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丹参考的是傅佩荣老师的《细说论语》,绿窗幽梦参考的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由弘丹整理。
小编会每天推送一则论语,与大家一起学习《论语》。欢迎大家关注,并一起学习《论语》。大家如果对每日的论语学习有任何感悟,可以留言讨论。
今天开始学习“为政篇”第九则。
1、原文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2、傅佩荣原文
孔子说:“我整天与回谈话,他都没有任何质疑,好像是个愚笨的人。离开教室以后,留意他私下的言语行为,却也能够发挥不少心得。回并不愚笨啊!”
傅佩荣:
“回”即颜回,字子渊,又称颜渊,鲁国人,小孔子三十岁。列名于德行科第一,又被孔子推许为唯一好学的弟子。好学和德行并列,说明好学的中国特色就是有德行的表现。一个人光有德行而不好学的可能性也有,但不容易坚持,如果好学而懂道理,德行才会终身往上提升。
将所学落实在生活
“不违”,即不觉得老师说的有什么不对。这里有三种可能性:一、真的很笨;二、完全不用心思,只是被动接受;三、领悟力很高,一听就懂,所以欣然接受。颜回属于第三种,不过在此必须有两个前提:一是老师说的有道理,而是学生听完后,要证明自己确实有了心得。
孔子上课说的道理,颜渊并没有提出任何问题;但下课后观察颜渊的行为,居然都一一实践了孔子的话。颜渊听到什么,学到什么,就立刻去做,等于是不断地改善自己。
颜渊学习之后,能够举一反三,应用在生活中。由此可见,孔子在教学上,最重视的是学生受到启发而变化气质,其次则是上课时认真听讲与思考,提出疑问。
3、绿窗幽梦学习心得
颜回是孔子自己最为欣赏的一个学生,但从这则看来,孔夫子最开始对他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也有疑惑,认为当自己跟他交谈的时候,他始终顺从聆听,不显露丝毫的疑问,似乎是很愚钝的样子。可是当孔子观察颜回私下的表现的时候,发现教给他的道理他都能表露在行为中,看来是真正学到了。颜回毕竟是禀赋超常,所以对于夫子的教诲能够完全领悟、没有疑问。我想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是要多问,通过问来找到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贯通下去。插一句题外话,人生无常,过好每一天,最简单的就是能够持之以恒地做一些小小的事情,让每一天都能不单调,比如论语日课。
4、弘丹学习心得
读这段话时,觉得孔老夫子很有意思,觉得他是一位慈祥有爱的老师。他对学生的关怀不仅仅是教授知识,还会去观察学生私下的言语行为。
颜渊名列雨德行科第一,又被孔子推许为唯一好学的弟子。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学生的要求。他是希望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生活实践的,像颜渊一样,在私下的言语行为,发挥学习心得。而我们现在学习《论语》也是如此,关键不在于如何正确解读论语,可能一千个人读《论语》会有一千种解读,不同年龄段读《论语》也会有不同的感悟。关键在于,将《论语》中所学的智慧运用于生活实践,用孔子及弟子的智慧指导自己的生活。
这也是我每日推送《论语》一则的初衷,我知道自己的解读尚且粗浅,但是这没有关系,我希望是跟着我一起在学习《论语》的人对每则论语都有自己的解读,将《论语》的智慧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
我们学习任何知识都是如此,知识不仅仅是掌握了,懂得了就可以的,要将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自己的生活实践中,达到举一反三的境界。
5、都市隐居人 对《论语》为政篇第九则的理解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最后到了颜回,这个孔子最喜欢的弟子了。这里没说颜回怎么问孝道,直接用了孔子的评价:“我教导颜回时,上一整天课他都不问一个问题,就象完全没听懂的学生一样。他退下后看他私下的行为,已经把我课上讲的内容应用到日常行动中了。颜回这样的才是真正理解、真正学会了。”
以上几段,是从四个方面讲了孔子所认为的孝的四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孝是要守礼,确保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这也是孝道的前提。第二层次就是修身,改掉坏习惯,让父母不为自己担忧,逐渐做到敏于事而慎于言,这是孝道的开始。第三层次是要保持敬,这样孝行就可以做到细节。第四阶段就要做到和颜悦色,这是孝心自内而外的发散。而做到完满,则要象颜渊那样,将孝行自然地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就象事情本来就应该这样一样,这就是“纯孝”,孝心来源于本质,孝行也回归本质,不需要靠讲道理来强调。
就象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如果真的知了,自然会照着去做。如果嘴上说得很好而不去做,那只是象演员背台词而已,不是真的知。
这段论语,是前四段孝道的总结,并开启了下一个阶段——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