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叮叮~~(闹钟响了)
“宝贝该起床了”
“哎~我还要再睡5分钟”
“快起来吧,爸爸上班要迟到了”;
“我不要,啊~,好冷啊”
以上的对话你有没有那么点熟悉?
反正我们家每天早上叫孩子起床都像是打仗一样,爸爸的咆哮,妈妈的唠叨,最后一定是爸爸妈妈败下阵来。妈妈帮着宝宝穿好衣服,爸爸赶急赶忙送孩子去学校然后赶到单位;因为任你千百个大招,批评,表扬、哄骗、她就是不起床。
有时候觉得很无奈,为什么道理讲了一堆,孩子也听了,你吼她,她吓得哇哇大哭,可是下次还是这样;
到底该怎么教孩子呢?
首先,我们要想一下,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要求孩子按照我们的想法生活吗(养出一个听话的“好孩子”)?还是希望他做自己。
教育的目的,应该是激发孩子内心的自己,让他做一个自立的人,以便等将来有一天他们离开家独自生活时候也可以活的很好;
在这之前,先聊聊阿德勒心理学,人的行为背后的目的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称赞的要求;
第二阶段:引起关注;
第三阶段:权力斗争
第四阶段:复仇
第五阶段:证明无能;
再来说为什么不表扬。当孩子处于“称赞的要求”阶段,孩子们会因为想获的家长或老师的称赞而去做事情。你可能会说这很好,很多的幼儿园或者学校老师都是这样做的,做得好就表扬,孩子也有积极性了。但是这样也存在一个问题。
比如:吃饭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但是我们家爷爷奶奶每次孩子好好吃饭的时候都喜欢夸奖她,要是那次吃饭,爷爷奶奶啊没在旁边夸张的表扬,这孩子就会不好好吃饭了。
以前看过一个故事,说父母为了教育孩子做家务,每次孩子做家务,比如:洗碗、扫地之后,父母都会给钱,后来孩子长大了,父母不愿意给钱,孩子却不愿意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了。
所以不表扬孩子,因为这些事情本来就是孩子自己应该做的,作为一个正常的人,都可以自己好好吃饭,有什么好值得表扬的;
那批评呢?做错事情了批评下,是可以的吧!又不是打他。看到孩子做错了事情,作为家长,不批评吗?那不是不负责任吗?养不教父之过。
那来看看批评有用吗?我们先假设批评有用的,那么同类型的错误家长就只要批评一次,孩子就应该改正了。可是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吗?
当让不是,很多时候,父母多次批评,孩子还是不会改。。。所以批评是没有用的。
那为什么批评没有用呢?
因为当孩子在第二阶段时,她的需求是引起关注,无论是正面的表扬,还是负面的批评,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关注。。
好吧,现在证明批评没有用了,那孩子如果做错事了,也不能批评吗?能啊,可是没用啊。
如果孩子明知道做这件事会被批评,还这样做,不正是说明,孩子其实潜意识里面其实是想获得关注,那么这个时候你的批评不是正好满足了她的需求,那她下次还会这样来寻求关注......这简直就是一个循环,怎么破??
首先,家长要尊重孩子。就像尊重大人一样,孩子是独立的人,不是爸爸,也不是妈妈的附属品,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做决定;
第二,要爱孩子,用爱的眼光看待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而不只是关注事件本身;
第三、是耐心,孩子的成长是需要时间慢慢去经历,自己的路要自己去走。父母不能替代,能做的只有陪伴。
千万不要因为爱,忘记了界限,替孩子思考,替她做决定,替她选择。哪怕那些事在你看来最正确的选择。
就像我们不愿意按照父辈的要求生活一样,孩子也不愿意按照我们的意志生活;我猜你会说,这不同,我们是大人,知道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但是孩子还小;我
我们之所以知道,是因为过往的人生经历,而现在,却打着爱的旗号,阻止孩子去经历它自己的人生......
总结来说,最好的教育是无条件爱,是尊重、是陪伴、是接纳,哪怕明知他会错(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不会对人生造成伤害,不会触犯法律),那么就鼓励孩子就是错吧!这些就是他的人生啊!
不批评、不表扬不代表不教育,教育的方式很重要,可以引导、或者言传身教!
本文正在参与从心成长——一次听见内在声音的心理专题征文,你也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