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岁出头的时候,我所渴望的人生,是有一场惊天动地的爱情,有一份轰轰烈烈的事业,有独特且精彩的每一天,不重复,不平淡,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那时候是年少轻狂的,是野心勃勃的,是轻视生活的平凡琐碎的,当然也是不够脚踏实地的。
20多岁的尾巴上,内心安静下来,收敛张扬。觉得在有生之年,能与相爱之人陪伴到老,安静地做好几件喜欢的小事,做完它,尽己所能做到最好,做到极致,就是了不起的一生。
这种观念的转变,一方面是岁月教会的功课,对自身的不断了解;另一方面,是缘于一位我所喜欢的作家—村上春树先生。
2
村上春树先生于1949年出生在日本,现年已67岁。
他的一生就是围绕着几件喜欢的小事:
写作,30岁开始上路,创作多部风靡世界的文学作品,连续10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
跑步,33岁开始跑步,每天十公里,每年至少一次马拉松,持续30多年;
英文,翻译了《麦田里的守望者》、《了不起的盖茨比》、《当我谈爱情时,我谈些什么》等8部世界名著。
音乐,深度痴迷者,精通古典、爵士到摇滚、流行音乐以及休闲音乐各种类型,不惜重金和精力收藏原版CD和LP。
3
我爱村上先生的文字,更爱他将简单又专注的生活方式践行一生的精神。
村上先生的文字,从不用豪言壮语激励人要坚强勇敢,也不逼迫人去奋力拼搏。他只是温和而平静地,将人性中那种孤独、虚无和痛苦细腻的叙述出来,如一位老朋友般告诉我们:一切都没有关系,一切都会好的;就算没好,也是可以承受的。
而他一生所践行的生活方式,让我知道,人生漫长,貌似复杂,却也可以简单。我们无需盲目的横冲直撞,无需盲目尝试,只需将喜欢的小事,持之以恒做到力所能及的最好。
他活得那么纯粹,不八面玲珑,不四面讨巧。在国内作家中,庆山身上也有村上的影子,他们都有自己明确的姿态和哲学,作为自己的旗帜高高地举起,坚忍不拔地顶住狂风暴雨,坚持下去。
很巧,庆山也喜欢村上先生。
4
漫长的一生,只重复做几件事情,该需要多大的克制力和自制力啊。
先看看村上的人生脉络:22岁大学毕业结婚;23岁开酒吧。30岁开始写小说,33岁全职写小说,至今。
23岁-30岁这7年,村上先生的生活是一个“开”的状态。经营着一间酒吧,主要考虑如何生存下去,几乎心无旁骛,不顾一切拼命努力挣钱。在这个阶段,他邂逅了千奇百怪的人物,也体验了难以想象的事情,率真而积极地吸收了各色各样的东西,这些成为他后来写作的养分。
30岁是一个分水岭。
30岁的一个普通日子的午后,他在看棒球比赛中,一些东西从天空飘落下来,他准确无误地接收到了。那个“东西”就是写小说。于是花半年时间写了首部作品—《且听风吟》。
33岁成为职业小说家之后,村上急转直下改为“闭”的生活。每天清晨五点起床,集中精力写作几小时,随后运动,处理杂务。日暮时分或读书,或听音乐,放松精神,晚上十点之前就寝,过着一种一种简素而规则的生活。依照这个模式度日,直到今日。
5
一个人如何才能将一种生活作息时间持续几十年,在这几十年里,每天做几件一样的事。
他给出的理由是:他喜欢。他说:“真正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怎么也长久不了。”
写作是从天空飘落下来的一些“东西”;
跑步是合乎他性情的运动方式,写作也需要好体力支撑;
音乐能让他安魂;
翻译让他形成自己的句式风格,精通英语也便于阅读国外优秀原著作品。
他还有一个习惯:“无论做什么,一旦去做,我非得全力以赴不可,否则不得安心。”
6
关于写作,他也曾不确定:
在写完最初两部小说后,他决定全力以赴写出一部气势恢宏、内容坚实的小说,于是将酒吧暂停关门歇业。他跟妻子商量,给他两年自由的时间专心写,如果不成功,再到哪儿开家小店重新开始。
当然最后他写得很顺利,没再重操旧业。
也在这种全力以赴、孤注一掷中,村上先生找到了他自己的小说风格。他手执钢凿孜孜不倦地凿出磐石,钻进深深的空穴,挖动体内沉睡着的矿脉。
关于跑步,他说:
人世没有那么单纯。每天坚持跑步跟意志没有关系,只是喜欢,且和自己性情相符。
但任怎么和性情相符,也有很多日子,不想跑步,觉得身体好沉重,想呆在家里睡觉。但不管怎样,反正得坚持跑步,跑步是他的生命线。即便坚持跑步的理由不过一丝半点,中断跑步的理由都足以装满一卡车。
他说,我们只能将那“一丝半点的理由”一个个慎之又慎地不断打磨。见缝插针,得空儿就孜孜不倦地打磨它们。
关于翻译:
他说翻译是自掏腰包,一点一滴学来来的。花费了很多时间,技艺才得以成熟。虽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错误,可也正因此,学到的东西更加扎实。
所以,对于任何感兴趣的领域,或者感兴趣的事物,他都建议我们,按照与自己相配的节奏,借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追求,(强调与自己相配的节奏和自己喜欢的方法,不要照搬别人的)就能极其高效地掌握知识和记忆。
关于音乐:
在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书中,:“世上将马厩改造成车库的人多如牛毛,而将车库改造成马厩的,恐怕只有我。”
而他在音乐方面也做了差不多的事。不惜重金收藏音质好、接近原版的的CD和LP,是个不折不扣的“唱片狂”。
7
就是这几件事,贯穿了村上先生的一生。这对他来说,是如同吃饭睡觉一样的日常事件。
无论在哪里,无论是在夏威夷,在波士顿,在英格兰,在北欧旅行或者讲学,他都是那样恒定的,一如既往租一套公寓,早晨趁着凉快的时候伏案工作,写作,然后每天跑步,除非万不得已,一天也不间断的坚持。下午处理杂事,听音乐。
也许冷眼望去或俯览下去,这样的人生无常而无益,或者效率极低。但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往往通过效益甚低的营生方式才获得。真正对我们至关重要的东西,几乎都是肉眼无法看见,然后用心灵才可以感受到的。
村上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感受到了。
8
在这一生中,村上春树先生在他个人的局限性中,让自己有效地燃烧着,或许他从未想过自己要获得这么大的成就。
而我们其它人,也许不会有如他那样的成就。
但活着,我们也可以从村上先生一样,在每一件所喜欢的小事情上,榨干自己,全力以赴,抵达极限。
那样,不管能到达哪里,一定不会差,也一定会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