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孩子,并不是一件全然愉悦的事,甚至可以说辛苦的成分比较高。很多时候,作为父母的我们在极度幸福和极度辛苦中间摇摆,更多时候,是感觉极度无助,全然不知自己该怎么做好这个重要,却从来没人教的角色。
教养孩子,有人说不能太溺爱,也有人说不能太严苛。到底怎样的爱,是温和而坚定,是有原则而非苛刻?或许大家都有些想法,但却没有答案。我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拥有不教养的勇气。下面的这个故事或许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什么是不教养的勇气。
花生,今年7岁,刚刚上小学一年级,他是我导师的孩子。
就在上学期,花生在上体育课时踢坏了教室走廊的安全出口指示牌,中午放学回家,花生很紧张无措,花生妈妈和他通过电话简单地聊了几句后,语气平静地让他不要担心,晚上回去一起解决。通完电话后,花生妈妈通过多年发展出来的觉察力让她清晰地感知自己内在的暗流涌动,尤其是要着手解决这件事,烦躁和生气的情绪就愈加澎拜。于是她提醒自己,不要在情绪的推动下冲动反应,停下来,看清楚自己怎么了,然后再决定怎么做。花生妈妈做了以下几步:
第一步:自我觉察:情绪源自哪里?在觉察的同时伴随着自我接纳,如果没有这些觉察,可能会将这些情绪一股脑强加到孩子身上。有了觉察之后,就会清楚知道哪些是需要花生妈妈面对的,哪些是孩子需要面对的,从而做到课题分离。
第二步:家校沟通:了解具体情况和解决方案。花生妈妈通过微信联系老师,询问了具体情况和学校建议的解决方案,只需要家人来修理即可。
第三步:亲子沟通:先连结情绪,再解决问题。
放学回家的路上花生给妈妈讲述了整个过程,然后忧心忡忡地问道:“妈妈,你以前上学时也犯过错误吗?”
“当然啦,有的错误还有点严重呢!”花生妈妈给花生讲述了自己小时候很淘气地破坏学校周围农作物的真实故事。讲完故事后,妈妈告诉花生:“每个人都会犯错误,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
花生说:”妈妈,犯了错就要纠正错误。“
“是啊,我们一起想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花生问:”妈妈,谁会修那个指示牌?“
“我可以请装修房子的叔叔来帮忙,但是修理的费用需要你自己承担。“
花生颇为心疼地说:”那我只能用我的零花钱了。“
第四步:和善而坚定,让孩子全程参与
从带家长进学校,到与学校保安沟通,与负责修理的工人沟通,再到最后向老师反馈修理结果,花生全程参与并主导了整个过程。修理成本是30元,花生每个月的零用钱是25元,加上他的积蓄,支付完费用后他的零用钱还剩2.5元。
花生妈妈说这个过程最考验她的是要忍住心疼,避免过于和善,避免怜悯或解救孩子。因为怜悯的背后是纵向关系,解救的背后是不信任,而和善而坚定则是互相尊重的横向关系,传递的是相信”你能行。“
第五步:回顾总结,我们从这个错误中学到了什么?
在回家的路上,花生妈妈问花生:”你从这个错误中学到了什么?“
花生说:”不能破坏公物“顿了几秒后,他又说:”我自己为这个错误承担了责任。“
回家后,他还将整个过程记录在了每天的图画日记里。
于是后来我们看到了花生对于某些事件的点评:
1、 电子产品时间结束了,妈妈对孩子说:“再不关掉我就不带你出去玩了。”
花生点评:这个妈妈不应该强制孩子关掉,虽然时间到了,他可以说:“关掉之后我们一起出去玩吧!”
2、 妈妈在孩子练球之后给贴纸,攒够多少个就可以买玩具。
花生:“这个方法不合格。帖纸和打球没有关系。如果你为了贴纸而打球,就失去了打球的目的。孩子应该想打球才练习,奖励并不重要。
人生是长长的旅程,而孩子们的人生正处于旅程的起点,充满好奇,充满期待,跃跃欲试。
德雷克斯说:“由于没有被错误的训练所破坏,孩子与生俱来的勇气是非常巨大的。”“不教养”是一种智慧的教养术,岸见一郎说:“不关注也是一种关注,不教养的勇气甚至胜过出手管教的勇气。因为前提是,父母必须全然地相信孩子具有与生俱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智慧的分清楚问题的归属是父母的责任还是孩子的责任,然后以无比的耐性等候孩子自己看清楚问题,自己采取行动。
养育孩子的终极目标,就是协助他们活出自己的人生,在这条路上,除了让孩子相信你是随时会伸出援手的伙伴,父母没有其他可做的事,接受孩子最真实的样子,协助孩子自己解决人生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