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刷小红书,找到一个特别实用的读书模版。打算试试用这个模版来写读书笔记。
1)阅读动机
看到这本书,存粹是偶然。我把它放在了微信读书的励志书单里。自从看完《精准努力》后,就觉得很有必要做一个励志书单,时不时得激励自己一下,提醒自己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这么多优秀的人,自己不努力拿到自己想要的那真是自做自受了。
2)核心概念
本书主要通过作者的经历和作者朋友的故事来告诉我们做规划,自律的重要性。
3)金句搜集
>> “别为今天看不见效果着急,就这样坚持下去,三年之后你且看它。”
>> 他应该时时刻刻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学历我有了,还有什么其他的准备,能让我在找工作时脱颖而出呢?——工作经验,沟通能力,领导力,人脉,着装,成绩单。
>> 可是,不管你想没想过,那些人人都想去的公司里,我见过的走到最后的应聘者,带去的都是写不下的简历。这样的简历需要从大一攒起。
>> 他们用大一和大二的暑假初尝职场。——这个行业我仿佛喜欢,那就去试试吧,反正年轻,它工资低,我成本也低,攒点经验对以后好。他们试错,拓视野,在经验中更加了解自己。开学之后,调整选课,调整人生方向。大三,他们对毕业之后的落脚点,已经有了基础的概念。看准一家想作为职场起点的公司,把最后一个暑期实习给它。好好表现。表现好的实习生,大都有return offer。大四,他们举手投足,已经是有经验的职场人,被各种邀请来邀请去,给刚开始着急的同龄人开讲座——我是怎么早早被××公司录取的。因为他准备得更早啊。
>> 一门学科,谁刚接触都是一头雾水。所以我们交学费,上大学,在里面完成必要的积累。
>> 长大后的世界真的不一样。高中的时候,你不会,老师管教你。大学的时候,你不会,老师回答你。到了工作,你不会,没关系,别人会,别人来做就好了。你学到多少,能不能在这里活下来和走下去,和我有什么关系,我只希望你能帮上忙。>> 原来,进门这件事,实力、运气、上一代的积累都管用,但学校也好,公司也好,都不是进去就结束了,它们是新生活的开始。生活能过成什么样,一看前期积累,二看后期努力,自己的。好工作都是倒给钱的学校。能学到多少,和世间的任何一所学校一样,在于自己。
>> 青春就是用来拨开迷茫的雾,遇见真实的自己的。弯路,谁也不能替谁走。探索自我,本就是贯穿一生的话题。
>> 我要的,是把所有的年轻都用来向前跑,看着自己一点一点坚强、独立、宽阔。我要的,原本就是这般与轻松绝缘,但越来越自由的人生。
4)故事搜集
一个从小地方成长的初中生,知道了以后的发展方向后,认真地查找自己感兴趣的课程,积极地规划自己未来的生活。一个就是对数学感兴趣的学霸老杨,在没有老师的要求下两天写完1300多页的习题集。一个学渣但后来是年薪百万的环球摄影师阿宗。一个上学时就喜欢写小说和打篮球的女生另维。
5)联想发散
>> 根据大学分类:TED,国际名校公开课,中国大学公开课,可汗学院。根据学科分类: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经管法学……一切罗列清晰。
细看,牛津、剑桥、哈佛、耶鲁、巴黎高商、印度理工,外语课程全都有字幕,中文课程,更是横跨港大、台大、清华、北大……
感谢互联网,现在网上有这么多免费的优质学习资源。推荐想学习什么课程的小伙伴积极地利用好这些资源。
6)洞见时刻
>> 太年轻的时候,我们见识太少,没见过我们想要的生活。
没关系,我们一路走一路看,了解我们不想要什么,一个一个排除出去。
世界这么大,一定有人在过我们想要的生活,也一定有专属于我们的鲜花远方。
而所有的拒绝舒适,继续前行,都是在帮我们靠近那个值得的地方。
