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兔子读书笔记---说医不二

本来生病的人就要饮食清淡,少油少盐,再加上爷爷都快90岁的人了,更是脾胃虚弱,没有力量去消化这些肥腻的食物。可是家人因为爱,觉得要增加老人的营养,偏偏费尽心思做了很多不好消化的营养食物,结果爷爷越吃越不好,总是腹痛腹胀,而且不停地咳嗽,痰不断。


另外一点就是中药是代煎的。每次拿去20服,煎一大袋回来,放在冰箱里慢慢喝。一是20服药一起熬导致药性没有完全发挥,其次药也是有气的,包装在袋子里放冰箱几个礼拜,药气早就散了。这样的药吃下去,怎么可能会有效果呢?!


手术后的人吃什么食物最好?是米粥!粥是一种营养又健康的食物,因为只有这个虚弱的脾胃才能接受。任何肥甘的食物都是对脾胃致命的打击。

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比如,父母不想吃那些昂贵的补品,有时候并不是为了给我们省钱,而是他们确实不想吃,吃不下;孩子有时候不想吃那么多鱼虾蟹,并不是对自己的身体不在意,而是他们确实不想吃,吃不下。


那到底该如何对他们好呢?顺着他们的心意,就是最好。心情好其实是我们能给予爱的人最好的礼物。如果真的要落实到食物,那我就推荐小米粥、大米粥,南瓜、红薯、山药。这些食物都特别养胃补脾,长期吃赛过人参,比任何山珍海味都要强。尤其是对那些大病初愈者、身体极度虚弱的人来说,米粥才是最好的补品。


她儿子10岁,有鼻炎好几年。我经过面诊,觉得这孩子可以用药,所以就给他推荐了清朝名医黄元御记录在《四圣心源》里专门治鼻病的方子。

药方如下:


桔梗元参汤: 桔梗9克,元参9克,杏仁9克,橘皮9克,半夏9克,茯苓9克,甘草6克,生姜9克。


先不说那药能不能用,就说别人学不了中医,连解释也听不懂,就是胡扯!中医哪儿有那么玄!医圣张仲景所有的医理医案,寥寥数语,说得清清楚楚!他只会让你明白一个道理,就是:大道至简!


那些越是把中医说得神乎其神的人,越是不懂真正的医理。其实只是学问不够、没有自信罢了。因为他也不一定就知道所以然!以上方的鼻炎方为例:元参清热泻火、滋阴;桔梗化痰理气;橘皮理气健脾、燥湿;杏仁、半夏降肺气;茯苓除湿健脾;甘草坐镇中州。里面几乎都是药食同源的东西,对流清鼻涕的鼻炎非常有效。


讲到这里,我们来说说中医汤药的起源吧。


在中国商朝有个著名的宰相叫伊尹,他是一个好厨师,算是中原菜系的创始人。他在长年累月的做饭过程中,悟出了医道和治国之道,写了一本菜谱叫《汤液经法》,这就是有关中医汤药最早的著作。后来张仲景的《伤寒论》就是在这本书的基础上写成的。


羊肉汤里加入当归和生姜,专门治疗女性虚劳症,肚子痛



猪肉汤里加入莲藕,特别滋阴。古时候的打铁匠大夏天在火炉边也不上火,就是靠喝这个汤补阴。



因为热粥有滋阴补中气的作用,可以让你尽快驱邪散寒


南京人最喜欢吃盐水鸭,北京人最爱吃烤鸭,那是因为盐和火烤都可以纠正鸭子的凉性,多吃也不会胃寒;做完手术要长伤口,就喝黑鱼汤除湿很好的食疗方法,就是经常吃红豆薏米粥

十二经络的值班表: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其实很简单,就是十二经络的值班表。子午代表时间,流注指的是气血。



鉴于大家的脚趾头都不够用,所以决定慢慢地讲这12条经络,每次两个,方便记忆。等细细讲完,大家就都牢牢记住了。

1)子时:2300—100,胆经当令

所谓当令,就是值班而已。

胆经就是进行胆汁的新陈代谢,让胆汁更加清新。古语说:“胆有多清,脑有多清。”所以,干净的胆汁可以让人第二天头脑清醒,精神好。我对一个问题比较纳闷,就是那些把胆囊割掉的朋友,他们的胆经在干吗呢?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在子时,人体的阳气就开始升发了。所以一旦过了23点,你反而会越来越精神,困意全无。这时候你能做的就只有刷手机了。胆经在脑袋上的循行路线如下图所示:

你不按时睡觉,除了第二天头脑不清醒以外,还会脸色晦暗、皮肤粗糙、胸胁疼痛、头晕目眩。这就是23 点前睡美容觉的原因。由于胆经从脑后侧经过,因此晚睡也是很多常年偏头痛患者的病因。所以别花那么多钱去美容院美白了,也别再吃止痛药了,早点儿睡比什么都管用。

2)丑时:100—300,肝经当令

所谓“肝胆相照”,你要记着胆后面就跟着肝,一对好兄弟。

肝经是把肝血运送给肝,滋养它,让它进行新陈代谢和自我修复。丑时未入睡者,肝回不了血,有毒的血排不掉,新鲜的血生不成,胆又无法换胆汁,所以这些人容易得胆结石、囊肿、大三阳、小三阳等各种病症。同时还会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脸色晦暗长斑。


肝毛病特多,必须得惯着,否则如果肝出问题了,都将是大问题。由于肝经循经面部,丑时不睡,你的脸就会变丑,想美容回来基本没可能了。

题外话:因为肝胆相照,所以不要轻易就把胆割了,有没有想过肝的感受?肝表示很寂寞。人体所有的器官都不是随便长着玩儿的,坏了就割掉。其实大多数时候,中医认为修修都还能用,毕竟都是固定资产。再说,胆是储存胆汁的,没有了胆,胆汁无处安放。

3)寅时:300—500肺经当令


肺经运行的时候,是人体处在深度睡眠的时候。因为肺主肃降,此时人的气是往下走的,所以一般熬夜,3 点之前都很精神,可是一过3点就扛不住了,好想睡觉


这个时候肺经在干吗呢?它在把之前已经代谢好的肝血,输送到身体的每个角落,叫“肺朝百脉”。就跟园丁洒水似的,把身体的角角落落都用肝血滋润一遍。如果患有肺病,肺气在此时就不能很好地肃降,反而会因为咳嗽或者呼吸困难而醒来。还有的婴幼儿,因为有肺热,此时也会醒。

4)卯时:500—700大肠经当令

那它在这个时候干吗呢?正是排便清肠的时间。因为肺经把血液输送给了大肠,大肠就满血复活了,开始吸收营养,排出渣滓

此时起床,喝上一大杯温盐水,可以让你立刻感觉有便意。

因为盐有软坚泻下的作用

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就是表亲关系。肺气降,才能将大肠里的便便推出去。所以,便秘有的时候也是肺气不降的症状,好多人本来是治鼻炎或者咳嗽的,结果吃完药便秘也好了,真是赚到!

5)辰时:700—900胃经当令


那是因为胃经上班了。胃经上班后的工作是什么呢?就是开始接受和腐化胃里的食物,所以在这个时间段,我们就应该吃早饭了。如果此时你已经便便过,就会感到浑身轻松,肚子好饿哦。

早饭要吃饱,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胃饿了一夜,我们要用早饭把胃填饱,它才能给我们的身体提供满满的能量,开始新的一天。此时,为了配合胃里的食物消化,胆囊开始向小肠输送胆汁。


可如果不吃早饭,胆汁就无处释放,全部积存在胆囊里,时间一长就变成了结晶,就是所谓的胆结石。

6)巳时:900—1100脾经当令

脾胃从古至今一直都是被医家放在一起说的,它们好像连体婴,一个挂了另一个基本也不能独活。所以其他脏腑的病经常可以分开讨论,但唯独它们不行。


假如胃是一个食堂的话,脾就像是它的分发员。它把胃中的水谷精微运送到身体的各个器官。

所以胃里必须要有充足的营养和食物,脾经才能好好工作。要是胃里啥也没有,脾经就成了不能做饭的巧妇,没有办法输送能量了。长此以往,就造成了脾虚。脾虚的人常常会头晕、浑身乏力,甚至成为懒癌患者——厕所就在离办公室20 米的地方,不到快要尿裤子了也懒得去;每次想喝水,但想到还要站起来,于是就算了……很多人还会犯困,明明才上午9点多钟,困得死去活来。这种状况一般持续到11点脾经下班的时候就好转了,可是这时候也到了该吃午饭的时间。脾胃的五行属土,厚德载物,是身体的根本。

7)午时:1100—1300心经当令


这时候心经来上班了。它来了一看,哟,大家都正吃着呢?吃得好!吃得好!中午就是应该吃得有营养一点儿,心经虽然用不上这些营养,但一会儿接班的小肠经用得上。心经主要负责给心脏补充血液,然后让心脏更好地推动周身的血液运行。所以在这个时间段,最好能睡一会儿,让心血得到充分的补给。要养心、要静心。此时流汗对心的伤害很大。要睡觉、要安静。

