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敬畏生命
——读《寂静的春天》
初一<6>班李佳淇
敬畏自然,才能保护人类的家园。
敬畏生命,才能与生命和谐共处。
1962年,蕾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问世,在当时产生了不小的轰动,至今的许多环境保护运动也是秉承此书的主旨。
最初接触这本书时,我激动的双手颤抖。能把《三体》主人公叶文洁害进监狱的书,蕴藏着多么“大逆不道”的观点?
第一章《明日寓言》深深吸引了我:一个美丽的城镇在人类的自私自利的活动中渐渐丧失了生机。一切美好不复存在。
“不是魔法,也不是什么天敌!而是人类自己让这个世界伤痕累累。”
地球有忍耐的义务,也有忍耐的限度。生命改造自然的负面作用一直是微小的,知道人类出现。就拿核爆炸来说吧,在核爆炸中释放的锶90会随着雨水或空气或尘土“莅临”人间,被土壤吸收,被生产者吸收,被消费者吸收,被分解者吸收,最后被人类吸收,在人类的身体里安营扎寨,直至其死亡。
这是咎由自取。
既破坏了环境,又伤害了自己,正如阿尔伯特.施韦泽所说:“人们恰恰还很难辨认自己创造的魔鬼。”
“死亡特效药”也是魔鬼之一。从20世纪初往后推二十年。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杀虫剂布满了地球的每个角落。大部分水系,包括地下水中都检测到了药物残留。十几年前用过的“死亡特效药”仍然滞留在水中、土壤中、甚至动物体内。现在,不论男女老少,人类的体内还都有化学药物残留。或是DDD,或是DDT,或是氯丹,氯化钠……
上述的化学药剂只需0.01盎司就能致人死地。一位受害者不小心把一种百分之二十五的氯丹溶液撒到皮肤上,40分钟就出现中毒迹象,还没抢救就去世了。氯丹是谁发明的?人类!氯丹是谁的死亡特效药?人类!
看到这里我就纳闷了,人类为什么要发明能够置同类于死地的东西?你也许会说:我就常用农药,小心一点就没事。那么你可知道,就算你再小心,农药也会通过空气、通过水源进入你的体内。它日积月累,最终在自然会给你一个教训,也许是呼吸道受损,也许是皮肤病,也许隐忍不发,在你下一代身上体现。
看了这本书之后,每当我看到人类喷洒农药,心中就会烧出无名火:人类正在用很多其他方式,欺凌着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
这本书送给人类一个忠告:在这个过度组织化、过度机械化的时代,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勇气依然非常宝贵。人们通过努力,可以改变事态,不是通过战争或暴力革命的手段,改变我们自身对生存的世界的看法。
最后,用蕾切尔的几句话来概括我读此书体会到的思想:“敬畏自然,才能保护人类的家园。 敬畏生命,才能与生命和谐共处。人类失去了预见和预防的能力,他们会因毁灭地球而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