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人人惶恐着想要慢些奔向而立之年的年纪,在这每天都会感慨几次“时间过的好快”的岁月里。我觉得是该给自己一个小小的总结了。
自己与自己对话,看看我会不会崩溃呢。
换做以前的我,如果处在像现在这样一个人吊儿郎当的状态,没准儿真的会抓狂。从小到大,自己从来没有一个人过。小时候有个比我大两岁的姐姐,我就是个跟屁虫,处处跟着并附和她,生怕自己惹到她后,她就不理我了;上学后有了小伙伴,一起上学一起买零食,我也一直是老好人,大家想下课后跳皮筋就一起跳,想周末去谁家晚就跟着去玩;大学时有室友有同学,又及其幸运地遇到志趣相投的现在的知己,想想我们那个时候简直就是连体人,只不过我连着对方比较多,一旦周末好朋友回家了,我就和失魂的木偶般,没有丝毫的动力,直到对方回来,我才会意识到自己这个周末有多颓废...
就这样,在总有人一起、总有人陪伴的幸福生活中,我悠然度过然后结束了学生的美好时光。我一直担任着为大家眼中的乖乖女,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工作后的我,刚刚踏入职场时,仍然很快找到了小伙伴。我们一起上下班,一起出去游玩,一起吐槽工作的各种不爽。慢慢的,我们成为了大家眼中的好同事,好伙伴。工作上我也很幸运地遇到了众人一致褒奖的温文尔雅的领导。他待我就像对待学生般,知道我是新员工,便给我足够的时间去熟悉,去成长。即使工作中有所失误,他也不会指责,而是告诉我应该如何正确处理这个问题;有时下班加班晚了,他还会叫上我一起去吃晚餐,顺便聊聊最近的工作和生活。
我觉得自己真是极其幸运的。我丝毫没有看到大家口中所谓的职场黑幕或者复杂。我看到和接触到的就是简简单单的用心工作和生活。
直到有一天。我那平易近人的领导,突然间要被调走了。我又偶然发现了小伙伴极其陌生又另自己厌恶的面孔。
看着熟悉的办公桌,我突然感觉自己一无所依。这种巨大的失落感和无助感,令我手足无措。
我当时匿名在一个社交网站发了个状态:我难过的不是一个人过,而是除了工作,我一无所获。
我这种郁闷、迷茫的状态持续了有两三个月。不甘心的我开始看书,读各种心理学相关的书籍。我问自己:我究竟是谁,我到底想要什么。问了那么多的人,才发现,认识自己往往是最难的课题。如果认识了自己,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困扰和疑惑了。而且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帮助我去寻找答案,除了我自己。
我无法达到完全认识自己的境界,但是,我意识到,依赖是自己心理和性格上的一个致命点。妹妹、学生的身份让我看到了朋友和亲人的珍贵,有人相伴,总是快乐温馨的。但是,这种亲密的关联却让我愈发依赖别人。乖乖女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没有任何的个性,缺乏创新的思维,遇到关键事情缺乏足够的勇气,也就是,没有主见。我的心情、我的计划,完全不能独立。因为没有自我,总想要在他人身上找到可以属于自己的东西,便害怕被对方忽略或抛弃。然而,长此以往,自己的存在感就日渐消逝,最后的最后成为了不知该如何发声的隐形人。
然后,我开始看书,开始跑步,开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开始了一个人的世界。一个人上班,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逛街,一个人去图书馆,一个人度过慵懒的周末。就像我现在这样,在自己的小屋里看着这个静止的世界,感慨下自己现在的状态。
体会过心里被抛弃的痛苦,现在的我,宁可一个人孤单的冷清,也不要两人刻意的寒暄。这样略显棱角的自己,却也在身边慢慢找到了距离恰当的朋友。我们各自有各自的生活,随意,但是,会有真心的关切。更有知己,纵使不在身边,简单几句话,总会是每天极其开心的交流。
我知道这个状态过于真实。但起码也不坏吧。真实的生活,才能为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记呐。
所以呢,和自己对话第一话,结论还算满意,革命尚未成功,我还需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