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路非常的漫长,会有各种不一样的遇见:或悲或喜,或浓或淡,或近或远。不管这样,这些遇见一定是必然的,每个人都无法逃避。遇见,是一种缘分,也是一种天命,既然你遇见了,你就坦然地面对,并从这些遇见中找寻一些属于自己的人生体味。
已近不惑之年,对人生中的各种遇见应当是“一笑风云淡”了,但仔细地体味,有一些遇见却是刻骨铭心的,也是令人激动不已的:比如遇见自己的父母,他们愿意无怨无悔地陪伴我一生;比如遇见我的爱人,她愿意和我一起相守到老;比如遇见一两好友,他们愿意和我一起共度风雨;比如遇见一两良师,他们愿意和你分享人生的沧桑变化;比如遇见一两知己,他们愿意和你共担内心的苦闷、共享内心的欢愉……这些让人刻骨铭心的遇见,一定是美好的,也一定是人生所需的。无论遇到怎样的人生困苦和挫折,只要想一想这些美好的遇见,心中自然会升腾一种力量,让自己重新燃起激情,恢复斗志。正因为这样,我对这些遇见倍加珍惜,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
可是,任何事物都会有它的AB面,遇见也不例外。除了那些刻苦铭心、美好而令人激动的遇见外,我们还会有着毫无牵挂的、习俗平常的遇见,如同我们每天按部就班的工作一样,虽然每天重复着,但怎么也不会令人记忆尤深。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游走在这个世间,除了生活,还有工作、交往和各种社会活动,在这些平常的人生定式里,每个人毫无例外地要遇见很多人和事,而这些场面上的,很多是一种礼节性的、形式上的遇见。遇见了,寒暄半天,交谈半天,最后转身离开后,便不再记起。也许,有些工作和其他原因,还有些人在和你保持着交往,可是,那也就是例行公事,无关人生,无关牵挂。所以,很多时候,你所遇见的,不够就是你人生旅途中的一些匆匆过客,迎来送往却又无所念及的。
人生就在这种不断的遇见和离别中度过。记得一句歌词是这样的:有相见就有分离。的确如此,如果将人生比喻为一场遇见与分离的戏剧,我们必定都是剧中人。谈论遇见,就不可避免要谈一谈离别。
很多时候,一谈到离别,就充满着悲情和眼泪,因为在我们的思维定式里,离别就意味着很难看见,就意味着想念,就意味着悲伤。是的,在一些特定的离别场景里,这种悲情是必然的,比如向死去的亲朋告别、与深爱的情人分手、背井离乡的告别等等,都意涵着人生的悲情。有时候,一个体坛巨星的退役,也能引起这种情绪的共鸣。记得,当年我是巴乔的粉丝,当他告别足坛的生活,我是悲伤的,悲伤于他染白的双鬓,亦悲情于他无法染指的titles,当看着电视里关于他告别的专题片时,竟然也会眼泛泪花。没有侨情做作,有的只是真情流露,往往在这种悲情的离别里,人内心是真实的,甚至真实得自己都无法预料。
可是,我更愿意说一说那些欢快而有意义的离别。古诗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看似很悲情,但这其中蕴含着一个人生成长的规律:人生总是如此,在经过了知识和能力的积淀后,就必须向曾经告别从而去追寻更高的梦想和人生境界。人的一生,分很多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必须要完成的事情。儿童期,人必须强壮好身体,积累好知识,培养好习惯,健全好人格;少年期,人必须成熟其心智,提升好素养,提高其能力,完善其品行。当这两个时期完成,成人后,就需要告别了:告别人生受呵护的阶段,告别生养自己的父母,告别已经习惯的生活环境。这种告别是有意义的,是应该快乐的。因为,这种告别,意味着另一个更高的人生阶段的到来:成人阶段。在这个阶段,每个人应该都能够独挡风雨、承担自己的责任,都能够为了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展翅高飞。当然,在这种场景下,有些父母往往在高兴之余也是有些许忧伤的,儿女的离开总是一种牵挂,而这种牵挂将持续至儿女下一次的归来。
遇见,从一开始就意味着别离,这是必须要能清醒认识的。只有明白这一点,我们才会好好地享受于遇见的过程,感受这种遇见的美好,而当离别真正到来时,我们也能好好转身,不带泪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