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眼中的“谎言”,也许是孩子在求助(1)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作为家长们会习惯性的对孩子行为进行引导,约束,管教。对于孩子说谎的现象,家长一般来说都比较的紧张,也比较担心,家长往往会觉得,孩子如果经常说谎,会不会对他的品格造成影响?长大以后他会不会就养成了说谎的习惯,影响孩子未来的人设和人际关系。

家长通常会认为孩子说谎话是不良行为,常常给孩子扣上了“小骗子”的帽子。

孩子撒谎的动机是什么?我们一般情况认为有下面4种,

1、逃脱家长和老师的责罚。

2、博取家长和老师的欢心。

3、孩子为了获得某种利益。

4、发挥孩子的想象力。

对于这4个动机,家长要引起重视,这是一个可教时机,我们做家长要找到原因,对症下药,不要一概指责孩子的撒谎,他也许是孩子的求助方式所造成的,不一定是孩子想撒谎。

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曾说过:孩子撒谎是因为他们需要撒谎。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会选择撒谎,背后肯定是会有他们不得已的原因的。

我准备分3个部分来帮助家长们分析,由于篇幅原因,今天只谈第一部分。

我们孩子“说谎”的种类

当我们的孩子说谎的时候,作为家长,首先要搞清楚的一点是:孩子的谎言的动机是什么?这点非常重要,我们的态度对孩子的未来成长有很大的关系。

下面是一些教育专家总结的孩子的几类谎言:(共10类)

第1类:孩子幻想式“谎言”

一般情况发生在幼小的孩子身上,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谎言,家长无须过分担心和紧张。它与道德无关。这种“谎言”还说明孩子从小就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过:爱撒谎的孩子也是想象力的天才。

孩子们在平时所说的这种“谎话”,不过是他们在发挥自己想象力的表现罢了,家长应该多鼓励孩子,让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2类:孩子夸大式“谎言”

当孩子为了吸引别人(大人们)的注意和关心,或为了达到某种效应,他会在真实的故事里“添油加醋”。比如说,一个孩子打破一些贵重物品,故意说是小猫打碎的。

第3类:孩子社交性“谎言”

社交场合中,成年人会说一些社交性谎言,儿童见多了以后,也会模仿使用。

比如说,家长故意问孩子:阿姨漂亮吗?孩子随口就说:阿姨漂亮。

第4类:孩子寻求补偿性“谎言”

当孩子没有达到家长(或老师)设定的目标(学习或集体活动),又想得到父母(或老师)的赞美时;

当孩子并不拥有某些东西,但又想在同伴中保持受崇拜的地位时,

当孩子不曾去过某个特殊地方,但需要显示自己见识广等,

孩子们往往用谎言来将自己不足的地方“补上”,从而达到自己受表扬的目的。

第5类:孩子自我防卫性“谎言”

这种谎言在儿童身上最常见,而且大多数时候是“被逼”出来的。通常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期望比较高,或父母习惯用严厉的惩罚来管教孩子,孩子为了逃避惩罚,就用说谎来挡驾。

一般情况,孩子家长多为:专制型,完美型和焦虑型的父母。

第6类:孩子逃避任务的“谎言”

当家长和老师安排孩子去完成一项工作或任务,完美的孩子不喜欢的这个任务时,会用谎言来帮助自己逃避责任和任务。

第7类:孩子的报复性“谎言”

他是孩子宣泄情绪的一种表现。当孩子对某些人心怀不满时,可能通过谎言来向对方示威和挑战,或逃避。

第8类:孩子犯错后的“谎言”

当孩子犯了他也意识到的错误,家长(或老师)希望他讲真话,可如果孩子觉得他讲了真话,会受到惩罚(肉体上的或者心灵上的),或者他担心他讲了真话,后面会发生什么对他不利的事时,孩子也会想办法进行暂时的掩盖,或不把实情说出来。

孩子的这种谎言很多时候是出于自己的一种恐惧心理,说出来就是为了保护自己。也就是说,父母若提供孩子一个无法说实话的环境,这也是造成孩子说谎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9类:孩子保护同伴而说的“谎言”

当好朋友,好伙伴犯错时,将可能被老师或家长惩罚时,孩子出于意气而撒谎。

第10类:孩子为了获得某种利益而说的“谎言”

例如,孩子喜欢同学的某个玩具(或文具),对父母说谎,是学校规定的。

以上就是我们父母常见的孩子的“谎言”,家长们仔细分析下这些谎言的由来和原因,我会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家长们探讨解决方法,其实这些并不都是真实的谎言,是孩子发出的求助信号。

下一篇文章,我们继续讨论,家长如何从孩子的身体言语中看出孩子在说谎。

希望我的文章能对各位家长有用,帮助你带好孩子。你的关注,点赞,评论,转载和收藏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