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朋友圈里多了这样一条更新:“早上醒来去叫妈妈,没想到她已一动不动,就这样走了……我无论如何都不会相信。”
那是实习时候认识的一个师姐发的。她好像很喜欢把她生活里的一切都分享到朋友圈里。所以我知道,两个月前她爸爸刚走。正如她后来所说:父亲离世的伤痛还未抹去,我多么期待一切就像一场梦。
每次听到或看到这样的消息,我都能感觉到自己瞬间就慌了。尤其是这样父母相继离世的消息,更让人觉得难受。我会做噩梦,梦醒安慰自己,还好是梦。
“什么时候你意识到父母老了?”我问了很多朋友这样一个问题,得到的答案大相径庭:
帮我妈拔白头发的时候。
认真看我爸的脸和手,发现他有老人斑的时候。
我扫地扫不干净我妈没看出来的时候,以前我房间地上有根头发她都能发现。
他们生病的时候,还有就是在家或者在外面要搬东西,以为他们自己能行,结果搬不动的时候。
也有人跟我说,忘了,反正是很早的时候了。
我开始意识到爸爸老了,是在三年前的一个晚上。因为房间的夜灯坏了,我跑到客厅去找灯泡,翻箱倒柜的时候看到了一本病历,封面上有我爸爸的姓名。翻开来,医生飞一样的草书我一个字都认不出,幸好下面有行打印的铅字:左眼角视网膜脱落。我上网查了一下,严重的话可能会致盲。
当时我第一感觉是害怕。在我心里,爸爸一直都是一个十分强大能永远保护我们的人,很难想象如果他失明了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虽然后来知道那是因为他做饭的时候被油溅到了眼睛,但我还是心有余悸。
好像什么东西的阀门被打开了。虽然那并不是衰老的象征,但从那一天起,我发现爸爸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强大。他会有风湿,腰酸背痛。他会生病,会偷偷吃药。我开始计算,自己要到什么程度才能保护他,自己能保护他多久。
我开始意识到妈妈老了,是在前年。要说白发、皱纹,可能她保养得比较好,近半百的人了,脸上什么纹都没有,头发也还黑亮。可是有一天,我发现妈妈看报纸的时候戴上了老花镜。有时嫌老花镜戴着不舒服,她就会换个放大镜。如果不戴眼镜,她根本分不清班级合照里哪个是我。手机字体要调成“巨无霸”,再下去该换老人机模式了。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我老是把“多”字写成左右结构,她检查作业的时候总是能一眼就能看出来,然后拎出来叫我重写。可刚刚,我把退货的快递单拿给她,她要用放大镜才能看清我填的退货地址对不对。
现在我能做的,大概就只有回家的时候听话一点,扫地扫得干净一点,错别字写得再少一点。
不得不说,时间催人老这话不是说假的。就像有些明星,无论怎么涂饰,都无法掩盖衰老的痕迹。虽然头发白了可以染,细纹长了可以养,但终究敌不过那把杀猪刀。
临放假,朋友圈一个师妹发了张全家福对比照,跨度是十年。十年,孩子的变化还不算特别大,但看到她爷爷的时候,我的心瞬间揪紧了。十年前和十年后,判若两人,难以置信。你说人怎么能老得那么快呢?她爷爷看了这对比照,心里又是什么感受呢?会不会觉得害怕?
人总是怕老的。我奶奶都八十七了,还会拿面镜子照啊照,说自己脸上怎么这么多斑呀,牙齿怎么都晃啊晃了呀。然后别人就会告诉她,人老了都是这样的。拿起十年前的照片,我们只会说,呀,孩子大了这么多,嗯,爸妈也老了不少。
我承认自己被那张照片吓到了。这次回家,我第一次体会到“近乡情更怯”是什么感觉,只不过我的“怯”跟宋的“怯”有所不同。我更怕是半年不见,爸妈衰老的速度会让我措手不及。可能你们会觉得有点夸张,快到家时,我不停地在祈祷,爸妈的白发能少一点,皱纹能淡一点。回到家,发现爸妈的样子跟半年前相比变化不大,我松了口气。
在家窝了一阵子,这两天,大家都陆续回到自己的岗位上继续奋斗,等再次回到家,可能又是一个半年或是一年甚至更久。新闻上看到有人的行李被父母塞了30斤煎饼、20斤大米,还有人抱着只一脸绝望的大公鸡回城,觉得好笑又感动。好像不管我们长多大,爸妈永远都想照顾我们。
有位路人接受采访,说着说着就哭了,对着镜头许诺以后每年都要回家。只是眼泪擦干后,还是会有许多人在下一个春节告诉家里人,自己今年不回家过年了。
这些人里,有的人是不想回家过年,可能是因为跟家里关系不和,可能是因为不喜欢家乡的生活;有的人是不敢回家过年,可能是因为没赚到钱,可能是因为没找到对象;有的人是没有理由,就不回家过年。还有的人,把某些东西和家人放一块权衡了下,选择了前者。这些东西各有不同,不回家的理由因人而异。
其实我觉得,每年春节顶着七大姑八大姨的迅猛攻击、冒着每逢佳节胖三七二十一斤的巨大风险,还是要回家过年的人,都是勇士,沉浸在回家的喜悦里给各种“反催婚指南”、“防攻击指南”点赞,乐在其中。一些人因为职业、家庭状况、身体状况等各种特殊原因不回家过年也情有可原。但总有那么一些人,逃避了一年又一年。
前两天回高中母校,见到高三时的一个老师。他是个四十大几的汉子。教我们那会,他告诉我们他有十年没有回家了。他说等他赚了钱,买了房,再回家把父母接过来住。几年过去了,他还是没能买得起房。
这是说余2017年的第3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