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竹村的老木匠手艺出了名的好,可他打家具总留个小瑕疵:书桌抽屉差半分对齐,木椅扶手少道细纹。有人劝他补全,老木匠只笑:“故意的。”
那年冬天,邻村张大户请他打一套新婚家具,再三叮嘱要“完美无缺”。老木匠拗不过,花了三个月,打出套找不出半点毛病的桌椅柜榻,连木纹走向都严丝合缝。张大户喜滋滋搬回家,可没过半年就来抱怨:开春后木柜门胀得关不上,桌椅腿也发了霉。
老木匠跟着去看,指着墙角说:“木材遇潮会胀、遇干会缩,我以前留的小缝,是给木头‘喘气’的余地。你要的完美,倒把它闷坏了。”
张大户这才明白,老木匠的“不完美”,原是给事物留了应变的空间。后来青竹村人都传开了:真正的好手艺,不是把物件雕得毫无缝隙,而是懂得给生活留几分弹性。就像老木匠常说的:“碗沿留道浅纹,才不会烫手;日子留些余地,才过得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