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岁序潜移,节物凉惊,寒露初凝,又报秋深。千山霜叶,烧燃霞帜,九曲烟江,泉咽玉琴。菊抱残枝,清香未减,云归远岫,意尤沉沉。荣枯自是,乾坤定律,且对西风,细漫酌斟。
七律·乙巳岁寒露抒怀
朔气侵窗夜转长,蒹葭浦溆月如霜。
蛩声暗度邻家壁,灯影孤摇游子裳。
万叠云峰封雁字,一庭梧叶诉天凉。
古今代谢寻常事,何必悲秋断客肠。
七言排律·乙巳岁寒露抒怀
岁序潜移惊物候,西风萧瑟报寒秋。
千山霜叶燃霞绮,九曲烟波隐鹭鸥。
菊抱残枝香更冽,荷枯曲岸韵仍留。
蛩声暗度苔阶寂,灯影孤摇竹牖幽。
雁阵裁云书锦字,鱼书越岭寄遥陬。
星垂大野芒寒冽,月涌长江练卷收。
橘绿橙黄争献瑞,枫丹芦白竞吟讴。
石泉咽处苔纹老,篱落疏时竹影修。
荻雪纷飞迷古渡,莲房寂寞守空洲。
已怜陶令东篱醉,更羡坡仙赤壁游。
万顷沧浪堪濯足,一庭玉露可莹眸
时逢节变观天道,运至阴升识阳收。
蓬转半生知命数,鸿蒙万象入冥搜。
且将块垒浇醇酎,莫对梧桐叹白头。
雾锁峰峦成幻境,云开日月照清流。
枯荣俱是乾坤迹,兴败皆为造化谋。
欲驾星槎穷碧落,遍拾珠玑缀绮楼。
心随去雁凌空阔,笔挟飞涛纵意猷。
莫道秋光逊春色,长歌一曲震林丘。
风入松·乙巳岁寒露抒怀
序: 乙巳寒露,见阶前凝霜如雪,天际雁字成书,感万物有时,乃倚声寄意。
岁寒凝露仲秋光,时序转深凉。菊残犹抱枝头雪,岭艳枫、燃似云裳。横雁阵天书字,蛩声咽壁吟霜。
西风卷地扫林黄,云外雁成行。登临常叹蓬飘远,且凝眸、心醉橙香。飞驾星槎霄汉,纵歌渔曲沧浪。
寒露拾趣录
院里的老樟树一夜之间披上了金甲,叶尖的露珠在晨光中泛着凛冽的光,仿佛时光老人用寒露研墨,在天地间写下的第一行秋诗。
乙巳年寒露,我在江南一座老宅的天井里,捧着一杯热茶,看晨光如何与露水博弈——光线每前进一分,露珠便后退一寸。这种无声的征战每日都在上演,恰如寒露节气在岁月长河里刻下的永恒印记:既是收获的终章,也是冬藏的序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白露时的露水尚且温润,如少女的泪;而寒露的露水已带着刺骨的清醒,像智者的目光。此时天地间阴阳之气悄然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
这个乙巳年的寒露,据说堪称60年一遇,与“六十甲子”中的乙巳年相叠,且恰逢中秋超级满月余晖未散,形成“月寒同辉”的天象奇观。
01 寒露三候:天地间的化育之功
古人将寒露分为三候,每五天一种物候变化,细微处见天地精神。
一候“鸿雁来宾”。天空中南迁的雁阵,是寒露时节最动人的标点。白露时第一批南飞的鸿雁是主人,而此时才启程的已是宾客。
元稹的“天高秋气肃,鸿雁来宾初”,写尽了这份迟来的仓促。在北方天空,这些最后的远征者排成人字,仿佛在为南方的旅程书写介绍信。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深秋天寒,鸟雀匿迹,古人浪漫地认为它们化为了海边的蛤蜊。这看似幼稚的想象,实则蕴含深奥的宇宙观——生命形态在不同物质间流转,不存在真正的消亡。
飞鸟入海为蛤,如同夏日腐草为萤,是古人对生命循环的诗意理解。
三候“菊有黄华”。当百花在寒风中凋零,菊花却凌寒绽放。“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这种不屈的姿态,使菊花成为寒露时节最耀眼的精神象征。
在浙江乡村,寒露时节的清晨,“菊盏盛来清寒,那一朵朵盛开的菊花,宛如一盏盏精致的酒杯,盛满了秋天的清寒与寂寞”。
02 人间习俗:寒露里的生活智慧
寒露的民俗活动,处处体现着古人对自然节奏的深刻理解。