8)未时:1300—1500小肠经当令

心和小肠是两口子,这事儿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但其实古人早就很有心机地用“热心肠”暗示了他们的关系。所以心经下班后,小肠经就来上班了。小肠经是干吗的呢?它开始对营养和糟粕进行整理和分送,把好东西挑出来输送给脾,供脾运送给全身,再把脏东西分成液体和渣滓,分送到膀胱和大肠。所以,我们应该赶在下午1点前把午饭吃完,这样小肠经上班以后就可以充分进行营养分离工作了。

9)申时:1500—1700膀胱经当令

这个时候膀胱经来上班了,一看,小肠经已经把稀的都分拨给了膀胱。那么问题来了,在膀胱里的都是尿吗?No,那是水液和津液的混合。所以膀胱经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这两种液体再区分开来。津液分离出来,继续在身体里流动。那液体呢?也就是尿液,从尿道里排出体外。所以,这个时候不要憋尿哦,否则很容易憋出病来。因为人体在这个时间段津液最充足,因此比较适合运动。若膀胱有热就会导致膀胱咳,就是一咳嗽就遗尿。另外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一个经络,从脚丫子一直沿着后背,经过后脑勺走到眼睛。癫痫、头痛、目疾、鼻病、遗尿、小便不利及下肢后侧部位的疼痛等病症,都和膀胱经有关,别以为人家就是管排尿的。

10)酉时:1700—1900肾经当令

很多工作压力大、劳累过度的人在这段时间就会莫名其妙地发低烧,而且常年如此,但过了这个时候烧就退了,很奇怪。其实这就是肾气虚的表现,是肾经在用发烧来提醒你。肾藏精,其中先天之精是父母给的,后天之精是靠吸收脾运送过来的水谷精微转化而成。所以脾虚的人一定肾气虚,因为肾没有营养进行精气的转化了。肾经上班的时间确实最适合Make Love了,往往很容易受孕。可是现在的人这会儿一般在干吗?不是在饭局就是在去饭局的路上,白白浪费了大好光阴。所以,建议各位下班回家后别瞎耽误工夫了,真的得赶时间做爱做的事!

11)戌时:1900—2100心包经当令

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经晚上7点上班,9点下班。专门负责清除心脏周围的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此时最宜步行,可增强心功能。同时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放松心情,释放压力。

但这个时候也是人阴气最重的时候,所以并不适宜进行剧烈运动。很多人都会在晚饭后打球或者健身,其实这不但对身体没有好处,反而会伤身。因为人在夜晚阳气需要收敛,剧烈的运动会发散阳气,导致失眠。

12)亥时:2100—2300三焦经当令


三焦经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三焦通百脉,人如果在此时睡觉,那美容养颜不用烦了。有朋友圈可以刷的年轻人如不想此时睡觉,可听音乐、看书、看电视、练瑜伽,但千万不要生气吵架,也不是怕吵到邻居,主要是太伤容颜了。



精、气、神是生命的根本,缺一不可。


精代表肾精,是先天父母给的和后天谷物生化的精的总和,是生命最基本的物质。气也称气机,在人体中流动,推动着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神的含义很广,指的是人的意识、思维、情感和所有的外在体现。

[if !vml]

[endif]

人体里有多少种气?


[if !supportLists](1) [endif]元气

元气又叫真,是爹妈给的,是人体最基本的气。有些孩子从生下来发育就比较迟缓,各脏腑功能比较弱,就是因为先天的气不足。而这个气又和孩子出生时父母亲的身体健康状况有关,所以大龄生育问题,

不仅仅是能不能生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生出“好孩子”的问题。



[if !supportLists](2) [endif]宗气

宗气是指积聚在胸中的气,由肺吸入的空气和脾胃生化的水谷精气结合而成。宗气通过心肺的功能,输布到全身。宗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和肺有关,比如呼吸、声音、嗅觉。我们常听到有些小女孩儿说话的声音像蚊子发出的嗡嗡声,这就是宗气不足的表现。同样,对于那些嗓门儿特别大的人,我们一般都会说:“宗气很足。”二是和心有关,比如心脏搏动的强弱或者节律是否正常。

(3) 中气

中气指的就是“脾胃之气。脾胃消化水谷精微产生中气,中气又反过来维持脾胃的正常功能。中气足,脾胃功能才强;中气不足,或者中气下陷,就会出现好多脾胃问题,比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腹痛、气虚、胃下垂、脱肛等问题。子宫脱垂也属于中气不足。



[if !supportLists](4) [endif]营气

我们经常听医生说“营卫不和”“营血不足”,那到底“营”是指什么呢?

营气就是和血一起行于脉中的气。它是由水谷精气中的精华部分所化生,在血脉里,和血一起运行于人体的全身,所以叫“营血”。因为它和血如影随形,因此营气不足,就会血虚,就会出现头晕目眩、唇甲无 色、月经量少、闭经等情况。


营气因为是在血脉中,在身体里面,所以属性为阴。

(5)卫气

卫气生于水谷,源于脾胃,在人体上下左右流窜,处在皮肤和肌肉之间。它就像一道护卫,保护肌体免受外邪的干扰,同时营养肌肤和毛发。另外它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开合毛孔。卫气依靠毛孔的开合调节身体的温度。当身体很热时,就打开毛孔,让热气随着汗液排出;当身体感受到外界的寒冷时,卫气又将毛孔关闭,以抵挡寒邪。


卫气和营气,一个在血脉里,一个在血脉外,人体的体温是否能正常,完全看营卫两气是否调和。所以一般感冒发烧了,医生都会说是“营卫不和”,意思就是卫气已经不能很好地开合毛孔调节营气的温度了。

卫气在血脉外,在体表,因此属性为阳。这就是卫阳营阴的由来。


五脏就是心、肝、脾、肺、肾,这五脏都有自己的气,所谓脏气。每个脏气都负责自己脏腑功能的调节,要是脏气坏了,功能就会失调发生病变。

好了,人体的所有气都在这里了。看完后你们就会发现,所有的气,除了先天以外,后天全部靠水谷精微来生化,都靠脾胃之气来供给,所以脾胃是根本,是人体所有气的来源。保护好脾胃,不是为了能吃能

喝,而是为了有“气”。

气病到底是个什么病?


看到这个词,懒癌同胞们已经懒得看了,都说过很多次了。所以这里就简单再提一下,具体表现为:说话有气无力、四肢萎软、气短、自汗、容易疲倦、容易感冒、内脏脱垂等,还常见齿痕舌


这种情况的调理方法就是补气了。一般用四君子汤和补中益气汤。


四君子汤: 人参6克,白术6克,茯苓6克,炙甘草3克,加生姜和大枣水煎服。(剂量换算自《景岳全书》,请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方剂中白术和茯苓都入脾经,除湿泻满;人参、甘草入脾胃经,补中益气。说到底,这个还是补脾胃的方子,所以脾胃之气是人的根本,所有正气之源。


另一款补中益气汤,现在药店有中成药卖,叫补中益气丸,效果也是一样的,就是药性稍微缓和些。

[if !supportLists](2) [endif]气滞

气体最好的存在状态就是流动。如果气体凝固在一个地方,我们就叫作“气滞”或者“气郁”。心情不好、饮食失调或者感受外邪,都会引起气滞。


气滞的主要表现有:疼痛胀闷。比如气滞胸胁就会胸胁胀痛,气滞肠胃就会胃胀腹痛。气滞作痛的特点就是时轻时重,而且还会窜通,部位不定。


这里可以看出,胸胁胀痛的原因一般在肝胆,胃腹胀痛的原因一般在脾胃,所以用药的侧重也会有所不同。好吧,乳房胀痛确实也算。


治疗的原则就是理气行气,一般用方为大柴胡汤和理中汤


大柴胡汤:    柴胡20克,黄芩10克,芍药20克,半夏15克,生姜15克,枳实20克,大枣20克,大黄10 克。水煎服。(剂量来自《中医十大类方》,请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药理: 柴胡、黄芩入胆经,清胆火,降胆气;芍药、生姜入肝经,暖肝升陷;半夏、大黄、枳实入胃经、泻满降逆;大枣补中。所以大柴胡汤主治的就是胸胁胀痛、呕逆反酸。[if !vml]

[endif]


从这个圆圈可以看出,用药着重在肝胆两经,重在升发肝气、滋补肝阴,降胃、胆气,清二经之火。因为胆随胃降,要想降胆气,一定要降胃气。


理中汤: 人参15克,白术15克,干姜15克,甘草15克,水煎服。(剂量来自《中医十大类方》,请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药理: 人参、甘草入脾胃经,补中益气;白术入脾经,泻满除湿;干姜入脾胃经,温暖中焦。


这个方子专注调理脾胃两经,偏重于治疗胃痛腹胀,尤其是腹部寒痛,食不消化,或食欲不振,口干而不想喝水。

[if !vml]

[endif]


[if !supportLists](3) [endif]气逆

气逆,画个圆圈就知道了。


本来气顺,人圆圈应该是这样的:

[if !vml]

[endif]

但是如果气逆,圆圈就转反了:

[if !vml]

[endif]