我看网上有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就像作者这里说的。我们可以用排除法。慢慢接近自己想要的生活。我大一的时候,知道有个学IT的大学生快毕业了才发现教育是他的热爱,所以就去学教育了。我大四做一个IT项目的时候,我的商科方向的IT导师居然是本科硕士学的IT,后来发现对金融投资感兴趣,所以又去读了金融的本科。我当时就有点吃惊。所以不要怕。我们总能找到自己的热爱。
>> 原来,人生的起点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学历、工作能力、经验和被放大的视野,一直在水涨船高。
一时半会儿的倒霉,拿得走他的工作、积蓄,却拿不走他的人生履历。
这让我想到我第一次离家去上海打工的时候。当时我是高中毕业,雅思已经通过。准备去澳洲读一年的预科课程。想着早点经济独立攒点钱以后投资用。所以我自己一家一家餐馆,星巴克得找,看看能不能找个包吃包住的地方。后来找到一家餐馆,要求不高,高中学历就好,面试的时候,经理说这份工作很辛苦,一天要工作12小时,你能坚持下来嘛?我说可以。因为我面试的其他店,要么学历至少是大专,要么就是有工作经验。我这种刚出社会的小白真的毫无议价能力。
现在我在QS前50的大学里念大四,马上就要本科毕业了。我的视野扩大了,我的工作能力也在提升。想着以后出去工作起码那些要求本科学历的工作,我起码是过了门槛。我相信我一定会前途无量。
>> 你的十八岁、十九岁,宝贵的大学时光,正是答题的黄金年龄。
你每天几点起床,几点睡觉,偷了几分钟懒,做了几分钟事,都是在给那份四十岁要交的考卷写答案。
你现在手里拿着笔,一笔一画写出来,都是自己人生的答案。
怎么会不想好好写呢?
你就只写这么一次。
看到这里,我突然很感谢18,19岁时,拼命刷题的自己。其实我很恐惧。我给爸爸打电话,说我害怕自己的水平不够,我害怕挂科。我害怕自己努力了还是成绩不好。
我把那种深深的恐惧转化为疯狂刷题。我记得又一次我晚上睡不着,因为我还是心里没有底。没有信心自己能取得良好的成绩。半夜四点钟我被吓醒,然后掏出试卷,继续做题。
当时我还看了一本对我影响很大的一本书,名叫《暗时间》。那算是我第一次接触时间管理的书。我深刻意识到,我还有很多的时间没有充分利用。所以我利用每天坐公交车和坐火车的时间阅读教科书和写作业。平时脑子也在思考经济学在现实生活里的联系。
19岁的我做梦也没想到,我居然还可以选择四年完成本科两个学位。那时我真的感谢那个自卑的默默刷题的自己。没有那些时间做铺垫,我不会有机会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金融和IT。
>> 我们只需要在每一次感到压力的时候,有意识地告诉自己:
没必要恐惧,我心跳加速,那是它要运转出更多血液;我呼吸加快,那是大脑在收集更多氧气,我的身体正在为战胜这件事做出最好的准备。
面对压力的时候,告诉自己,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对压力的恐惧只会伤害我们的身体。正确看待压力。这都不是事儿。
>> 从此我意识到,许多当时认为的不可能,不过是视野限制造成的无知。你问我最大的收获,我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了世界真大,每个人都有无限可能,只看你舍不舍得下功夫挖掘。
哎,这就让我想到预科毕业时,和朋友闲聊,有的人说有个学霸去了大学就60多分。所以我内心就觉得考80多分应该很难。后来知道别人考了接近满分。才明白是自己给自己设限了,自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所以我请你们不要视野受限,多想想自己应该怎么达成目标,而不是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
>> 他们通常在本职工作之外,有一个不肯放弃的爱好,这爱好漫长地吞噬他们的时间和精力,发荣滋长,长出一片崭新的生活领地。产生收益,自然而然叫他们多了一份工作。
