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新文】及【作业要求】
作业:
记住字体加黑部分,并谈谈您的理解。
请大家注意:今天我写的这篇非常重要,希望大家能够读懂!记住,“抑郁症”是个概念,这个概念背后是权利和政治!
大家可以参考我写过的“话语权的力量”,在《行走中的思想》中!
延伸阅读:
《话语权的力量》
当一个人被社会认可成为专家的时候,也就赋予他了话语权。比如如医学专家有权说谁有病谁没病,精神科专家可以说某人是不是精神分裂症。自然,心理专家也不例外,见到一个60岁男人爱上一个90后姑娘时,就诊诊断此人出现了“病态固恋”,是一种心理疾病,得治。这就是话语权的力量:说你是,你就是,不是也是;说你不是,你就不是,是也不是。所以,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是”,也没有“不是”。是“是”还是“不是”,其实与“是”与“不是”本身无关,而是一种政治。
一个82岁的耄耋老男人,爱上了一个28岁的年轻女人,并说“是上帝给我的最后一个礼物”。而这个“礼物”也毫不顾忌54年的年龄差距,真就和他结为夫妻。真想说:他是病态固恋”,是个病人,得治。但我心里很清楚,这样的诊断不是基于《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不是基于《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版》(DSM-V),也不是基于《中国精神摩碍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而完全是基于作为一个男人的朴素情感,叫嫉妒!你大概能闻到从本能中散发出的那种浓浓的醋味儿。
判断恋爱是否适当,有3个标准:成年人之间,双方自愿,无伤害。如果具备这3点,两个人爱怎么爱就怎么爱。
“成年人之间”意味着具备责任能力;“双方自愿”指一方的快乐不能建立在对方的痛苦之上;爱,当然得满足一个基本前提“无伤害”。
因此,一个男人可以爱一个男人,一个女人也可以爱一个女人;一个60岁的男人可以爱一个20岁的女人,一个20岁的男人也可以爱一个60岁的女人。性别和年龄,不应该是爱的障碍。但现实中,这样的爱却总是遇到障碍,有时竟无法逾越。
也曾有位28岁的姑娘咨询,说55岁的母亲爱上了一个26岁的小伙子。她给母亲下跪,让母亲放弃,母亲却置若罔闻。无奈,她竟报警说有人强奸其母,并带着警察把母亲和男友在床上抓了现行。
母亲孀居多年,小伙子也是单身,彼此爱慕,错了吗?
即使错了,最多也就错在伦理或传统。因为合法,警察无权干涉。看了这则新闻我才知道,这姑娘不该咨询我,也没必要报警,最好是连哄带骗地把母亲带到医院,她会听到心理咨询师给出如下诊断和解释:
这是“病态固恋”,是典型的心理疾病,她对那位26岁岁小伙子的追求也并非出于爱慕,而是移情作用。
若非媒体故意糟践我们这些咨询师,我只能为我们这个行业无语。
2015-09-19
【答】
⑴记住字体加黑部分,并谈谈您的理解。
总起来说,抑郁症可以分为三大类:
1. 内源性抑郁症:包括单相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既有抑郁发作,又有躁狂发作)以及与精神分裂症相联系的抑郁症。
2. 体因性抑郁症:各种身体和神经疾病所致,也包括药物和各种有害物质所致者。
3. 心因性和反应性抑郁症:心因性抑郁症照例一生只发作一次。如果发作两次或多次,应该视为偏离常态的人格反应,或者根本就是内源性抑郁症。
熟读很多遍直至内化吸收,再复述一遍:
总起来说,抑郁症可以分为三大类:
1. 内源性抑郁症:包括单相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既有抑郁发作,又有躁狂发作)以及与精神分裂症相联系的抑郁症。
2. 体因性抑郁症:各种身体和神经疾病所致,也包括药物和各种有害物质所致者。
3. 心因性和反应性抑郁症:心因性抑郁症照例一生只发作一次。如果发作两次或多次,应该视为偏离常态的人格反应,或者根本就是内源性抑郁症。
在此之前,我对“抑郁症”的关注点只是停留在抑郁症的外在表现症状上。那段时间里,我每天都会百度出“抑郁症”的相关词条,对号入座,确定无疑的自我诊断为“抑郁症”。没有找过专科医生,自然也就没有专业的诊断。现在想想,真是有些自欺欺人。傻子从来不会以为自己是傻子。我的上级领导还曾调侃我说:“真正得了抑郁症的人,是不会像你这样承认自己得了抑郁症的!
今天熟读内化“抑郁症”的3种分类,禁不住又开始对号入座,自我诊断自己患的是属于哪一种抑郁症。这是怎么了?
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想确定自己是否得了抑郁症,还是要寻求精神科医生的帮助!不能讳疾忌医,道听途说,甚至“以身试法”……
想到这里,又回看了一遍《谁更了解抑郁症》,摘抄几段,加深理解:
“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和诊断的权力掌握在精神科医生手中,就像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犯罪,是由法官而不是由那些罪犯或犯过罪的人决定。”
……
“其实在精神科医生给出诊断之前,既没有抑郁症患者也没有抑郁症,抑郁症是法律授权精神科医生的特权,一个被精神科医生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可以了解自己的抑郁症,但是却不见得了解别人的抑郁症,更不允许给根据自己的经验就诊断别人患了抑郁症!”
“抑郁症患者可能更了解抑郁症患者,但抑郁症患者一定不如精神科医生更了解抑郁症。抑郁症患者和抑郁症是两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