肺气上逆一般表现为咳喘、鼻炎;胃气上逆会表现为打嗝、嗳气、呕吐、反胃反酸。因此调理方法就是降气,用药一般为:半夏厚朴汤、苏子降气汤。

半夏厚朴汤: 半夏30克,厚朴15克,茯苓30克,苏叶10克,生姜15克,水煎服。(剂量来自《中医十大类方》,请协商当地中医开药。)


药理: 半夏、厚朴入胃经,泻满降逆;茯苓入脾经,健脾除湿;苏叶入肺经,降逆消滞;生姜入肝经,助发肝气。这个方子是治疗梅核气的专方,而梅核气其实就是胃脘痞满,肺气上逆,痰涎壅滞在咽喉处。

[if !vml]

[endif]


一看这个圆圈就知道了,无非就是让该升的气升起来,该降的气降下去。思路非常简单,但是效果却非常好。这个方子治疗久咳不愈效果也很好,尤其治疗胃咳(胃气上逆所致的咳嗽)疗效更为显著。


苏子降气汤: 苏叶6克,半夏6克,前胡6克,当归6克,陈皮6克,厚朴6克,桂枝3克,甘草3克。加入生姜3片,水煎服。(剂量换算自《景岳全书》,请协商当地中医开药。)


药理: 苏叶入肺经,降逆消滞;前胡、陈皮入肺经,降逆化痰,清肺止嗽;半夏、厚朴入胃经,泻满降逆;当归、桂枝、生姜入肝经,滋补肝血,暖肝升陷;甘草补中。[if !vml]

[endif]

这个主要是降肺气效果很好。


从上面的圆圈中都可以看出,要降气,不管是胆气还是肺气,一定要降胃气,因为胆随胃降,肺气沿着胃气下降的通路才能下降。


当然,能调理气病的药方有很多种,这里简单介绍了几个比较常用的方子,只是想让大家比较清楚地了解一下,调理气机的方子都是怎么用药而让圆圈转起来的。

                            整天涌动在我们身体里的,除了欲望还有血


血的生成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营气生化、津液生化和肾精生化。而营气和津液同源于水谷精微,肾精也需要水谷精微的不断补充,所以脾胃功能的强弱和摄入物质的营养,都直接影响到血的生成。

[if !vml]

[endif]

由此可见,脾胃是血的祖母啊!


如果脾气健运、化源充足,则气血生化旺盛而血液充足;如果脾失健运,水谷精微化源不足,则会出现血虚、头晕眼花和面色萎黄或惨白的血虚现象。

另外,血液的正常运行,主要是靠心气的推动作用,但同时还和肺、脾、肝有关。


肺负责血脉的输送。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经脉汇聚在肺,然后肺通过呼吸,将血液输送到全身。[if !vml]

[endif]

肝负责藏血。除了一部分血被脏腑所用以外,另一部分都藏在肝里。

[if !vml]

[endif]

当人体需要运动的时候,肝就会把血放出来,补充给四肢。

[if !vml]

[endif]

然后当人处于正常状态的时候,肝再把血收藏起来。这就是肝的疏泄功能在调节血液方面的表现。

[if !vml]

[endif]


所以,如果肝不藏血,就会出现咯血、呕血、崩漏等种种出血的现象。


脾负责统血,是指脾有统摄和控制血液在血管里流动而不溢到血管外面的功能。

[if !vml]

[endif]


所以血液是否正常和以上脏器关系密切,任何一个脏器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血液的生化和运行。

[if !vml]

[endif]

除此之外,血液的运行还受到其他三个因素的影响:脉管的通畅、寒、热。

[if !vml]

[endif]


当脉道不通时,就会出现血行不畅的现象。

[if !vml]

[endif]

当血脉过寒时,就会出现凝血或者瘀血。

[if !vml]

[endif]

当脉管过热,就会出现血行速度加快、迫血妄行、出血的现象。

[if !vml]

[endif]

血是人体的基础物质,它和气一样,每时每刻支撑着人体正常运行,滋养脏腑、滋润皮肤、补养四肢。


                                     血有病,是什么情况

血的病症主要表现在血虚、血瘀和血热三个方面。

[if !supportLists](1) [endif]血虚

血虚是指体内营血不足的病理现象。营就是指营气,营血就是指营气化生的那部分流淌在血脉中的血。再复习一下血的生化图。

[if !vml]

[endif]


引起血虚的主要原因是脾胃功能不健,血的来源匮乏;也有或久病营血内耗,或外伤出血,以及患出血性疾病,以致失血过多等原因。血虚的主要症状: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或萎黄、心悸、怔忡(怔忡是以阵发性,或持续发作为特点,病人自觉心中剧烈跳动的一种急性病证)、失眠、神疲乏力、肢体麻木、经脉拘挛、皮肤干燥、爪甲色淡、头发焦枯。血虚还有一个普遍的症状,就是既怕热又怕冷。阳虚的人怕冷,阴虚的人怕热,但血虚,就冷热都不舒服。


所以调理血虚的主要思路,就是补血。但也要结合具体情况,是心血虚、肝血虚,还是脾血虚。一般心血虚比较偏重于出现心悸、怔忡、健忘多梦、失眠等和心神有关的症状。肝血虚比较偏重于出现爪甲色淡(爪甲为肝之华)、筋脉拘挛、手足发麻、月经不调、眩晕眼花等症状。脾血虚比较偏重于出现食欲减退、身疲乏力、月经不调、崩漏失血等症状。

常用基本方剂:四物汤。


四物汤: 熟地15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川芎15克。用法:水煎服。(被誉为妇科第一方,是补血方剂之首。药方摘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药理: 熟地入肾经补血滋润,益精填髓;当归、白芍入肝经滋补肝阴肝血;川芎入肝经,行气理气、最破经络瘀滞。


这里要重点讲一下气和血的问题。“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相生相伴,互相转化。


不好意思啊,卖弄英语了。我这人最大的缺点就是知识太多,中外知识都有,一不小心就冒英语单词儿,烦得我不要不要的。


所以在补血的药中,一定要有行气的药;补气的药中一定要有补血的药,这样才能气血相生,气旺血盛。如果你只是一味地吃当归、阿胶、红枣补血,可是没有气的推动,这些生出来的血还是没有办法流动。

[if !supportLists](2) [endif]血瘀

寒凝血脉、气机郁滞、跌打损伤等,均可引起血流不畅、局部血液停滞,于是就会出现血瘀的现象。



主要症状:局部肿胀疼痛,痛处拒按,且疼痛不移,常在夜间加剧。面色晦暗、口唇青紫、舌质黑紫、舌下静脉粗大。体表有瘀血,常伴有青紫色的瘀斑,内脏有瘀血,按压时可以感觉到有肿块,有压痛感。皮肤干燥、小腿肌肤如鳞甲、脚后跟开裂。尤其到了冬天,腿上掉皮特别厉害,一脱秋裤,“雪一片一片一片……”

治疗准则:活血化瘀。


常用方剂: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桂枝茯苓丸。


桃红四物汤(四物汤加味):

熟地15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川芎15克,桃仁15克,红花15克。水煎服。(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药理: 桃仁和红花的效用都是活血化瘀,开滞散结。


桂枝茯苓丸和血府逐瘀汤都有中成药,功效是活血化瘀,降低血液黏度、降低血脂等(孕妇禁用)。

[if !supportLists](3) [endif]血热

由于局部有热,或者热入血分导致。

主要症状:心烦、口渴、身热、舌绛红,或血热妄行,出现皮肤下出血、鼻子出血、吐血、尿血等出血现象。妇女月经超前或经量过多等,也属于血热的现象。

白血病大多都属于中医里的血热证,其中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迫血妄行,而这种血热证又多发于阴虚的孩子。当然,千万不必因为孩子阴虚就引起恐慌,白血病的生成和先天体内带的热毒有很大的关系,阴虚和外邪侵袭是后天的促发因素。


治疗准则:清热凉血。


常用方剂:泻心汤、清营汤。


泻心汤: 大黄10克,黄连、黄芩各5克,水煎服。(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功效:   主治实热证。症状多为:心胃火旺,血分有热,眼目红肿、口舌生疮、烦燥、胸痞烦热,便秘、吐血、口渴、苔黄、脉实有力而且跳动很快。


清营汤:   犀角(水牛角替代)30克,生地黄15克,元参9克,竹叶心3克,麦冬9克,丹参6克,黄连5 克,银花9克,连翘6克。(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功效: 主治虚热证,滋阴凉血。症状多为: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口渴或不渴,斑疹隐隐,脉很细弱但跳动很快,舌绛红而干燥。


血热当分辨实热虚热,实热者清泻凉血,虚热者滋阴凉血,两者不可混淆。区别实虚,有一个比较容易的办法,就是看症状——如果来得急,来得突然,多半是实证;如果时间拖得很长,而且病情总是反复, 那多半就是虚证。比如今晚吃了顿羊肉火锅,第二天口腔溃疡、眼睛红肿、大便干燥,这就是实证。如果长期便秘,睡眠不好、心烦意乱,口腔溃疡反反复复,这就是虚证。


 

 

 

 

 

身体是怎么处理水的,你知道吗?

