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今天的早餐,我用了牛肉、油饼、养胃糊糊、大枣和鸡蛋。都是寻常的食材,但依然秉承了肉、蛋、碳水化合物都能摄入的传统,充分考虑了营养。别看养胃糊糊的卖相实在难看,但里面有芝麻、核桃、薏米、大枣等十几种食材,是我从超市里的现磨柜台磨来的,做早餐很方便,营养当然是没问题啦。
摆盘的过程并不难,只是那两个个小酒壶稍稍有些占用时间,但最后的效果还是相当不错,成就感满满的。最后的造型惊艳了吃早餐的人,儿子给我了大大的赞。所以,带着愉悦的心情写下了以下的这段文字。
今天继续分享白居易的诗,大家都知道,白居易的诗大都语言通俗,这首也不例外。所以这首诗,是不需要翻译的。唯一需要解释和说明一下的只有“绿蚁新醅酒”这一句,醅读pēi,是酿造的意思。绿蚁指的是,新酿酒未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细如蚁,所以称为“绿蚁”。
全诗寥寥二十个字,把邀请朋友来喝酒的心情描写得精准而温暖。在全国都在下雪的时候重温这首诗,是否更有感觉呢?连浙江上海都下雪了,并不多见。
然而不多见的,依然是这首诗带给我们的热烈欢快的色调和温馨炽烈的情谊。
首先说色彩,一绿一红,这是一眼就能看到的。除此之外,小火炉里面应该还有着红红的火焰,而新酿的酒还未滤清时还泛着绿色的泡沫。当然,晚,表示夜色已至,天地间有无边的黑色。天欲雪,虽然还没有下雪,但脑海里的白色已经铺天盖地而来了。绿、红、黑、白,多么神奇的搭配,多么经典的搭配。
古诗中的常用“红”与“绿”,同样这两种颜色,今天的我们在怎样使用它呢?好比交通信号灯:红色代表危险,需要停止;绿色代表平静,可以通行。红色在时装业算是性感的符号,可以用来吸引人的目光。而在有机食品业,绿色是推广这概念的有效广告色,人们看到它,便联想到无污染的蔬菜水果。
而中国古时的农业文明中,大多数人都是依靠种田来生活的,在如此贴近大自然环境中,红与绿便是最常见的鲜艳色彩了。红色是丰收的果实,朝霞和夕阳,是顷刻花开;绿色是春天的庄稼,滋润农田的河水,也是渔夫的蓑衣。所以,农业文明积淀下来的红与绿,是对大自然的总结,正符合“天人合一,自然最美”的思想,那么被古人们频繁地运用在诗歌中感官和精神的表达,也就可以被很好地理解了。
所以,便有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再说温暖如春的情谊。最后的问句“能饮一杯无”简直太经典了,堪称神来之笔,真的能让人产生一种遐想无限、回味无穷之感。
我在想,假如是现在,我热好了酒,打个电话,或发个微信,问,你来不来?对方马上能接收到,来不来也很快就能知道。但是白居易热好了酒,看着夜色中可能要下雪的窗外,问了刘十九,可是这样的询问,对方当时却并不知道。这样的意象,倒把期待、等待表达得更加郑重。
这也让我想起了前两天的一件小事,跟这首诗的感觉倒有些相似。
路上的雪尚未完全消透,有位老家的老同学要来,说要多约几人,总归是想见老同学们吧,少不了凑个饭局。
然而我的电话打出去三五个,三五个都称没空。忽地怅然起来,人缘竟至于如此了吗?还是果真都忙呢?
备宴,客不来,实在尴尬。
也巧,正失落时,一位好几年都没有联系的远方老友竟发来微信问:“菜上齐,酒斟满,你来吗?”
忽然,生出许多感动来。
自然,她和我都知道,怎么可能来得了?
但,凛冽的冬日里,这样的问候多么温暖。像极了“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询问。
上一次见面,我的情绪低落得一塌糊涂,遇到生活上的困厄,生的欲望都隐约了。她专门从千里之外飞来,陪我几日。
临走,约定,随时等,飞来。
一晃两三年了。
我笑说,这顿饭,飞都赶不上了。虽然航班已经订不上,不过坐火车,倒汽车,再倒自行车,也想办法来。
她也笑,就算走路、跑步、匍匐,这辈子也等不到你来了吧。
我说,等着,今天不行,今年总行的。何况,我们那年约定的见面还没有实现,总要实现一下吧。
她却说,不必!
越不见,证明一切越好,就不必见。
我们的友情从上小学开始,一直如此。平时从不联系,若遇事,或心里苦,随时都在。
灯光从指尖晕散开来,对着一室自己的壁影。正当悄然独自数着钟声时,手机叮地响了一下,有回复的短信来:
“有空!有空!”
我立刻坐起来,回复:“感谢!感谢!”
对方一定不知道,这两个感谢有多郑重。若在古代,定会净手、研墨,铺开一张纸,写下回信,再附丝带封笺,车马送出。
待收到,尚有墨痕淡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