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心理防卫机制内容2

投射

也称外射,是主观的将属于自身的一些不良的思绪、动机、欲望、或情感,赋予到他人或他物身上,推卸责任或把自己的过错归咎于他人,从而得到一种解脱。它包括严重的偏见、因为猜疑而拒绝与人亲热、对外界危险过分警觉。

例如,一个学生平素学习不努力,考试作弊,则认为别的同学学习也不努力,考试善于作弊,而且与自己比较有过之而无不及。“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属于这种情况。

例如:强奸犯认为受害者穿着暴露,才引发他犯罪。

摄入

或称内向投射,与投射作用相反。指广泛地、毫无选择地吸收外界的事物,而将它们变成自己人格的一部分。由于摄入作用,有时候人们爱和恨的对象被象征地变成了自我的组成部分。如当人们失去他们所喜爱的人时,常会模仿他们所失去人的特点,使这些人的举动或喜好在自己身上出现,以慰藉内心因丧失所爱而产生的痛苦。相反,对外界社会和他人的不满,在极端情况下变成恨自己因而自杀。内投射也可能是自罪感的表现,他们常常模仿死者的一些性格特点来减轻对死者的内疚感。内投射或仿同的对象,常是所爱,所恨和所怕的人,尤其是父母。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即是摄入现象。

仿同

仿同或认同,是指一种无意识的,有选择性地吸收、模仿或顺从另外一个一般是自己敬爱和尊崇的人或团体的态度或行为的倾向,以对方之长归为已有,作为自己行为的一部分去表达,以此吸收他人的优点以增强自己的能力、安全感以及接纳等方面的感受,掩护自己的短处。一般说来仿同的动机是爱慕,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也是儿童早年的心理防御机制,是未成熟的心理活动。例如:某人以与某富豪见过一面为荣。

仿同有两种,一种近似模仿。另一种是利用别人的长处,满足自己的愿望、欲望,例如,一个不漂亮的女孩子喜欢和一个漂亮的女孩子作朋友,她可以因为别人夸奖她的女友而感到自豪。仿同也可分为"反感性仿同","向强暴者仿同","向失落者仿同"。

反感性仿同:一方面感到反感,另一方面又去仿同。

向强暴者仿同:向恐吓者模仿,自己也变成一模一样地去威胁或欺负比自己更弱小的人。

向失落者仿同:有时一个人失去他(她)所爱的人时,会模仿所失去的人的特点,使其全部或部分地出现在自己身上,以安慰内心因丧失所爱而产生的痛苦。

PS:引用内容,读书笔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