那津液到底是什么呢?津,清轻稀薄一些,流动性比较大;液,浊重黏稠一些,流动性比较小。但因为它们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因此不做严格的区分。


我们先来看看津液是怎么形成的:毫无疑问,津液来自饮食,先由胃收纳腐熟,把其中的水谷精微和部分水液分离出来给脾,然后把其余的部分输送到小肠。小肠进行清浊的分辨工作,再次把水谷精微和清液上输给脾,剩下的残渣运送给大肠。大肠接受了这些残渣后,再次把清液分离出来上交给脾,然后再进行便便制作工作。具体工作流程见下图:

[if !vml]

[endif]

脾分别从胃、小肠、大肠接收到的这些水液,就是津液的来源,所以说津液的生成与脾、胃、小肠、大肠都有关系。再看看津液是怎么输布到全身的:先由脾气对津液进行传输,它主要有四个途径,其中三个是这样的:

[if !vml]

[endif]


然后再根据自己坐镇中焦的地理位置,充分发挥脾升胃降的功能,用身体的圆圈旋转,将津液上腾下达。[if !vml]

[endif]

肺接收了脾的运送后,通过自己的宣发功能,把津液上输到身体的上部和四周的皮肤;通过肃降功能,把津液向身体的下部和其他脏腑输送。其中,把浊液分离出来送到膀胱。

[if !vml]

[endif]

肾气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呢?就是蒸腾气化水液。当然,首先它要支持其他脏腑正常工作。

[if !vml]

[endif]


如果没有肾气的支持,这些脏腑都没有办法很好地完成自己的任务。


另一方面,肾气要对在膀胱中的水液进行蒸腾气化,将其中的清液气化后,让身体再次吸收,只有剩下的浊液才能化为小便从膀胱排出。

[if !vml]

[endif]


所以现在知道了吧,膀胱其实也不容易,排个尿要被好多部门多头管理,尤其是肺。


中医治疗尿潴留特别在行,就是开肺气,只需要用苏叶、枇杷叶各15克,熬水5分钟,病人喝完第二天就可以好好排尿了。苏叶、枇杷叶都入肺经,解表宣肺降逆,原理就是茶壶倒水揭壶盖儿——得把上面的盖子打开,让两边气压相等,水就能倒出来了。你现在知道了尿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就能一下子明白了。神奇吗?只要知道原理,大道至简。


肝不是主疏泄吗,所以所有的关于疏通类的项目,它都要插手。

[if !vml]

[endif]


三焦也是一种腑,是六腑这个单位的。它其实就是隐藏在腹腔内的小管道,专门用于运输水液和气体的,所以三焦通畅与否对津液的输布也很重要。

[if !vml]

[endif]


讲到这里,终于把津液的生成和输布讲完了。看看,有多少脏腑参与了身体水利工程的建设!任何脏腑功能的病变都会影响到津液,所以不是你喝八杯水,你每天水分的供应量就达标了,还要看你能不能吸收和吸收的转化效果如何,而且大量或过量饮水会加重脏腑的负担。你们也看到了,为了生成和输布津液,脏腑有多累!因此,中医讲究的永远都是因人而异和适度。


人体真的是复杂且智慧的机器,环环相扣,结合紧密。中医治病从来都是把人体当作一个整体来治疗的。比如,看完今天的文章,至少以后你再遇到排不出尿的情况,就不会再拼命整膀胱了——膀胱主要是执行单位,行政管理权主要在肺。


缺津少液是大事儿

很多朋友问,为什么总是感到口渴,但是一喝水就要去上厕所,怎么喝水好像都不能解渴?其实你们仔细对照一下津液的生成与输布,就应该知道答案了——很显然,喝进去的水都被尿掉了嘛,根本就没有转化成津液,所以身体其实一直处于一种缺水的状态。


脾在液为涎,是口水中比较清稀的部分,所以脾缺水,嘴巴里就没有口水,老是感觉黏黏的(脾湿,睡觉的时候就会流口水);肾在液为唾,就是口水中比较黏稠的部分,肾缺水,就总是觉得口干舌燥。


所以你喝进去的水,要想被转化为身体可以吸收和利用的津液,需要各个脏腑的通力配合,尤其是脾,它是吸收与转化的第一关。脾主运化,主水湿代谢,脾虚就很容易造成津液不足,或者水液内停。中医中有一种思想,认为脾才是神经中枢 ,它知道每个脏腑需要什么,然后有目的地输送。所以“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就写了本书叫《脾胃论》,他就觉得什么病都是脾胃不好引起的,治什么病都要从调理脾胃入手。根据之前讲的气、血和津液的生化,不得不说,李老师说得太对了!


总结一下,津液的病变一般主要有两种情况:津液不足和水湿内停


先说津液不足。津液不足是什么造成的呢?上面已经说了,根本在于脾胃,如果它的生化来源本就不足,那再输布也没什么用。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津液亏耗。津液亏耗的方式太多了,比如出大汗。心在液为汗, 出的汗不是水,那是心液。所以经常剧烈运动的人,也会造成津液缺失。多汗的孩子迁延不断地咳嗽,也多是阴虚的表现,咳嗽多为肺痿,就是肺阴枯竭的结果。所以千万不要觉得只要运动就会健康,适度运动才会健康,长期大量流汗不是减少身体的水分,而是津液!好多减肥的朋友每次看到大汗淋漓都会心生喜悦,其实该流泪才对,那流掉的都是心液啊!


津液不足主要有哪些症状:心烦口渴、咽干、唇燥舌干、口水少、皮肤干燥, 甚至会出现下肢痿软、小便短少、大便干燥等症状。


治疗准则:滋养津液、益气生津。


常用方剂:增液饮、五汁饮和生脉饮。

五汁饮: 梨汁,荸荠汁、藕汁,麦冬汁,鲜芦根汁,等分。和匀凉服,如果不喜欢喝凉的,可以加热后再服。(方剂来自《温病条辨》)

这五汁饮基本属于饮料类了,功效就是生津止渴,润肺止咳,清热解暑,特别适用于肺胃有热烦渴者,或肺燥干咳者。孩子要是津液不足,这是首选,有营养,味道好。每次孩子活动后大汗淋漓的时候,除了水家长还可以准备一大杯甘蔗汁或者梨汁。甘入脾,更能被脾吸收,都是滋补津液的好东西。


生脉饮: 红参、麦门冬、五味子。(这种药有中成药,建议服用中成药,服用前请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中的宜忌,或者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药理: 方中红参补肺气,益气生津;麦门冬养阴清肺而生津;五味子敛肺止咳、止汗。三味药合用,补肺益气,养阴生津,适合气阴两伤的患者。


至于第三个方子增液饮,我们下一篇结合一个津液损耗的医案再说,看完那个医案,你们就会明白津液对人体有多重要了。

津液是阴,是人体的物质基础,消耗没了,人就死了,所以那个孩子在几个小时后暴毙。但是这个老师,因为喝的是罐头汁,甜水,一是脾胃比较容易接受,二是甘入脾。这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所以后来每逢碰到孩子发烧,我唯一建议的食物就是米汤。大米汤、小米汤都可以,黏稠的上面有一层米油的最好发烧过后,一要补充耗损的津液,二要保护好虚弱的脾胃,米汤是再合适不过的食物了。

 

总是听有些家长说,孩子连续咳嗽发烧快一周了,挂水后当天退烧了,第二天又烧,再挂水,反复折腾一个礼拜,最后咳嗽变肺炎了。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高热一直在消耗身体里的津液,肺阴越来越少,肺热不去,最后热毒凝结在肺里变成脓点或热疮,这就是炎症。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能用中医的办法滋阴清热,也许效果要好得多。即使高烧不退,也应该注意随时补阴,给孩子喝米汤或梨汁、荸荠汁,让阴液来给身体降温。


下面就介绍一个治疗急性热病或热邪耗伤津液的药方——增液汤。

增液汤: 玄参30克、麦冬(连心)24克、细生地24克。水煎服。(方剂来源于《温病条辨》,剂量根据清朝计量转算,仅供参考,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药理: 玄参入肺、肾经,清肺滋阴;麦冬入肺、胃经,清肺润燥;细生地入脾、肝经,凉血滋肝,消渴润燥。


这个方剂主要针对的是急性热证,对于长期口渴、阴虚有热的症状,还是以五汁饮为宜。生脉饮比较适合那些气阴两虚的人,比如除了津液不足的症状以外,还有气短神疲、舌淡、脉虚无力等气虚的症状。


      水停在身体里,是怎么了?

