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广播人

将最后一道门关上,尘埃在阳光直射下任意飞舞,室内的空气不再流通。录音棚的设备简单而让人心动,在屏幕上添加一条音轨,就又是一场鲜活的个人演出。

四年的校园广播人,做过太多的新闻播报,每周两期像革命任务一样认真完成。那种播音就如夹在晾衣绳上的衬衣,即使心潮澎湃也要音调稳重,有一种隐形的力量掌控着自己鼻息与咬字,可以高亢但不要激昂,因为你的读本客观属实并且政治正确。广播式的新闻播报在我看来可以成为熟练工种,状态极好时,初读一遍即可上机录制,并一字不差的从头读到尾。虽然长期看来新闻播音略显乏味枯燥,但沉淀的是自我的严谨与坚守。

而谈到做自己设计的节目,则完全可以重新亮相,着实是一副大相径庭的嗓音。节目主题围绕着北京文化,所以直接取“四合院”三字作为节目名字,感觉接了地气也讨巧让听众记住。从准备素材,熟悉文本,录制节目,后期剪辑,都是一人全程完成,是一种从内心解读认知到欣然分享交流的过程。

第一次录制自己的作品其实谈不上紧张,因为文稿是用心准备,内容早已熟悉十遍以上,录播本身也要比直播压力小很多。突破点在于你要将长年累计出的教学感朗诵,转化为热忱而轻松的交流。原始文稿在朗读时一定会出现新的演绎,无论开头结尾还是起承转合,你都会在播音录制的间隙再次举起笔在文稿上尽情挥洒。在录制自己喜爱的节目时,绝不反对投入和忘我,声情并茂并不浮夸,褪掉文稿锱铢必较的束缚可能最佳。第一次录制结束后,最不适应的是回放音轨时,发现自己的声音是如此真切如此陌生,有的人会冷笑,有的人会捂住自己的双耳不敢多听。因为我们从小到大很少主动记录自己的声音,在真实生活中,每一次鼻腔共鸣,声带发声时,我们大多是自信而淡然,而不大可能作为作品加以众人品读。不过时间久了,每个播音员也就像熟络了自己的好友般不再胆怯,会循环往复的收听自己的节目,检视自己的播报水准与效果。

总之,那四年的节目录制,尤其是自己的节目制作中,你会深刻的发觉,播音不再是完成作业或任务,也不再是在众人面前突显声音的甜美或厚重。在话筒前,一字一句都是你内心的热爱。对我而言,我表达的每句话都是对北京文化的热爱,我分享每一期节目的初衷都是希望文化可以永远传承。不求声音的铿锵有力,只求读出的每个内容可以在你我心中种下一颗闪烁的种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本文为2013年旧作,曾发布在本人QQ空间和新浪微博,原题为《校园广播那些事儿》。 网络上关于校园广播的文章貌似不...
    一梦卿阅读 6,222评论 8 13
  • 今天学习了大脑的秘密,才发现原来左脑和右脑有很大的不同。 左脑是理性的。黑白的。左脑特别害怕新鲜事物,...
    李娟1981阅读 283评论 0 0
  • —1— KTV里灯光绚烂,人声嘈杂,桌上有十几个空酒瓶,爆米花和瓜子壳散落一地,醉酒的人在高歌、在欢笑、在吵闹,祥...
    虬枝不得阅读 651评论 13 13
  • 关于写作经验、写作方法的书和文,有很多种推荐,笔者近日也读了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论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我的职业是小...
    开心的考拉阅读 797评论 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