2020年是我在澳洲上了一年网课的特殊的一年。我发现自己有时候真的有很多空闲时间。跟组员聊天的时候,他问我你的兴趣爱好是什么。他们有说,园艺,旅行,唱歌,跳舞等。我突然愣住了,因为从小到大,自己真的没有在一项爱好上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看了这本书后我想学习摄影,每两周发布一下自己的作品。积累下来,也可以结交一些新朋友。虽然以后买相机,保养相机什么的肯定要花不少钱。所以赚钱养着我这爱好也是美滋滋的,哈哈哈。
>> 二十多岁,头顶没责任,身后有父母,社会宽容你年轻没经验,还有学校做坚强后盾,胡乱折腾的成本为零。人精力充沛,因为未来不确定,还相信一切皆可改变。真好。
年轻的时候真的是试错成本比较小,等到中年了,上有老下有小。真的干扰项会很多。
7)行动灵感
>> 好的大学,最后四年或者六年校园生活,精修所有功课,尽最大可能挖掘图书馆的价值。
踏入社会,哪怕无法迅速在崭新的起跑线上冲出头,至少要用大学和大学成绩单证明:我有能力有毅力,付出比别人多得多的、有效的努力。
>> 写下自己大学四年的目标。
毕业的时候我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所以大三结束我要做到哪些事。
所以大二结束我要变成什么样子。
所以大一我打算怎样过。
这学期要更认真的学习,不能整天没有规划了。
我想研究生毕业结束后能一:CFA三级考试通过。二:有2份高质量的金融实习,更清楚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三:摄影爱好继续培养。
所以我2021年七月就要CFA一级考试通过。2021年二月考CFA二级通过。2021年十一月考CFA三级。
今年11月,12月和明年1月准备第一份金融实习。
之后准备第二份金融实习。时间不确定。有可能修个间隔年,丰富一下简历。
8)阅读感受
年轻人真的趁年轻要奋斗,年纪大了再想奋斗不是那么容易了。
9)借鉴
我自己加一个借鉴。这里面放对自己的生活有借鉴的地方。
STAR法则案例:
>> S:situation,境遇。
开篇一句话交代故事背景。
例如,上学期,我们小组四人参加了麦肯锡在学校举办的商业咨询挑战赛。
T:task,任务和目标。
第二句说明我们要完成一件什么事。
比如,我们要为微软的必应搜索设计推广方案,并为来自麦肯锡和微软的评委做Presentation,我们一共有七十二个小时准备。
A:action,行动。
两三句话讲你采取的行动。
R:results,结果。
一句话说结果,赢和输不重要,关键是学到了什么,做出了哪些改变。
这个对我以后的工作有参考价值。
>> 在新年第一天,一个人安安静静坐下来,打开手账,一条一条罗列这一年想做的事情,像个小仪式。
比如,想去普华永道实习,想去首尔大学修韩语课程,想旅行五次,想读二十本课外书,看五十部电影,想写一本书。
然后,把这些事情塞进日历里。
>> 拿普华永道的实习举例子吧。
稍微搜一下,就知道普华的全职实习一年开放两次——寒假和暑假,寒假我在上课,计划删除。
时间线公开透明,暑假实习七月开始,六月出结果,五六月面试,三四月开放网申。
如果打算四月网申,我至少要从二月底开始刷题库,每周一套。记在二月的日历本上。
如果七月到九月在北京实习,最好五月开始打听租房,才有可能避开旺季抓瞎,选择多,价格好。五月日历本再记一项。
一年二十本书,就是平均大约十八天一本,也就是说我只剩十七天的时间读完一本书。如果一本书五百页,今天就要读完三十页。
…………
如此规划一下,一年还没开始,已经快要排满了。
每个月,每一周,每一天怎么过,都在本子上清晰表现。
我最近就在找金融方面的相关实习。我如果想在本科毕业前找个实习。那我现在就要开始准备了。最好是远程实习,一周3天。目前我已经写好了简历,下载了很多求职app。投递了几十份简历,日常等待还要积极地继续投递。并且多去论坛找找别人写的面试经验。
202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