讲到津液就不得不讲讲水液内停


我查了一下,关于水液内停的问题,《金匮要略》讲得最详细,名曰“水气”,共有三十一小段之多。所以我挑选了一些基础内容,与大家分享。


开篇,先介绍一下水在体内的几种形式: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其中,风水和皮水都在皮肤表面,所以这次我们就先讲一讲这两种。


先解释一下概念。

风水,就是风从毛孔中进入身体里,像一道屏障一样,把身体里的水气罩住了,让水气不能正常地散发出去。


皮水,是指喝到肚子里的水,经过了脏腑的代谢后,没有气化为津液到脏腑,也没有变成小便排出体外,而是聚集在了皮肤下面,所以叫皮水。


风水有什么症状呢?从外部症状来看,就是骨节疼痛、怕风。因为风把湿气密闭在体内,水流到关节部位的时候,关节就会很疼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风湿。如果这时水气流到了头面部,脸部就会浮肿,上下眼窝会水肿,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大眼袋,时不时地还会咳嗽。这时候用手指按手和脚,都会出现小窝窝。另外,若后背受了风,如果骨节不疼痛,身体则会感到疲倦和沉重,这也是风水的一种。


这里,我们要重点讲一下身体的红疹,或者瘾疹,或者风疹到底是怎么回事。当风邪进入身体以后,风会先和身体里的气打架,此时如风很强,就会把血管全部罩在了里面。血管里的营气和津液被会闷在里面越来越热。这时候如果风弱了,热能全部透出汗孔,就是我们常说的红疹;如果这种热只能发出一半,那就是我们说的瘾疹,要是热一点都发不出来,全部被闷在血脉里,那么皮肤就会变痒。挠痒其实就是泄风,但是无法把里面的风全部泄出来,所以就会不停地痒,只有挠了才舒服。


所以有时候我们吃中药治疗风疹,吃完后疹子会发得更厉害,其实这是在好转,是身体里的郁热外发的正常现象,是好事情。疹子全部发出来了,把热透完,这个病就好了。可是此时会有很多人看到发了一堆疹子,也不征求医生的意见就擅自把药停了,结果让热再次回到皮肤里面,时间一长就成了反反复复好不了的慢性病,真是好可惜。


治疗风水的经方一般是防己黄芪汤、越婢加术汤。


防己黄芪汤:       防己15克,黄芪30克,白术15克,甘草3克。水煎服。(剂量来源于《中医十大类方》,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这个方剂主要治疗的是下肢浮肿比较明显的风湿病,身体感觉困重,怕风,关节疼,特别是膝关节肿痛,难以屈伸。


越婢加术汤: 麻黄20克,生石膏40克,生姜15克,甘草10克,白术20克,大枣30克。水煎服。(剂量来自《中医十大类方》,具体用量请听从当地中医。)


这个主要治疗头面部浮肿,身体发热,小便不利,关节肿痛,舌苔白腻。(我个人认为此方可以治疗湿疹,因为麻黄和生姜都解表散热,生石膏清内热,白术燥土去湿,可以治疗水湿郁热引起的各类皮肤病。如需使用,请务必听从当地中医。)


那么再说说皮水的症状。皮水就是全身皮肤浮肿,一按下去就是一个小坑,因为这个水病不是风引起的,

所以不怕风。但是腹胀如鼓,敲起来嘭嘭响,也不感到口渴。治疗一般用防己茯苓汤。


防己茯苓汤:   防己15克、茯苓30克、黄芪15克、桂枝15克、甘草5克。水煎服。(剂量换算自《金匮要略》,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这个方剂主要治疗的就是水停留在皮肤表面,全身浮肿困重,舌苔白腻,小便不利,腹中胀满。

身体里的水增加的不只是体重,还有很多病

有风进入身体,让水湿不能代谢,那叫“风水”。如果身体里的水停留在皮肤表层,造成的全身浮肿,就叫“皮水”了。


这篇我们就讲那些停留在我们身体里的水。当然,它不是我们正常需要的津液,是不应该有的水,统称为“里水”。它包括:脏腑里的水、正水和石水。


心的五行本属火,如果有多余的水液停留在里面,水灭火,心阳顿时就变得很微弱。此时人就会没什么力气,心里很烦躁,睡不好觉,还会出现一个症状,就是阴肿。小弟弟妹妹们怎么了?那是因为心肾相交,都属于少阴经,心火没了,肾水就会很寒。而肾水生肝木,肝木也就寒了,肝经循经前阴,肝经湿寒弟弟妹妹们就肿了。所以以后如果碰到这种情况,不要一味地消炎,总想着生殖器的治疗方法,应该整体对照看看,是不是因为心里有停水了。


肝水是什么呢?我看胡希恕先生讲《金匮要略》的书里说,肝水其实就是我们说的肝腹水。 它的症状就是胁下腹痛,不能转身,肝里有水。但是因为这水没有伤及脾胃,所以还能产生一些津液,小便也可以断断续续地有。


肺有水是什么情况呢?就是浑身肿,小便困难,时不时地还会“鸭溏”(拉稀)。这是因为肺主气,如果肺有水,就会气行困难,浑身发肿。之前我们也说到了,肺气通过肃降分泌浊液到膀胱,变成小便,因此肺气不畅,小便就很困难。拉稀是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湿大肠也会湿,就不能生产出有形状的便便了

脾有水,就是脾湿了。肚子会比较大,四肢沉重,津液不能生化,口渴,浑身没劲。因为脾主肌肉,脾湿四肢的肌肉也会水肿,感觉很重。脾湿导致脾气不升,所以就会胀肚子。


肾有水,肚子大。但这个肚子是指下腹部,就是肚脐眼以下的地方,而且肚脐眼会突出、会肿。腰疼,因为肾在后腰的位置,肾有问题多半都会腰痛。肾气不能蒸腾膀胱,所以就不能小便,小弟弟会变得潮乎乎的,“如牛鼻上汗”。肾主水,为寒,因此脚会特别冷,可是因为肾有水是停留在身体下面的,所以脸并不肿。


五脏的水讲完了,那么在前文所说的水的病症中,正水和石水是什么呢?


正水的外在症状是喘。它其实是因为水停留在心的下面,就是差不多胃的部分。因为胃里有水,胃气上逆,把水往上推压迫了横膈膜,所以就会呼吸困难,就会发喘。

之前有个孩子发哮喘的朋友找到我,问我中医能治哮喘吗,我说可以啊,但是要因人而异,促发哮喘的原因有很多种。有可能是这种心下有水,有可能是因为咳嗽久了伤了肺阴,也有可能是脾湿胃逆,肺气壅塞。所以中医治病,不是看病名就能拿出药方,一定要根据各人的情况综合辨证。


我之前单位有个领导,他的孩子就是从小哮喘,非常厉害,一直在喷激素控制。后来孩子6岁的时候他们找了个中医,中医开了一个药方,就是水泼蛋,早晚空腹服,吃够100天就行了。他们回家想想反正也是食 疗,没什么副作用,就按中医说的吃了100天。后来哮喘就好了,小伙子现在20多岁了,再没犯过。

虽然我不知道孩子当时的具体情况,但是单纯从用的这个方子推断,这孩子肯定是因为久咳造成了肺虚,所以中医用鸡子黄(蛋黄)入脾胃经,补脾精增胃液,用鸡子白入肺经,滋补肺阴,这个病就好了。


因此如果家中有小儿患了哮喘,家长不要一味依赖西药,还是应该从孩子身体的根本查找原因,中医是完全可以治好的。


石水的外在症状是下腹部胀得像石头一样,硬硬的,但是并不喘,因为它的水在腹部下面,不会影响呼吸。


五脏之水、正水和石水,都是“里水”。在《金匮要略》里,有医治里水的一个方子,就是越婢加术汤(具体方剂见上一篇)。


黄汗,不是臭男人才会有的汗


《金匮要略》中记载:“问曰: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 脉自沉,何从得之?师曰:以汗出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黄芪芍药桂酒汤主之。”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身体流汗本应该是无色的,但是如果流出的汗液发黄,那就是有病啦!伴随着黄汗可能会出现如下症状:身体肿,容易发热、出汗,常常感到口渴,汗经常粘衣服,汗水的颜色是黄色的,脉很沉。


所以,不要以为自己长得帅爱干净,一天到晚地洗澡,身体就喷喷香,把男人的哈喇油的味道给洗掉了,其实结果恰恰相反呢!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在出汗的时候毛孔是完全打开的,若此时洗澡,就会有水从毛孔直接进入身体里

了。

因为水进入身体后,浸淫经络,卫气在身体的表层,卫气郁热身体就会发肿,营气在血脉里,营气郁热消耗津液,就会发渴。脾主肌肉,脾湿木郁,木主五色,入脾为黄,所以此时流出的汗液就变成黄色的了。


看到这里,大家就该明白,大汗过后立刻洗澡其实是非常不好的习惯,水会直接顺着毛孔侵入身体。这时要用什么方剂调理呢?黄芪芍药桂酒汤。


黄芪芍药桂酒汤:  黄芪25克,芍药15克,桂枝15克。这三味药,用醋1升、水7升合在一起,煮成3 升,然后每次温服1升。刚开始喝了会很心烦,等服到六七天的时候就好了。(药方及用法来自《金匮要略》,剂量换算而得,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那如果只是出点黄汗,张仲景先生至于把它写进《金匮要略》吗,他岂不是很闲?!


