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我的高考志愿

作者:马妍

十二年的寒窗苦读,有的不只是自己的心血,还有的是父母殷切期望与无私付出。但卡在分数线上的那一刻,很多梦想都将为现实做退步和陪葬。如果当时有所遗憾,可多年以后,当你再次以真正成人的角度审视自己的命运时,其实一切都来得刚刚好。

——马妍

这几日,各地高考成绩已经新鲜出炉,我不禁遥想起当年的自己。

很遗憾,当年我的高考分数很尴尬的卡在了分数线上,显然是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囧境。如果说我考虑走一个高价的学校,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贫寒的家境没有条件支付高额的学费。

如果,我不服气地认为自己是考场失利,选择重新复读一年,但我又怕过了时运,再次面对这头痛抓狂的场面。于是带着些许五味杂陈开始填报自己的志愿。

起初,我最想报考的就是教师行业,因为从小自己同样有一份“园丁梦想”,不料母亲听后不语,一通电话打给从事教师行业的舅舅,但舅舅却从他的角度认为我并不适合这个行业。

尽管我一次次阐述着自己的理由,竟也没能得到家长的认可。好在,我还想当一名医生,可是这次又受到了父亲的阻拦,他认为我天性胆小,根本看不得血腥,告诉我没有任何做医生的潜质。而这样的建议完全来自一个铁路工人的决断。

最后,我在无奈的情绪下,拨通了高中最好的朋友的电话。她告诉我,她要去大连市一所高价的院校,可我听到学费的价格,就已经知道自己是望尘莫及的,甚至在我本心里就已经抵制一切学费较高的大学。

朋友知晓了我的难处,便告诉我,她父母向专业做高考咨询的人请教过,刚好省内有一家学校是很不错的,同时也不用花费太多,于是她便推荐我去那所大学。其实我和她的成绩相差并不多,所以她可以报考的专业,我也一样可以上。她很热心地向我推荐原本自己要报考的志愿:金融类。

其实,在我的心里一直对金融类学科是无感的,可能我这个人从小就看着父母为金钱奔波疲累,总觉得人生因为“金钱”往往活得“悲苦万象”。有时候我也很奇怪,分明在一个缺钱的家庭里,本应该生出对金钱无比的渴望才是,可我却偏偏反向生长,自小就认为“金钱是万恶之源”。

当我把这件事告诉父母之后,他们却表现出惊人的一致,全部同意我去学习金融类,于是我就带着梦想的遗憾,上了自己并不喜欢,但却在别人眼里还不错的大学。

而时光就在无声无息地流逝中走向快要毕业的那一年,我学着大家的模样应聘去了一家公司实习,可悲的是在那个简短的实习生活里,我却看到的都是社会的阶层差异歧视,和同学之间为了蝇头小利的彼此迫害。

一气之下,我辞掉同学们比较羡慕的工作重新投入继续深造的考试中。这一次,我同样知道自己实力的薄弱。于是根据实际情况,我又不得不退步选择了财政学。

也许在别人的认知里,这是一个不错的专业。但是只有我自己知道,这个专业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热爱和梦想。都是因为自己成绩并不亮眼,打得保守牌而做的退步选择。更是因为自己原生家庭贫困,不得不选择一个向钱财靠拢的专业。

可是谁能料到,就算我毕业之后,我现在同样没有从事与金融和财政相关的专业。很多人都说我荒废掉自己的专业。大概是因为说的人多了,以致于有时候我也会怀疑自己。

虽然我活了35年,尽管我的人生都是在否定与自我否定中成长,我也依然这样走了这么远。

有时,我思考:我的人生怎样选择才没有遗憾?

后来,我知道:人生无论怎样选择都会有遗憾!

如果,我的人生高考需要填报志愿只是一个阶段性的选择。

但我一生的志愿大概还有待完成,就比如:

去选择自己乐于接纳的方式,体会生活。

去完成自己应该担负的使命,不愧对谁。

去修行自己一世应有的因果,善渡自己。

也许,我是一个不完美的自己,但至少她要是一个我爱的自己。

本文版权为作者所有,严禁抄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