对组建工会

对于福耀的制度和文化,工人们并不买账。他们拿在通用时代相比,时薪低、工作时长增加、工作不被认可。他们认为福耀没有做好足够的安全保障。于是他们煽动和联合其他员工,呼吁组建工会。

但曹德旺坚决反对建立工会。因为一旦有工会,工人是和工会签合同,由工会和公司协调沟通。由此一切事务公司将无法直接和员工沟通。曹德旺认为,美国工会会严重降低工作效率,扰乱正常生产。

况且在我印象中,工会动不动就组织罢工,以要求涨工资、提高福利等。组建工会就等于将公司的主动权交了出去。

工会越闹越厉害。曹德旺并没有屈服,他认为还是管理层的问题,于是将高层中的美国人换成了中国人。这一决策果然有效,新高层软硬兼施,最终在投票中不组建工会的占大多数。

但工人们的声音并没有就此消失。他们仍然嫌工资低、福利差,仍然做差不多的工作量。于是一些不服从公司组织、工作效率低的员工被接连开除。进而招认同公司制度的年轻人进来。

什么才是最有利的选择

其实工人们抗争并不是最有利的。通用关闭工厂使一万多人失去工作,而福耀只招一两千人。就算有一部分重新找了工作,但这里仍然是买方市场。工人多机会少,福耀占据主动优势。你效率低不自知,还煽动成立工会,对于公司来说你就是蛀虫。肯定要拔之而后快。而你将重新回到无业状态。

但美国人不像中国人这样,可以为了生活忍辱负重。他们很有抗争精神。有利也有弊吧。

影片的结尾,福耀公司已经开始盈利,并且打算把缩减厂内员工配置,换做更高效率的自动化机械设备。对于工人来说,将会有更多的人失业,这是技术发展的大趋势。我们要做的就是更新自己的技术储备,寻找下一个机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欢欢喜喜过电视大年 搬家那天是农历腊月初十,那也就是说搬到新家里才有十多天锁儿他们就要过年了。随着日子的推进,...
    抚风阅读 599评论 0 3
  • 96.鬼魅,飞叶 寒风,如刀般砭入骨髓的寒风,在这寒风的无情的撕割之下众生畏惧在一隅只求寻得一丝温暖,对这...
    柏谷阅读 206评论 0 0
  • 今年过完年换了个领导 是个很急性子的,说话很快,干工作也很快。 我是一个慢性子的又很容易受人影响的人, 所以我经常...
    越流阅读 20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