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是货币的源头,具有发行货币的权利,基于央行的信用,货币才能成为国民认可价值衡量工具。
除此之外,央行通过货币政策,对货币供应量进行调整,这是国家对经济调整的重要方式。
央行每一次货币政策的实行,都会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上有所体现。
接下来的文章将对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项目进行一一分析介绍,本文介绍的是“资产端”->“国外资产”->“外汇”。
一、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资产端”的项目结构
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资产端”主要有以下项目:
“资产端”项目组成
二、“资产端”下的“国外资产”
“国外资产”项目下,包含三个项目:外汇、货币黄金和其他国外资产。
“外汇”,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外汇占款”,是央行资产负债表中最重要,也是目前占比最高的资产。
“外汇占款”的快速增长,是近几年货币发行量M2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2018年10月,“外汇占款”为21.80万亿元,占总资产(35.83万亿元)的比例为60.84%。
在1993年,“外汇占款”占总资产的比例仅为10.5%。从那时候开始,一直到2013年底,该比例在持续上升,2013年12月,达到了峰值83.29%。
下面是1999年~2018年在每年1月份的“外汇占款”的金额变化图(本文对1999年之前的数据没有进行统计):
1999年~2018年在1月份的外汇占款金额
下面是1999年~2018年在每年1月份的“外汇占款”占总资产的比例的变化图:
1999年~2018年在1月份的外汇占款占比
从上图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999年到2014年“外汇占款”的金额逐年增加,从1.4万亿元增加到26.9万亿元,“外汇占款”占总资产的比例从39.8%增加到81.3%;
2014年到2018年“外汇占款”的金额逐渐减低,到2018年1月份,为21.5万亿元,“外汇占款”占总资产的比例为60.0%。
产生上述现象(2014年前外汇占款逐年增加,14年后慢慢下降)的原因是:
94年的汇改和2001年加入WTO,因为招商引资,大量制造出口、经济结构等原因,导致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出现“双顺差”。
而在中国的固定汇率和强制结售汇的机制之下,中国人民银行不得不购入商业银行的大量外汇,从而“外汇占款”越来越多,占总资产的比重越来越大。
在这一过程中,国家一直在调整政策,从最初的强制结售汇制度,逐渐转变为意愿结售汇制度,再然后,意愿结售汇的比例要求从20%逐步提高到80%,直到2007年8月份,完全实现自主。
近几年“外汇占款”占总资产比例的降低,是因为中美两国货币政策的不同,资本出现外流,“外汇占款”逐渐减低,一直到2018年10月的60.84%。
总结
“外汇占款”的快速增长,是近几年央行货币发行量M2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从1999年到2013年“外汇占款”的增加,是因为:94年的汇改和2001年加入WTO,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出现“双顺差”,而在中国的固定汇率和强制结售汇的机制之下,中国人民银行不得不购入商业银行的大量外汇;
近几年“外汇占款”占总资产比例的降低,是因为中美两国货币政策的不同,资本出现外流,“外汇占款”逐渐减低,一直到2018年10月的6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