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先生买了美国史蒂芬•科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并且推荐我去读,我当时一听书名,心里就很不屑,感觉市场上好多这种成功学的书籍,所以这本书放在书架上一下子被搁置了好多年。
最近我在很多地方看到别人推荐这本书,所以我重新翻阅了它,今天我阅读的是第一章《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柯维认为要想使自己成为一个高效能人士,必须由内而外全面塑造自己。
首先,从自身的品德做起。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成功的基本观念由重视“品德”转而强调“个人魅力”,即认为成功与否更多取决于性格、社会形象、行为态度、人际关系以及长袖善舞的圆熟技巧。然而一旦品德有缺陷,就无法获得长远的成功。只有心存善念,才能赋予人际关系技巧以生命力。归根到底,我们的本质要比言行更重要。
其次,认识自己的“心里地图”
通过“少妇”和“老妇”的图,让我们明白思维定式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只有我们认识到思维定式以及经验在我们身上的影响力,就越是能够对自己的思维定式负责,懂得审视它,在现实中检验它,并乐于聆听和接受别人的看法,从而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客观的看法。
再次,确立以原则为中心的思维定式
原则,是不容动摇的自然法则,比如“公平”、“诚信”、“正直”、“潜能”等,是指向成功圆满的一盏明灯。坚持原则,就不会使自己成为无根的浮萍;坚持原则,就会使自己最终达到成功的彼岸。
最后,遵循成长和变化的原则
人生有很多成长的阶段,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无法绕开,所以我们必须尊重这些阶段,宽容自己暂时的无知,将自己的成长看做是一个攀缘的过程。
以上是我对第一章的一个简洁概括。读到这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不要被外界因素所左右。比如,第一点,品德,为什么有些官员好不容易走到一定的高度最后却锒铛入狱。就是因为在各种外界因素诱惑下,玩弄手段,丢失了原则,抛弃品德,最终使自己走上错误的道路。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人越来越浮躁。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大家都受固定的社会模式影响,造成做什么事情都要与旁人比较,都要考虑别人的眼光,我们太看重这些社会形象,活成别人期望中的自己,却散失了自己。
由此我也想到昨天学生投票的事情,我课堂上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做一道题目,然后再对自己的答案进行投票,但是在投票环节有部分学生,并没有把自己真实的答案投票,而是问了比较好的一些同学选什么,从而改变了自己的答案。那么,最终正确答案的比重很高,那么这样的投票结果有意义吗?同时我也听不到错误答案的真正原因,所以学生即便选了正确答案,可是自己并不能真正理解,这样就永远无法进步。如果学生不肯发问,不肯暴露自己的无知,不肯让老师知道他掌握知识的真正水平,那么绝对学不到东西,也就不能有长进。而且伪装实非长久之计,总有被拆穿的一天。承认自己的无知往往是求知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