[if !supportLists](1)[endif]黄汗之病,两胫自冷,假令发热,此属历节。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在患了黄汗病后,小腿会觉得很冷,如果不冷,而是感到关节发热,疼痛,那就变成了关节炎。那是因为水把经络的热郁在里面,热不能外达,所以会出现外冷内热的情况。然后经络里的热又在不停地消耗津液,筋脉得不到津液的濡养失去弹性,时间长了关节就会发热疼痛。


[if !supportLists](2) [endif]食已汗出,又身常暮盗汗出者,此营气也。若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错,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一吃饭就出汗、一到晚上就盗汗的人,就是因为营气有郁热的缘故。这样的人,假如汗出了,身体反而觉得发热,并没有凉爽的感觉,时间长了他的皮肤一定会干燥起皮,要是老发热不止,那肯定就会长恶疮了。这是因为经络里的热,没有因为汗出而减少,时间久了,营血中的津液被消耗得太多,慢慢地血就会变得黏稠很容易淤积,形成了瘀血。血脉不畅,不能有效地滋养皮肤,皮肤就会干燥像出现龟纹。要是一直发热,血肉就会腐烂溃疡,发为恶疮。


[if !supportLists](3)[endif]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瞤,瞤即胸中痛,又从腰以上汗必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燥,小便不利,此为黄汗,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假如身体感到沉重,汗出了以后感觉稍微好点儿的人,时间久了就会胸中痛。腰以上经常出汗,但是腰以下就没汗,腰部和髋骨处感到很疼,就好像皮肤底下有东西似的。情况严重的人,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身体疼,烦躁,小便不痛快。这也是黄汗病的一种,要用桂枝加黄芪汤来调理。身体沉重是因为身体里有水湿,汗液代谢了一些水湿后,人会暂时感到轻松一些。可是这样下去,总是不停地出汗,血液就会变少,因为血液的生化其中一个就来自津液。肝藏血,血少了,肝必伤,肝气向上郁冲,就会发生胸痛。上半身出汗,下半身无汗。风木郁勃,经络鼓荡,就会腰髋疼痛,好像有东西在皮肤里。经络湿气过重,身体自然沉重,烦燥。脾湿肝郁,小便肯定不好。


这时候就必须用桂枝加黄芪汤了。


桂枝加黄芪汤:    桂枝15克、芍药15克、甘草10克、大枣12枚(撕开)、生姜15克、黄芪10克。水煎服。(药方来自《金匮要略》,剂量换算而得,请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药理: 姜、甘、枣温补脾胃,芍药、桂枝通经络而泻经络的热,滋补津液。黄芪通经络之气,以达皮毛。


最好的食用方法是,吃完此药后,再喝一碗热粥,帮着身体微微出汗,这样经络的湿热就可以被泻掉了。


你能想到腰髋剧痛无法行走的原因,也许只是因为出了汗以后就立刻洗澡吗?现在回想起当年在学校,就有很多小伙子总是莫名其妙地腰腿疼,现在想想,是不是和打完球立刻冲澡有关呢?中医让你出汗后别立即洗澡,不是养生,是治未病啊!出黄汗是病。

这叫气虚

气虚的症状和表现


气足,则人精力旺盛、活泼好动、身心健康;气虚的人则表现为意志消沉、四肢乏力、懒言怕动。体现在坐姿上也是一样。所以那些坐没坐相的人,多半都是气虚,身上没劲儿,腰背没力气,总爱往那儿一赖,一副欠打的样子。再看看人家气足的人,跟打了鸡血似的,整天雄赳赳气昂昂的,坐起来比我高半个头。气虚的人也不爱吵架,为什么呢?因为懒。吵架是体力活,太费力气了,气本来就不够用,怎么舍得拿来吵架?这些年,家人普遍反映我脾气变好了,学了中医就是不一样。其实是老娘气虚,吵不动了。气虚大便也是个问题。不是大便没劲儿排出来,就是排出来不成形。好多便秘的人就是因为气虚。别动不动吃什么粗纤维的蔬菜促进肠蠕动了,没有力气把大便排出来,吃啥都白瞎。要么就是拉稀,或者大便不成形。好多年都没有生产过有质量的便便了。再有就是气虚的人特别怕冷、怕风。你想啊,正气不足,怎么抵抗寒冷和风邪?


脾虚是气虚的根源

那这气虚体质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为什么和脾虚那么相似?说对了,因为气虚包括三个方面:肾虚、脾虚、肺虚。而脾虚就是根源。

[if !vml]

[endif]

脾的五行为土,肺的五行为金。土生金,脾是肺的老妈,所以肺好不好直接和脾有极大的关系。很多肺病都是用调理脾胃的方法进行治疗的。


脾气如果虚了,肺气肯定就得虚。


肾气呢?主要来源于肾精的转化。而肾精的来源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先天爹妈给的,二是后天脾的供养。脾将水谷精微转化为营养输送给肾。



因此,肾气好不好还是和脾有关,受脾气的直接影响。所以脾虚的人,直接的后果就是肾气虚了。那脾湿呢?当然也会有。因为脾气虚了,运化水湿代谢的能力就很差了呀,自然就会脾湿了。


所以气虚的人几乎都伴有脾湿的症状。舌相也非常相似。

[if !vml]

[endif]

有些人舌头没有齿痕,但是舌面干燥有裂纹,这就是脾气、胃气不足的表现。有些人舌头边缘有齿痕,舌苔厚腻,就是气虚加脾湿。


基本看到这种舌头,多半就可以判定体质为气虚了。有的朋友会问,你之前不是说有齿痕是脾湿吗?其实没有一个人是完全的单一体质,气虚加痰湿,或者瘀血加气郁都是非常有可能的。但是不妨碍你调理身体。从脾胃入手,第一除湿,第二健脾强胃,总是没有错。

[if !vml][endif]

      很多奇怪的症状,原因都是气虚

比如男子遗精:还有男子阴冷:女人梦交也是气虚,伴随以上症状而出现的自汗、脱发,心跳加快,失眠、阳痿,其实都是气虚引起的


这是因为中气不足,脾气无法正常升起,导致了肝气郁陷,疏泄不利,肾水寒冷,肾失蛰藏,还是循环出了问题。这时候要用什么药呢?可以试一下桂枝龙骨牡蛎汤。


桂枝龙骨牡蛎汤:    桂枝10克,白芍15克,炙甘草10克,生姜15克,红枣20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

(此计量来源于黄煌《经方使用手册》)。用水6碗,大火煮开后,小火煮30~40分钟,将水煮成3 碗,倒出早中晚温服。一天一剂。一般7剂为一个疗程。


药理:桂枝、生姜暖肝升陷,白芍滋养肝阴,炙甘草、枣补中益气,龙骨保精收滑脱,牡蛎收敛心神。



阴阳


舌质红,有两种情况,一是实热,二是虚热。[if !vml]

[endif]


牛黄解毒丸是清热解毒的良药,它专门治实热引起的各种热证。它的主要成分人工牛黄、大黄、石膏都是大凉的药材,专门清热。所以如果吃牛黄解毒丸一点儿没用,就说明他的慢性咽炎不是实热证。那肯定就是虚热了,也就是阴虚。


那到底什么是身体的阴阳呢?举个例子吧。阴就好像是锅里的水,阳就是水的温度。所以阴是物质,阳是功能。阴是有形的,在身体里的表现就是津液,阳是无形的,在身体里有一种气化功能。


所以阴阳哪个比较重要呢?都很重要,谁也离不了谁。但是阴是基础,如果阴没有了,阳也就不存在了。这样说,大家是不是就立刻“水壶灌顶”了?

好吧,再回到小胖哥身上,对于他这种阴虚型的慢性咽炎,要用什么药呢? 名医张景岳的“镇阴煎”。

镇阴煎:     熟地黄60克,怀牛膝6克,炙甘草3克,泽泻5克,肉桂3克(研末冲服),制附子6克(先煎)。


药理: 熟地黄入肝经,滋补肝阴;怀牛膝清热除湿,引药下行;甘草补中气;泽泻燥土泻湿;肉桂暖肝升陷;附子入脾经、肾经,暖水燥土,泻湿除寒。


研末冲服的意思就是,把其他药正常熬好后,用药水把肉桂末一起冲服吃掉。


每天一剂,7天一个疗程。先煎制附子半小时,再放入其他的药一起煎。药只煎一次,大火煮开,小火再煮

30-40分钟,6碗水煮成3碗水,分早中晚温服。

不仅限于慢性咽炎。只要是阴虚引起的病症,都可以用。


大家会发现,在这个方剂中滋阴的只有熟地黄(但用量很大),其他还有很多补阳的药物,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中医有个理念,叫作“阴阳互根”,意思就是阴里有阳,阳里有阴。所以如果一个人阴少得太久了,阳也会跟着慢慢地减少,都会低于正常水平。


所以一个真正的好医生,他在用药的时候,虽然以补阴为主,但一定还会再加一点儿补阳的药,让阴阳互长。


那么这个小胖哥用了药以后怎样了呢?困扰大半辈子的咽炎,三天就基本好了。


中医的体系,其实是哲学的体系。它很难用科学来进行分子解释,但是它就是可以用这种思维,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所以说,一个人要想成为一名好中医,他必须具备哲学思想,学会辩证和全面看待问题的思维。

      阴虚会得好多慢性病

我们先来说说阴虚的表现吧:


[if !vml]

[endif]


