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带儿子游泳,突然被泳池另一端一位妈妈愤怒的训斥声吓了一跳。
随后是一段让人心惊肉跳的动作场面,妈妈用教练使用的长长的金属杆狠狠地敲打女儿的背。女孩上岸后,又被妈妈从背后一脚踹翻在地。期间是妈妈声嘶力竭的怒吼“我让你不游,我让你不游”。
如果不是妈妈在陪伴孩子学游泳,我可能会以为这是一起虐待事件。
更衣室里,我恰巧听到了妈妈跟孩子的对话。
妈妈:“萌萌,你说,你干嘛惹妈妈生那么大气。游泳的钱都交了,也学了好几节课了,怎么就不游了?”
孩子:“……”
妈妈:“我就问你,你明天还来不来游泳?说实话。”
孩子欲言又止。
妈妈:“说啊!还游不游?你自己说,说实话。”
孩子终于鼓起勇气小声说:“如果不想游呢?”
我能明显感觉到妈妈的气场中有惊雷闪电。只是碍于公众场合,只能压了又压,假装轻描淡写地说到:“不想?不想晚上回去打屁股。”
随后,妈妈略一停顿,又问:“明天还游不游?”
孩子迟疑着点点头。
我相信,这位妈妈一定认为自己是爱孩子的。她认为学会游泳是好事情,于是花了钱请教练单独教。
我相信,这位妈妈一定认为自己的决定是无比正确的,所以才会逼迫孩子去学。
很多父母,都是带着这样的爱意来戕害孩子却不自知。
听新闻,我们知道有无知的爸爸因为孩子作业没完成,逼得孩子跳了楼。这个爸爸后悔,但是依然强调的是他认为他是爱孩子的,希望孩子学好。孩子多年来承受了多大的压力才选择了这样的不归路。这样的爱太沉重了。
游戏场里,妈妈为孩子买了一个小时的游戏时间。孩子进去十分钟,发现不是他喜欢的,于是跑出来。妈妈死活把孩子拽进去,认为花了一个小时的钱,怎么也得玩的够本才可以。
书店里买书,妈妈会把自己认为有用的或者有意义的书买回家,却对孩子选择的所谓的杂书一概拒绝。
家里面,孩子犯错误了,爸爸妈妈情绪控制不住,咆哮着对孩子怒吼甚至要动手。之后,意识到自己的言行过激,倔强地说一句,“宝贝儿,我是为你好,我是爱你的。”
为了孩子能一心只读圣贤书,让他们十指不沾阳春水。剥夺了孩子在生活中学习的机会。
相信我们很多家庭都有过其中某个类似场景,我们举着爱孩子的旗帜,理直气壮的剥夺孩子的选择权,发言权,参与权。一句“我是为你好,我是爱你的”,就掩盖了所有的不尊重。
如果,我们是爱孩子的,那么请蹲下身子,用心去倾听孩子的话语,用心体会他们的成长,用心观察他们的变化。
请让我们像对待一个平等的人那样去尊重他们,而不是将他们当做自己的附属品,全权帮他们做选择,做决定,剥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参与。
每个来到我们身边的小天使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只有承认他们的独立性,才能培养出有独立人格的人。为人父母的我们,只能给予他们无私的爱,却不能代替他们思想和灵魂的行成。
纪伯伦有一首诗《论孩子》,就非常准确非常深刻的说明了我们跟孩子之间的关系。最后,附上这首诗,与各位父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