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吃顿好的,去购物,人的第一反应应该是找个朋友陪吧。
可是,我不会。不是不愿,而是因为我知道找不到,或者不容易找到。
久而久之,决定了,就自己去,也不和任何人说了。
今天要去把一个封起来了的耳洞打开,一项艰苦的工作,并不如平常的生活一样简单。找商家,看价钱,判断是否可信,是否安全,而且,不管怎么说,打耳洞,也还是会痛的。
一大早起来,我就自己出门去了。舍友在,我什么都没说。
好在第一个遇到的商家就很良心了。
我也和她说了这是以前封起来了的,现在希望再打开。她给意见,也告诉我要怎么保养自己的耳洞。打耳洞不收费,只要在她那里购买了耳饰品就好。整体来说小贵,不过老板值得信任就算是好的了。
整个过程下来,发现其实原来就跟去超市买了袋水果差不多,也没什么可怕的。
一个人,也可以进行地很好。
我以前总是希望有人陪。自己去挑战一个陌生的环境总是胆怯的,门店不敢进,东西不敢碰,就怕露出自己的穷酸相以及上不了台面的样子。
但没有人的时间会总与自己同步的,别人的拒绝也是理所应当。
有时候还真想去试试一个人吃火锅,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逛景点,或者,一个人去医院输液。
一个人旅行我倒是玩的很溜,毕竟这算得上是旅行的一种常见模式。
可是上面的那些就不是常规了。身边一大堆称得上是朋友的人,可是最终却找不到一个人陪,是不是有点可悲?
昨天下班,公交车上无聊去微信上捞漂流瓶玩。其中一个瓶子,说的是他觉得在这个世界上,自己没有一个真正的朋友。我本想回一句“是啊”,但还是删掉了,回了一句“会有的”。
会有的,我这么相信。我相信会有愿意牺牲一下自己的时间陪我去打耳洞的人,会有在我心血来潮想去吃火锅时霸气说一句“走”的人,会有想着照顾一下朋友心情,而不是只顾着自己安排表的人。
会有这样的朋友的,哪怕在这陌生的城市。
上学期,发烧,一个人被折磨的很难受。跟舍友说,当然大家都很照顾,说多喝热水什么的。去赶一个同班同学的演出,我一个人坐在最后排,脑子顿顿的疼。全场灯光暗下来,我忍不住的掉眼泪。我不知道这是哭还是什么,我只是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而已。
后来,我说我这是想家,被台上的演出感动了。但是我也知道,我病得很严重,而我不愿去医院。我一个人,怎么好去医院?拖拖拉拉吃了将近一个月的药,感冒终于被我顽强的毅力打败了。而我也终于学会了一个人去医院!
这种感觉并不可怕,到这时我才认为自己终于长大了,我再也无所谓惧。
不需要牵强自己去陪别人而期许换回别人的陪伴,我会说不,跟曾经拒绝陪伴我的人。但我还是善良的,我会提供陪伴,当我应当尽到一个人之常情的关心的时候,毕竟,我还在相信着,“朋友,会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