[if !vml]

[endif]


除此之外,头面部的症状比较多。

[if !vml]

[endif]


以上这些,统统都是阴虚可能会引发的症状,所以阴虚真的会让你变难看,痘痘啦,眼袋啦,脸上的“农村红”啦等等。不过,其中痘痘的问题比较复杂,也有可能是因为瘀血或者实热证,所以治疗好自己的痘痘之前,一定要判断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才能准确用药。


阴虚的人舌相怎样呢?舌质红,没有舌苔,或者是剥落苔。


那么为什么阴虚了,就会出现这么多类似“上火”的症状呢?因为人体的阴阳是互为生长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if !vml]

[endif]

阴生于上,而长于下。阳生于下,而长于上。

阴缺失了以后,就无法环抱住阳,阳气就往上飞,飞到了人体的上半部,这就是传说中的“虚火上炎”。

[if !vml]

[endif]

飘上去的火,灼烧了上面的阴液(肺阴和心阴),于是就出现了这种“上火”的假象,其实不是因为火真的多了,而是因为阴少了。所以千万不能用单纯的泻火药,这样做,不但调理不了原先的“虚火”症状,反而会伤了阳气,让阴阳损失得更惨重。此时要做的是补充阴液。


肺通咽喉,所以肺阴缺失就会有慢性咽炎,常发扁桃体炎,干咳。心开窍于舌,心阴缺失,所以就会常年口腔溃疡。同时还会五心烦燥,头热面红,总是反复长痘痘。


我的大姨妈去年冬天口腔溃疡,持续几个月都没有好,到医院治了好多次,开的都是泻火的中药。结果人越吃越虚,一点儿力气都没有,溃疡也没有半点儿好转,后来还引发了胃寒。我再三跟她讲这是虚火,要补阴,结果她根本不相信我。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从小学习就不好,我们家里连我妈都不相信我,更何况我大姨妈。每次我朋友来找我看病,我妈总问我,你就骗人不骗钱吧!


这里就简单讲下虚火和实火的区别:虚火一般引起的都是慢性病,来势比较缓和,同时还会常年伴有一些其他的阴虚证状;而实火来势凶猛,病势急,比如晚上猛吃了一顿羊肉或者烧烤,第二天就满嘴泡,这就是典型的实火。


我曾试过两个补阴的方剂。其一是调理孩子阴虚的药方。

配方:生地6克,薏苡仁9克,石斛6克,沙参6克,麦冬6克,山药6克,莲子肉6克。熬水40分钟,每天喝两小杯。


其二是调理成人阴虚的药方。


配方:生地9克,沙参9克,麦冬9克,枸杞子9克,石斛6克,当归3克,猪龙骨(猪脊椎骨)一节。煲汤服用,一周即可。


另外还有一种中成药——六味地黄丸。这个千古名药,一直都被误解和误用了好多年。这个方子其实最早是宋代名医钱乙,配好专门给小儿服用的补阴方,效果好、无副作用、绿色环保无添加。结果现在基本都被上年纪的男人用来治疗阳痿和早泄了。


所以六味地黄丸小儿能服用吗?当然可以啊,太可以了,这本来就是为孩子准备的嘛!我上次看到过一篇中医史欣德女士写的文章,其中讲到这种药的儿童适应症,我觉得讲得很好,摘录如下:


“适合服用六味地黄丸的小儿有如下特点:偏瘦、好动、入夜睡眠不安,刚入睡时满头出汗,平时喜欢肉食,高热时易抽筋,大便干结,小便频数,舌嫩红偏胖大,舌苔薄少。(中医辨证属于肝肾阴虚。)


小儿服用一般1周为一个疗程,如果症状无改善则停用,如症状有缓解,可以再服一个疗程。”

那成人也能服用吗?当然可以。只要符合上面说到的阴虚证状,都是可以用的。用的时候,可以把肉桂磨成粉末,然后每次用3克,与六味地黄丸一起服用。它起的作用是引火下行,可以让补阴的效果更好。那成人要吃多久呢?也是一个样,看疗效决定疗程。不过中药丸性缓,有时候吃完两个疗程后停一停,给身体一个吸收和恢复的时间。

      阳虚


其实,这篇我们不是要说阴寒,而要说一说阳虚。阴寒比阳虚寒的程度更厉害一些。


阳虚就是阳少了,但不是代表阴多,这个上几节体育课的时候已经跟大家说过了。所以,如果有人问大家中医是谁教的,你们就说是体育老师。


好了,那再复习一下阳虚的柱状图。这时候就体现出理科生学中医的优势了,居然把阴阳图曲解为柱状图,我敬自己一杯。阳少了,这时候会有什么表现呢?身体怕冷,下半身尤其怕冷。尿频尿急,尿不能等,这个通俗点可以理解为,你的身体温度低了,火少了,身体里的水都没有办法气化,然后就只能变成尿了。其实中医的原理是肾寒,所以固摄能力变差,小便次数就自然变多了。阳虚还会胃寒,常常吃点冷东西,就胃冷、胃痛,用热水袋捂一会儿感觉会舒服很多。

阳虚还有其他很多症状,比如后背发冷,手脚冰凉,宫寒,痛经,白带如清涕,容易拉肚子,等等。我们来看看阳虚的人的舌相:

[if !vml]

[endif][if !vml]

[endif]



人体的阳是怎么生出来的呢?它就是从阴中怀抱着的这个肾气生发出来的,所谓阴生阳,它是整个身体的阳根。


如果肾气充足,阳气就生发得很好,如果肾气不足,阳气就是生得很弱。[if !vml]

[endif]

这时,右边的阳就扁了,道理其实和柱状图的意思一样。所以看懂了这张图,我们就可以明白,要想补阳,必须得补肾气。肾水温暖,肾气才能把阳气生发得好,所以补阳最好的药就是肾气丸。


别一听肾气丸,就往下半身的生殖器想,以为只有男人才要用,根本是两回事。明白了阳虚的道理,就知道无论男女老少,只要是人,都可以补肾。


肾气丸: 地黄、山茱萸、薯蓣、茯苓、桂枝、泽泻、附子、牡丹皮。(《黄元御药解》)


肾气丸中的八味药就是这样工作的:附子和泽泻让肾温暖起来,肾气开始生发,然后肾水生肝木,肝木生心火。为了让阳气这点儿火烧得旺一点儿,所以它用了四味药来助肝气的生发,就像烧火,不是从外面抱火球往炉子里扔,而是不停地加柴火。木头多了,火能小吗?


肝随脾升,脾不升肝就不能升,所以再用茯苓把脾升起来,以帮助肝木。如此,阳气就生发得更快、更强、更好了。


古人用药,绝不会阴虚只加水,阳虚只补火,运用的都是阴阳互生、五行相生的哲学原理。


所以,别一提肾气丸眼神就怪怪的,人家其实可正经了,只是生发阳气而已,别想多了。肾主生殖,肾气足了,当然小弟弟也会好用。这个只是肾气足的一个表现罢了。

如果是像我老妈那样胃寒的人,在胃痛时可以吃温胃舒颗粒或者附子理中丸。这两种药都是温暖脾胃的,吃过后胃很快就不痛啦!

直到大学毕业后的若干年,我的屁股和大腿上的冻疮才慢慢地消失。也直到学了中医以后,我才知道为什么我会这些部位长冻疮——因为我的身体太寒,血液不流通,所以才会生疮!


我的这种体质,用阳虚定义就太谦虚了,是比较典型的阴寒——四肢厥冷,脉微弱,精神萎靡,特别怕冷,这些所有的症状都要比阳虚更厉害。


这种情况下,如果吃肾气丸,效果也不会太明显,要吃四逆汤才有用。四逆汤就是治这种阴寒引起的冻疮,四肢常冷,大便稀溏,不想喝水却总是小便清长的方剂。


四逆汤: 附子15克,干姜10克,甘草10克。(剂量摘录自《中医十大类方》,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药理: 药方中的附子入肾经温补肾阳,生发肾气;干姜入肝经,暖肝升陷;甘草温补脾胃。

这是回阳救逆的急方,因为这三种药都是辛热的,所以不适宜长期服用,7天就可以了。如果症状没好彻底,就隔几日再服7天。


之所以要把这药方拿出来说,是因为它可以帮助大家了解一下附子这味药。学中医肯定要学用药,但是现在有很多药都被夸大和曲解了,所以我们要慢慢地学习和了解用药的真相。



都说附子有毒,现在到药房几乎买不到这味药,一定要医生的处方才行,而且剂量还不能大,基本超过10 克就买不到了(所以为安全起见,具体剂量还请协商当地中医)。


附子之所以被认为有毒,是因为它含有乌头碱,乌头碱有毒。但是乌头碱不耐热,只要煎煮的时间长一

点,毒性就会大大降低。所以,煎有附子的药时要先煎附子,一般10克煎40分钟,20克煎1个小时。另外附子和干姜、甘草搭配,可以大大抵消它的毒性。在张仲景先生的《伤寒论》中,一般有附子的方剂都有甘草,所以这些药方的煎煮说明里,都基本没有要求一定要先煎附子的。