登高,原是重阳节的习俗,因与寒露时间相近,便也成了寒露的节令活动。此时秋高气爽,视野开阔,正是饱览秋色的最佳时机。
在北京,人们会选择景山公园、八大处、香山等地登高,站在山顶,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将悲秋之情化作对天地壮阔的赞叹。
赏菊、饮菊花酒,是寒露的另一雅事。农历九月又称“菊月”,清代《清嘉录》记载,江苏苏州虎丘一带的花农此时会挑着担子进城叫卖菊花。
在浙江温州、江苏无锡一带,人们会酿制菊花酒。将糯米蒸熟后拌入菊花瓣和枸杞,加入酒曲,密封几天便能饮用。这酒“清凉甘甜”,有“清热解毒、平肝疏肺之效”。
吃芝麻,则是应对秋燥的智慧。民间有“寒露吃芝麻”的习俗,芝麻具有“养阴防燥、润肺益胃”的功效。
在北京,与芝麻有关的食品如芝麻酥、芝麻绿豆糕、芝麻烧饼等都成了寒露前后的热销品。谚语“芝麻绿豆糕,吃了不长包”,道出了芝麻排毒的功效。
吃螃蟹,也是寒露时节不容错过的美味。“九月团脐,十月尖”,寒露正是品尝母蟹的好时候。但那膏肥黄满的诱惑背后,也藏着中医的警示:螃蟹性寒,多食易伤脾胃。
03 农事与养生:顺应自然的生活艺术
“禾怕寒露风,人怕老来穷”,这句农谚道出了寒露时节农家最关心的事——预防田间冻害。
在北方,晚稻进入收割尾声,颗粒归仓;在南方,寒露前后的“寒露风”对晚稻灌浆不利,需要特别注意防护。果树进入休眠准备阶段,为来年的丰收积蓄力量。
寒露养生,重在“收”与“润”。
起居方面,应早睡早起,亥时(21-23点)入睡可比平日早半小时,以顺应阳气收敛。睡前可用热水泡脚,并按摩太溪穴(肾经原穴),如树木深秋固根,助精气内藏。
饮食方面,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此时可以少吃辛辣刺激、熏烤等食品,宜适当多吃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以及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百合等具有益胃生津功效的食物。
04 寒露的诗意:古今文人的悲秋与颂秋
寒露的诗意,在历代文人的笔下流淌出不同的色彩。
对白居易而言,寒露是“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的凄凉;对戴察而言,是“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的孤寂;对王安石而言,是“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的贫寒。
然而,清秋不只有寂寥。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如一道闪电,划破了悲秋的传统。
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更是将深秋的红叶描绘得胜似春光。
在这个乙巳年寒露的夜晚,我漫步到老宅后的田野,看月光洒在青石板上,“把路面照得泛着冷白,只有风偶尔穿过巷弄,卷起地上的落叶,又轻轻放下”。
这一刻,我忽然明白,寒露不是终点,而是另一种开始。
老宅墙根下的青苔浸了露水,“绿得愈发深沉,倒让砖缝里那几株倔强的狗尾草,显得格外分明,毛茸茸的穗子沾着细密的白,像谁悄悄撒了把碎银,又像时光落在草叶上”。
这露珠终将在朝阳中消散,但寒露的精神已渗入大地——它教会我们在日渐寒冷的世界里,保持内心的温暖与清醒。
2025.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