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我跟老公在外面摆摊做炒粉炒面,我们隔壁做烧烤的。今天去摊位那里,我们自己摊位上停了很多汽车,不方便,再加上下雨低洼处积水,我们就把瘫在摆在烧烤摊前面,那个摊主休息了一个月位置空着在。烧烤的摊主后来来了,他的摊位上也停了汽车,他们开始打挪车电话,打了几次不通挺着急。烧烤摊占的面积比较大,我们餐车不大,如果互换一下就正好。我就开始在心里想,我们太自私了,怎么来的时候不知道给烧烤摊主打电话说明一下这个情况,我觉得他们现在这样好像是因为我们造成的,如果我们不摆在这里,他们原本可以摆在我们的位置上,我开始自我批判,对号入座,上演内心戏码。可是我突然意识到,我在【投射】别人,以上这些想法,都是我自己的想法呀,对方心里未必就是这么想的,我把别人想成了一个心胸狭窄的人。想到这点,我立刻放下了,对,【那是别人的事】,烧烤摊主正在经历着自己需要体验的经历,需要怎么处理,后果是什么,那都跟我没半毛钱关系。别人怎么想,也是别人的事,我至少做到不去投射就行。于是,我安住在那一刻,接着做着自己的事情,相信对方会很好的处理好这件事。后来,车主过来挪车了,他们就正常摆摊,一切照旧,没啥问题。
反思:【讨好的背后是敌意】 当我们在关系中不能捍卫自己的界限,不敢提出要求时,可以向内觉察一下:是不是在投射自己的敌意,想象对方是冷漠严苛的? 这是今天在《有限责任家庭》这本书里看到的。我觉得如果我在当烧烤摊主打电话联系车主无果,心里正特别烦躁的那一刻跑过去说,要不要我们换个位置,这样我们都可以做生意呢,刚才晓得就跟你们打电话说一声这个事的。如果我这么做了,其实就是在【讨好】对方,很庆幸我现在很少会去用这种方式了。还挺开心,我现在做一件事,如果内心的感觉不太好,我就会暂停一下,然后想想,我接下来的动作,是基于爱还是恐惧,如果是带着爱就去做吧,如果不是,就不要做了,不去做看看有什么后果,像今天一样,其实没有什么你害怕的事情发生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