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化问题导向,下功夫解决“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着力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工作的导向。发现问题是前提,解决问题才是根本。党员干部要把为基层办了多少实事、为群众解决了多少难题作为价值取向。
坚持问题导向,正视问题是前提。什么问题突出,就着力解决什么问题,抓住了问题,也就抓住了重点与关键。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最优良的方法论传统和最鲜明的方法论特征。当前,社会大局进入实现长治久安的推进期,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期,生态保护进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化期。围绕抓好“四件大事”,推进“四个创建”、努力做到“四个走在前列”,实现沙湾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区前列,都需要好的作风、好的精气神,那些不好的作风和精神状态都会成为我们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和绊脚石。
坚持问题导向,找准问题是核心。问题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问题又不是简单直观地摆在事物表面,因此,找准问题发生的源头和规律,需要从调查研究开始。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在多闻闻泥土的芬芳、多听听群众的心声中,找准发展“难点”、民生“痛点”、政策“堵点”和基层“焦点”,真正了解基层实际、了解基层需求,持之以恒改善民生、凝聚人心。唯有扎扎实实深入调查研究,把问题找准、把解决问题的办法研究透,把好做法好经验推广开,才能把中央、区党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坚持问题导向,关键是要解决问题。真正解决问题才是目的。我们要站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聚焦根本任务,瞄准具体目标,落实重点措施,结合“四查四问”,找准薄弱环节和工作短板,努力在解决问题中推动事业发展,在事业发展中破解难题。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广大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要切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增长智慧,切实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扎实推进各种民生工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