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学习者扮演的只是一个“吸纳者”或者“搬运者”的角色,他们把外部的知识经过消化后搬运到头脑内部,只不过完成了知识在不同载体间的传递。这种学习模式被称为“直接传递模式”。
教育心理学家一直在研究和反思这类学习模式。他们认为,更合理的模式应该是“建构式”的,即知识不是简单地吸收,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学习者必须充分调用他们已有的知识,在主动性目标的指引下、在丰富的情境中积极地进行探索,把新知识和旧知识糅合在一起,在头脑中建构出新的知识体系。
因此,我们对新旧知识的梳理和反思就特别重要。我们不妨多去思考以下四个问题:
- 1、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我已具备了哪些相关的知识?
- 2、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我又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原有知识构成了何种补充或者挑战?
- 3、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且这些东西我通过简单的探索就可以了解?
- 4、针对当前的的学习材料,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无法轻易地获得解答,同时又有价值成为我长期去探索的问题?
除了上面4个问题,我们还可以通过三个层次的解码,深入事物的深层。
- 1、学习材料说了什么?给了我什么感受?(学习材料原本要传达的信息和知识)
- 2、学习材料是什么?对我有什么价值?(对学习材料内容的反思,以审视的视角对内容进行的评判和定性)
- 3、学习材料的内部是怎么组成的?学习材料的效果是怎么实现的?(对形式和构成的洞察,研究内容表述的手法)
我们如果想解码,要去寻找那条“入口”。这里给出三个寻找入口的路径:
- 1、不只要去寻结论,还要去寻过程。我们不仅要知道结果是什么,还要去知道,这个结果是如何得来的。
- 2、不只要去做归纳,还要去做延展。如果我们把它放在另一个情境中、另一个问题之下,是否仍然适用,仍然精辟有理?如果是的话,那么其实我们就发现了一个可以复用的知识或者模式。
- 3、不只要去比较相似,还要去比较不同之处。
《精进》系列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