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呀,自摸八万,和了!”朋友闲来小聚,三缺一搓麻将。看他们玩得不亦乐乎,我不禁想起了爱打麻将的父亲。
可以说,麻将陪伴了父亲一生。年轻时,麻将是父亲的相聚;中年时,麻将是父亲偷偷的休憩;晚年时,麻将更像是父亲的老伙计。
在我小时候,麻将对父亲来说是年轻气盛,是家人相聚,是家的感觉
小时候,家里很穷。父亲不得不外出谋生路,母亲则留守家里照顾我和哥哥。
年轻时的父亲身体很壮,虽然没多少文化,但有些手艺,是木工也是瓦匠。他说他13岁就开始外出打拼,还是10岁的小叔送他上的车。
父亲一直在工地做工,因为手艺好,慢慢当起了领班,后来还做起了包工头,也因此有了些积蓄。
上世纪90年代,农村通讯还很落后,每月父亲都是用汇款单往家里打钱,再由村里的大喇叭叫广播,“xxx,来领钱了,谁谁谁打钱来了”。
这时候,母亲一准立即放下手中的活,一路小跑着去取回这一家子的生计。
后来每当说起这些事,总能感到父亲的自豪和母亲的满足,我也终于明白家里的顶梁柱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能吃苦的父亲也是个特别要强的人,他是村里第一个靠自己的努力盖起了两层楼房的年轻人,也是村里第一个买了彩电和摩托车的年轻人。
这个能干的年轻人赢来了村里人更多的尊重,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和好人缘,邻居纷纷对父亲竖起了大拇指。
为了生计,父亲一年四季都在外,只有过年工期不紧的时候才能回家待个半月。过年是父亲最开心的时候,他终于能放松下在麻将桌上战上几圈了。
父亲打麻将的最高纪录是正月初一到初八不停歇,打不烦打不厌,越打还越有劲。母亲生气责骂唠叨,父亲也不还口只是咧嘴笑。
那时候的麻将对父亲来说是年轻气盛、是亲人相聚、是家的感觉。
长大后,麻将对父亲来说是孩子的翅膀硬了,是他慢慢变老了
我和哥哥慢慢长大,读书上学生活开销越来越多,母亲便随父亲一起外出务工。务工不能挣多少钱,后来父亲跟亲戚学了手艺,做起了面条生意,一做就是10年。
做生意的日子很忙,父亲打麻将的次数很少,偶尔也只是晚上面店打烊才有空玩一会。
因为时间少,父亲更珍惜每一次打麻将的机会,最疯狂的时候是喊他吃晚饭,他不吃,像个孩子似的,非要打麻将。
母亲继续延续着年轻时的生气责骂唠叨,我和哥哥也开始加入声讨的阵营。待父亲归来,跟我们说话,我们三个好像事先约好了一样,居然,都不理他。
他默默地去热饭,倒一小盅白酒,抿一口,咂巴着嘴念叨着,“好,你们都不理我”。
那时候的麻将对父亲来说是孩子的翅膀硬了,是他慢慢变老了。
待我成家后,麻将对父亲来说是打发时间,安享晚年
如今我和哥哥都已成家,都有了自己的孩子,父亲换了个地方做生意,生意没有以前那么忙了。
忙活了大半辈子的父亲,终于把自己的子女都交出去了,做做小生意顺便带带小孙子。
能陪着小孙子的父亲是幸福的,我经常听母亲说起爷孙俩的事情。
小孙子说“爷爷,你看你打呼噜,我眼睛都黑了”。
爷爷问“眼睛怎么黑了?”
小孙子说“你打呼噜我睡不好,都长黑眼圈了”。
小孩子稚嫩的声音总能引起爷爷奶奶捧腹大笑。
还有一次,因为小孙子太调皮,父亲打了几下小孙子的屁股,小孙子进门后直接冲进厕所,门一关,死活不出来。
母亲上前去开门,让小孙子出来。
小孙子说“我不出去,爷爷脾气太坏了”,弄得父亲哭笑不得。
闲下来的时候,父亲仍然像以前一样,爱打麻将。连续两次我打电话回家,问父亲在做什么,他笑着说“在打麻将”,
母亲不再像以前生气责骂唠叨,我和哥哥也没在一起,不能加入声讨的阵营。
这时候的麻将对父亲来说是打发时间,安享晚年。
回想起父亲这一生最爱的麻将,我居然很庆幸他有这样的爱好。
父亲只读了小学,不太会电子产品,小孙子上了幼儿园,生意不是很忙,儿子要上班,女儿不在身边。如果他不打麻将,怎么打发时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