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

1914年11月,梁启超在清华进行了一场主题为“君子”的精彩演讲。他引用《周易》中两句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激励清华人发奋图强,做社会的中流砥柱。自此之后,清华便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个字写进了校规,传承至今。

从《周易》中的卦辞到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句话流传了千年,却依旧历久弥新,催人奋进,这就是传承的力量。

传承是什么,或许可以这样理解:传文明之火,承先人之志。

“有章服之美是为华,有礼仪之大是为夏”。中华文化为何可以源远流长,经久不衰?中国何以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文明没有中断的国家?因为华夏从来不是一片土地、一个种族,无论章服或是礼仪,它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并且这种文化被代代相传,所以今天的我们依旧可以窥得千年前的罔替兴衰。

文化需要传承,文学亦复如是。大学之大,是谓大师;大学之学,是谓学问。大学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从来不是大楼高者胜出,而是有大师、大学问者闻名。大学中的文学社团作为文学爱好者心灵栖息的场所,也并非是熙熙攘攘者为优。因为文学注定是一场孤寂的旅途,要有“宁守一时之寂寥,勿取万古之凄凉”的心境方可抱朴守拙、不忘初心。

文学需要传承,“酥糕”也需要传承。这传承是聚沙成塔、滴水穿石的坚持,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创新。从十二年前透红亭和桃蹊发起文学联盟算起,“酥糕”已经走过了12个春秋。不管何时,我们都要记得文学本来的样子,联盟成立的初心。“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如果说文学是我们心中“诗意的世界”,那么文学联盟就应该是这个诗意世界的守护者和建设者,守护一方净土,建设一个理想国度。

传承是“思无邪、长太息”的跫音从远古传来,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号子在当代回响。因为传承,“文明之火,熊熊而燃,薪火相传”。因为传承,“先人之志,风雨如磐,矢志不渝”。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四章:就这么简单。?。 林炬沉思了一会儿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我的修为好像只有练气三层。。。...
    水寸稍阅读 1,781评论 0 2
  • 网恋在我们看来似乎是一个有年代感的词了,在那个微信微博还没有出现的年代里,QQ是主要的聊天工具。当喷薄的荷尔蒙无处...
    超萌英雄阅读 7,464评论 2 5
  • 姓名:冯健 305A期学员 【日精进打卡第52天】 一、【知~勤学】 ①持诵 《六项精进》背诵大纲0遍总69遍 《...
    冯jian阅读 1,131评论 0 1
  • 我以前有一位邻居是空巢单身老人,无人照料,先生是医生,便在就医看病方面就给予老人家一些照顾,平时给他看个小病,带点...
    聿婕婕阅读 3,712评论 0 3
  • 读欧阳修能够感觉到他的颜美言美,感觉他的性格是刚中带柔,思维特别缜密,给人一种高冷的感觉。 《秋声赋》里面的语言形...
    潘鹏波阅读 2,338评论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