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忧虑真的会毁了生活

这段时间,偶尔遇见我的一个朋友,尚有几米远的距离就闻到了一股淡淡的酒味。我有些好奇,这也是考虑到他原本是不喝酒的。经过交流才知道,因为疫情依然存在他有些害怕,不光出门回家都要喷洒大量的酒精。甚至从菜市场买的菜和取来的快递都要用紫外线灯消毒。

我听完之后实在是不知道说些什么好,只能用过度焦虑这个词形容他。首先结合事情本身做一个分析,在我所在的省市处于低风险地区,而全省的病例也只有一个而已。抗疫专家钟南山院士也在之前预测过中国的疫情会有波动但不会幅度增长。至于防护措施,别说是酒精消毒,甚至是口罩钟南山也曾经表示在人员稀疏的地区是没有佩戴的必要的。而做出较为夸张的行为首先是可以确认是多余的。

到这里可能会有人问:不是说防患于未然吗,防护措施做全肯定不是坏事啊。诚然,这么说确实没有错误,但是这样的群体并不是一人,而且不仅仅在防范疫情上,在其他方面肯定也会存在着类似的行为。这一类人都可以称之为过度焦虑症患者。

首先从心理学角度去分析,焦虑本身的存在对于个人而言相当有必要,它可以让你自己对目前的情况通过假设的方式有着更为清醒的认知。而焦虑作用于我们心理的方式正是通过对自己未来的假设性否定达到鞭笞自身的作用。这可以是我们走的更远,有着更好的前途。

但过度焦虑却是弊大于利的,首先过于强烈的自我否定真的会使自己失去信心或者对未来失去希望,这本身就是相当致命的一点。而长时间的过度焦虑同样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引发相应的心理疾病与生理疾病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更有甚者因为过度焦虑导致对周围的不信任以及处境不公的怨恨进而产生犯罪心理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用一个简单的小故事来说明可能会更加直白。在东方有一处森林,森林里生活了一群松鼠。在过冬之前,小松鼠总会收集一定的食物埋在土壤里,但是有一个小松鼠在去年因为受了伤导致收集到的松果远不够过冬所需,而那个冬天小松鼠饥寒交迫,靠着同伴的接济才勉强度日,一个冬天下来甚至瘦了不少。而在这个秋季快要结束时,这只松鼠一直努力的收集粮食,生怕自己这个冬天会惨遭旧日的境遇。白天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你就会看到一个小巧的黑影在树间跳跃。到傍晚借着朦胧的月光依稀辨别出一道在挖地洞的松鼠的影子。就这样日复一日,不知道收集了多少松果的小松鼠攒到了远超平常的食物。但是它还不满足,去年挨饿的恐惧深深印在了它的脑海里。随着冬天的临近,它收集松果的速度更快了,甚至有时候趁别的小松鼠不注意偷走了它们的松果。在两三个星期后皑皑大雪降临,银装素裹的森林里没有了往日的生机。小松鼠们也在冬眠和食物里度过了这个冬日,而不知道为什么今年埋在地下的松果格外的多。第二年春天到了,被遗忘的松果开始发芽,而惊人的是今年的松苗是那么多。而在其中的一颗树苗下躺着一只小松鼠干瘦的尸体,而到它死前怀中都抱着一个已经发芽的硕大的松果。

事情以及道理都是相通的,对于我们人而言也往往如此。可能就是每日对自己苛责的要求打击了自己,每天积攒的焦虑与负面情绪难以让我们看到生活的希望。不光要放平心态也要对自己好一点,让自己豁达活的轻松起来。毕竟天气怎样往往取决于你心情本身,哪怕是高照的艳阳天也只会让一个心理阴暗的人觉得刺眼罢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