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对于溺爱的理解是过于宠爱,纵容,偏袒。看完此章节 ,才恍然大悟。
所有人说溺爱对孩子不好,很多人就从字面上理解,溺爱即爱得太多,于是推导出不溺爱就是要少爱一些——这真是典型的懒人思维、庸人思维。
尹建莉老师如是说。自己真得是一直陷在“懒人思维”中吗?
于是又问了度娘,“溺爱”是怎么理解的?度娘说,”溺爱,照顾者和儿童之间的关系的一种特征。此时照顾者(通常是母亲)庇护孩子,同时也妨碍孩子试图作出独立行动的任何努力。”
除了庇护,还有妨碍孩子试图做出独立行动的任何努力,都是溺爱。
而在书里,尹建莉老师也再次强调了她理解的爱和溺爱:
爱和溺爱不是一个事情程度上的深浅,而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
爱的本质是要给孩子自由、宽容、欣赏;
溺爱的本质是管辖、包办、批评。
爱则是给孩子自由,培养其独立性,基础和前提是信任孩子。自由的人才能拥有独立的思想和品格,才能在生活中拥有安身立命的资本,所以父母要想培养独立自主的孩子,培养快乐幸福的孩子,就要懂得把自由和宽容还给孩子。
真正的自由不是放任,而是给孩子选择权、尝试权和犯错权,使孩子获得成长必需的生活经验。
真正的成长必然是自由选择的结果。任何形式上的爱的匮乏或剥夺,都会给孩子造成某种程度的心理创伤。
我瞬间醍醐灌顶。因为理解不同,导致采取的行动也不一致,思维决定行动说的一点也没错。
承认自己在教育孩子上有时候确实是管得有些宽,根据自己既定的认知,剥夺了她的尝试权,以致她会哭闹,甚至有逆反的行为。比如我知道这么做会是危险的,就马上阻止了她的尝试,而她不曾经历过,想要做的欲望又是那么强烈,因此,我们就冲突了。这些都需要发觉、检讨、修正!
其实也挺惊讶来信的家长都遇到和我遇到的诸多类似问题,惊人的相似,看来这是小孩普遍遇到的问题,但是当父母处理的方式如果不一样,孩子最后的成长表现也不一样,这就是不同教育的“成果”,好与不好会有区别了。所以父母的教育是多么的重要,父母真得要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孩子也才能成长得更好!
要懂得把自由和宽容还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