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麻辣小小书生
年初定读书计划的时候,给自己的目标很低:完整读10本书(包含电子书),这些书不包含技能、工具类书籍。现在到了季度算账的时候了,没事你也可以给季度执行情况算算。
一季度快结束了,除掉工具、技能类的书籍,就看了2本小说和2本文学类书籍。小说是雷米的《第七个读者》和东野圭吾的《假面饭店》,当然电子版小说多属于悠闲类别的,但破案悬疑侦探类的小说是我的最爱,所以请收起你睥睨的眼神,那个人还没点爱好。文学类的就是蕾秋·乔伊斯的《一个人的朝圣》(当然是翻译本,原本我可看不懂)和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
其实《万历十五年》看了很长的时间,因为内容偏正史记载,虽说带有很多的故事情节,但看起来还是花费了不少的精力。另外,整个看完后,除了几个鼎鼎大名的人物名称外,唯一记忆犹新的就是作者极力在表达的那种趋势不可逆的历史社会大环境。简单地说就是,这些皇帝、大臣、将军、学者的行为及结果,全然由不了自己做主,他们只不过是历史这盘棋的棋子。明朝末期社会内里的矛盾深深影响着那个年代人的行为乃至结果,甚至还影响着现今的社会。
的确是一本压抑却发人深思的作品,但更多的是一个社会大格局的问题。而另一本《一个人的朝圣》却更对个人有启示,说白点,看了这本书你会变得不一样。
《一个人的朝圣》讲了一个简单的故事,但却通过故事的展开带每个读者经历了一场属于各自的身心旅行。不同于《万历》的多叙事语言,《一个人》的语言笔墨更多的是在描写人与物的细节、形态,并通过这样细致的描绘让每个读者都身临其境从而发人深思。
如果只是浅白的道理,就难有直击人心的震撼感,这些震撼感均来自挑战人类情感恐惧区的勇气。孤独、愧疚、悲痛,来自生老病死的最真实的给每个人的感受。这些情感上不愿被提起的痛点,被作者用故事一一带出来,而且在主人公身上得到释放,终于在我们每个读者身上留下印记。
对于孤独,虽然独立拥有自己的身体是一件无与伦比的进化杰作,但也需要付出承受孤独的代价,这就是孤独。我们每个人都没办法完全做到对别人的感同身受,因为那毕竟不是自己的身体、大脑、情感。举个简单的例子,你自己感冒发烧了和你亲爱的妻子感冒发烧了,感受能一样嘛,好好体会下。小说里主人公和主人公的妻子慢慢的形同陌路就是那种无法解释的孤独造成的,最后也导致了更深的孤独。
对于愧疚,是人都会犯错,而有些错真的就会让人一辈子都活在阴影里。当你在头条新闻里看到一则“粗心妈妈低头玩手机,儿子被车撞飞”这样的新闻,你的感受怎么样。是不是觉得这种妈妈怎么能这么粗心大意呢,这种事情应该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吧。那你有没有想过假设发生了,你会怎么样,其实光是设身处地想想这位妈妈内心的愧疚,就会明白这是怎样的一种痛。主人公将自己儿子的自杀归结于自己的错,这种感受在时间的积累下沉淀为主人公认为是自己杀死了自己的孩子。
对于生死,主人公朋友癌症末期,面对这个即将离去的朋友,主人公开启了一段希望之旅。这场旅行的确改变不了他朋友终将离世的事实,却给他朋友在生前留有一份最后的希望,或者说给主人公自己也留有一份希望。这份希望不是灵丹妙药,却真实的减轻了在世者和离世者各自的痛苦。生死的事情实难看破,一定要走的人少点痛苦,在世的人多点舒怀,这就算最大的欣慰。
“一个人”的“朝圣”,就像是每个人在人生中一段不得不走的旅行,这个旅行只能自己全身心去走,怀揣着所有的经历与感悟,在这段历练中逐渐解脱自己,改变自己。漫漫人生路,吾将上下而求索,是时候像主人公一样迈出一段自我改变之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