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1991年的我,即将步入30岁的阶段里,却一点也没有30年的面容和心态。我喜欢的事物不多,但是都会很持久,我讨厌的东西不多,但是一般讨厌了也就很难改变了。这种观念是近些年来我一直反思但是却没有改善的一点。待人温暖,是我一直要求自己做到的一点,在人不犯我的情况下,我百分之百的不会侵犯别人。不喜欢自己的一点就是不太能接受变化,大多数时候会喜欢安于现状,偶尔小宇宙会爆炸,那可能就会引来大动作。
我之所以能成为现在这样的人,好的,不好的,我都觉得是生活体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的大多数性格养成,与我成长环境休戚相关。我的家庭结构很简单,我的爸爸,妈妈,还有奶奶(虽已过世),她们在我成长过程,性格养成的过程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今天先来说说我们家的一家之主吧。实际情况虽然是我的妈妈掌握着经济大权,但是爸爸在家里的地位还是不可动摇的。家庭的重担主要落在他的肩上,不抽烟,爱喝点小酒的他,在我学习的道路上好像看似并没有操过心,每年我们见面的次数应该手加脚的数量就可以数过来,在一些问题上,比如学习,比如跳槽,我们总是能吵起来,他说服不了我,而我也压根不想说服他。但是因为有了大树一样的枝叶,这样的庇护让我能够相对快乐的成长。我的思想很单纯,就是因为我的周围都是跟单纯的人。不想麻烦别人,估计就是从我爸那里学来的。做事喜欢闷着头,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这些是缺点也可能是优点,至于它往哪个方向发展,不想去深思熟虑。在老爸那里,学到的能撑得上优点的或许就是,能坚持一件事做到最后,我赞成坚持的意义,但是现在的我仍然不懂愚忠的可贵,或许有一天我会发觉她的珍贵。
跟老爸之间互动,相对于老妈而言,真是少的可怜,记得最深的两件事:捕鱼和打我。
一部分男孩子性格的我估计就跟小时候捉虾摸鱼有关。我时常是老爸旁边拎着装鱼工具的小伙子,光着身子的我晒得皮肤黝黑黝黑,一辈子都改不了的颜色,却是特别独特的记忆,也是我特别喜欢做的事情,乃至今日,我对钓鱼都情有独钟。每次看到路上有钓鱼的人儿,我都会也挺下来驻足观赏,不仅是欣赏自由的生活,更是觉得能短暂回到儿时的时光里。
记忆里还有一件不可磨去的事就是吵架和被打了。说来我们家也是奇怪,哪有女孩子经常被打的,可是偏偏我就是。初中被打,高中还被打,可能后面是因为姑娘大了,不能再动手了,要不然就我两的相处模式,我肯定还是会被打。我们家真的是话不投机就要遭打,所以我的“暴力”倾向肯定也是遗传于他,好在我还是有女孩子温柔的一面。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爸爸——五大郎同志。50岁,到了知天命的年纪,而小棉袄的我变成了大棉袄,未来肯定会有争吵,我也会尽量控制我的脾气让着你,希望这个50岁的礼物我们都会很喜欢,我知道,我们都喜欢,老妈该嫉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