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想写点关于孩子的,又总是不知道说什么好,我自己的孩子就快十六周岁了,回想一下来时路,发现就从来也没有特别教育过,至于她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我也不清楚。
今天晚上,我是陪着孩子一起上了最后半场晚自习的,不知道为什么,这一次孩子们的状态与以往相比差很多,我试着采访了两个孩子,他们觉得没有什么特别,每天都差不多。
于是,我又回头检查自己哪里不对,是不是一整天体力劳动太累的缘故?腰酸背疼腿抽筋,右手臂还酸麻肿胀,很不好受,学校规定陪自习的家长都不能一直坐着,要多走动,当然我也必须遵守这样的规则,因为自己已经疲惫不堪,这可能也会导致情绪不如往常高涨,对孩子们失去耐心,看到他们的一些与学习无关的行为就会更加在意吧……
但是,不管是什么原因吧,这样累了回来不是第一时间上床睡觉,而是觉得有话想说,对孩子们说,明知道他们根本看不到,还是想写下来,算作一次寄语吧,愿他们都能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
如果问我此时最想说的一个词是什么,我会说是“自律”。
注意观察的话就能发现,班里学习排在前面的那些孩子,他们的自律性的确更好,虽然偶尔也会开小差,但不会过分。
而有些孩子则不然,说话,乱动,打扰身边的每一个其他同学……最关键的一点是,他们根本就没有管理自己的意识。
学习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如果只靠兴趣,根本就不可能完成十几年的专职学业,那靠的是什么呢?如果允许我说一句实话的话,我觉得就三个字:不得不。
作为家长,必须让孩子接受模板式教育,作为孩子,同样是必须接受这样的教育,一代一代的人,毫无异议。
既然这样不得不学,每个孩子都一样,七岁入学,与同龄人一起比拼,到最后胜出者会更可能成为这个世界的幸运儿,过上想到优质的生活。
同样的孩子,接受同样的教育,成功的几率又完全不同,为什么?差在哪?
我想了又想,觉得最大的差距可能就在“自律”上,从小被培养出自律特质的孩子在整个求学的过程中就会更好的管理自己,会一直受益于所说的自律。
在《少有人走的路》中,作者就说:唯有自律,才是解决人生痛苦的根本途径。
我却想说,对于孩子,唯有自律,才是通向更广阔只是天地的唯一路径。
没有自律作为前提,说什么学业有成都是骗人的。
(注:状态极其不佳,语无伦次,思想浅薄,就当是为了不断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