有一种说法,说中医只能治慢性病,不能救急症。那是因为能救急症的药一般都有剧毒,比如砒霜。因为偏性越厉害,纠偏的力量才会越强,所谓竣剂。而现在的医生已经不再用那些有毒或者药性很烈的药物了,只用一些性能温和的药,所以对于某些急症重症,就达不到一剂而效这种神奇的境界。


我们真的失传了太多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东西,包括自信。


除了四逆汤,我还试过另一个调理冷痛很好的方剂——当归四逆汤,它调理因寒而导致的痛症效果很好, 比如痛经、头痛、牙痛、关节冷痛和腹痛,有温经止痛的功效。


当归四逆汤: 当归15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北细辛10克,炙甘草10克,大枣30克。(剂量摘录自黄煌《经方使用手册》,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大火煮开,小火再煮40分钟,5碗水煮成2碗,早晚温服。


细辛有小毒,古人有“辛不过钱”的说法,但那是指直接服用散剂,汤药不受此限制。这药7天为一个疗程, 用完后观察症状,如果症状明显改善或者消失,就可以不再服用了(为安全起见,具体剂量还请协商当地中医)。



 “玉女煎是我初学中医时在某本书上看到的,当时抄的方子也不知道被我扔到哪里去了,反正好像是滋阴的。自以为阴气重一点儿就能把“姨妈”留住了,然而并无效果。


首先我的整个舌头呈暗紫色,而且在舌面上还有深紫色的瘀点,舌边缘有齿痕,舌苔白腻。舌下静脉粗大隆起,呈黑紫色。


这些提示我们以下几个信息:舌面暗紫有瘀点、舌下静脉黑粗,代表有瘀血;舌边有齿痕,代表气虚;舌苔厚且白腻,代表有寒湿。显然,我并没有阴虚,所以吃滋阴的药没用。我之前说过,如果有湿,一定要先除湿,因此我最先吃了温胆汤。因为我是寒湿,就把温胆汤中的竹茹去掉了(竹茹性寒,为清热的药)。


吃了大概15服后,我的症状并没有太大的改善,所以我想我的问题应该主要不在湿,而在瘀血,但除湿必须是第一步。我整理了一下我当时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点:

[if !vml]

[endif]


尤其是黄褐斑和满脸此起彼伏的小痘痘,让我悲愤交加。我这把年纪了,时不时地在脸上冒几颗红痘痘,主要看气质也没用。

调理瘀血是为了“姨妈”,也是为了我这张大脸。既然基本可以确定是瘀血症,我就披星戴月地翻书,找到了一款去瘀血的经方:桂枝茯苓丸。


桂枝茯苓丸:

桂枝、茯苓、丹皮、赤芍、桃仁各15克。(剂量摘自《经方使用手册》,请协商当地医生开药。)


药理: 桂枝暖肝升陷,茯苓祛湿,丹皮疏肝行瘀、赤芍、桃仁活血化瘀。

为什么方剂中的药大多都是入肝经的呢?肝藏血,主疏泄,所以治血病肯定要调肝。那些月经不调的朋友一定要记住这个知识点。另外,这种排瘀血的药,月经期间一定不要停,吃了排瘀效果更好,因为瘀血就可以随着月经一起排出体外了


那这个简单的小方子有用吗?答案是必需的。我吃了差不多有两个月,感觉到身体慢慢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首先是姨妈量变多了,有更多黑色的血块排出,而且姨妈基本能持续到第四天早晨了。


其次,从服药一周后开始,我的大脸上就再没长过痘痘,斑也淡了很多。朋友们都说我看上去更年轻了。


另外还有一个附加现象,就是我怕冷的问题改善了很多。以前夜里温度在10摄氏度左右的时候,我就必须灌热水袋过夜了。否则到了早上,被窝里都冰凉冰凉的,仿佛从未有人睡过。但现在即使零下,我也只需要先用热水袋暖个被窝,然后睡觉的时候就把它扔出去。一夜温暖。


这是为什么呢?怎么调理瘀血,阳虚的问题也解决了大半?那是因为我先用祛湿的办法让身体的循环开始正常转动起来,脾气升起,气虚有了改善。然后再活血化瘀,让血液比较畅通地流动,这样气就终于可以把血输送到我的身体末梢,手和脚自然就暖和起来了。


我脸上的痘痘和斑,还有越来越少的月经量,既和脾湿导致的脾气不升、肝气郁结有关,又与瘀血寒凝有关。所以每个人的体质都不是单一的,常常混杂好几种。但是别着急,治病的时候抓主症为先。


借用中医的一句话:瘀血生百病。这话真不是夸张的。

再讲一下如何判断瘀血证。除了看舌头外,我们还可以根据以下症状来确定是否瘀血:

[if !vml]

[endif]


结合舌相,再加上有个两三个症状,就基本可以确定是否有瘀血了。而女性还可能会有乳腺增生、痛经、闭经、月经量少、不孕症和子宫肌瘤等情况。


那瘀血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主要有几种:一是手术过后,二是寒凉,三是外伤,四是生气,五是气虚。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女性朋友都有瘀血症状的原因了:生孩子恶露排不尽会有瘀血;从小爱美穿得太少,体质寒凉会有瘀血;小心眼儿爱生气会有瘀血;减肥啦,不爱动啦,不好好吃饭啦,造成气虚会有瘀血;等等。


那怎么办呢?上一篇给了一个方子:桂枝茯苓丸(是汤药,用水煎)。里面的桂枝、芍药、牡丹皮、桃仁都是调肝的,茯苓是祛湿的,因此比较适合有湿的瘀血证。古人本来将这一方剂用于腹部有肿块且漏下不止的痛症,后世将其使用范围扩大,只要是瘀血证都可以使用。所以子宫肌瘤并伴有月经量大的情况可以用桂枝茯苓丸进行调治。


但这篇要介绍的这个方子,比桂枝茯苓丸的应用还要广泛,应对的病症也更加复杂,这就是经方——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是四逆散和桃红四物汤的加味方,组方如下:


血府逐瘀汤:    柴胡10克,芍药10克,枳壳10克,甘草5克,桃仁15克,红花5克,当归10克,川芎10 克,生地10克,桔梗5克,牛膝10克。水煎服。(剂量来自《中医十大类方》,请协商当地中医用

药。)

总共11味药,有7味都入了肝经,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因为肝藏血,治疗血证一定离不开调肝。所以这个方子活血化瘀的效果特别好,能治多少种病症,完全超出大家的想象。


眼病。(只要眼睛里有血丝、血栓和出血) 头痛、腹痛、腰背疼痛、三叉神经痛。

失眠。(尤其是入睡困难,夜里11:00到凌晨3:00的无眠症) 反复发作的慢性皮炎、慢性荨麻疹、湿疹、紫癜。

心绞痛、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妇科疾病:闭经、痛经、不孕症、经少。

有一个问题一定要注意,就是血府逐瘀汤只能治疗因瘀血而导致的上述疾病,而不是代表只要这些病,血府逐瘀汤就一定能治。所以,在用药前首先应该辨证,通过上面列举的一些瘀血证状及舌图,来确定是否有瘀血,是否可以使用这个方子。


首先,我们看一下脾在人体内的作用:

[if !vml]

[endif]


那么脾虚会有什么症状呢?

[if !vml]

[endif]

[if !vml]

[endif]


这是脾虚的几个最常见的表现。那么脾湿是怎么来的呢?

那我们就要看看脾是具体干什么工作的。它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是运化水谷精微,就是我们吃下去的食物。二是运化水湿,就是代谢我们身体里的液体。


如果吃得太好,太过油腻,会伤脾,因为脾要运化掉那么多的油腻食物,真的累死了。什么对脾最好呢?就是小米粥,小米粥,小米粥(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同样,如果身体里的水液太多,脾来不及运化代谢,时间一长就自然形成了脾湿。湿气淤积在身体里久了,就变成了黏稠的痰,脾湿又升级变成了痰湿。所以有一种体质叫作痰湿体质。


脾湿的人,舌质淡红,舌苔白厚,就是寒湿;舌质暗红,舌苔黄腻,就是湿热;舌头边缘通常有齿痕,那是因为脾湿后舌头变胖了,卡在牙齿上,时间久了就有了齿痕。


清朝神医黄元御在给病人看病时,一看他的外貌、体形和舌苔,再把个脉,就基本可以判断他是否患有脾湿了,所以中医特别强调要面诊。经常有朋友打电话问我各种病怎么治,我都无法回答,因为看不到本人,光是听症状或者病名,是很难准确辨证施治的。


讲到这里,大家一定等急了,“快点儿把解药交出来!”好吧,我这就介绍一个《伤寒论》里祛湿健脾的经方,叫“温胆汤”。大家可以喝,也可以用来泡脚。脾湿严重或者脾胃虚弱的人,对汤药吸收的效果有时反而不如泡脚好。


温胆汤:   半夏15克,茯苓15克,陈皮15克,甘草5克,枳实15克,竹茹10克,大枣15克(撕开),生姜15克。(如果泡脚去大枣,此方计量来源于黄煌教授的《中医十大类方》。)


药理: 半夏是降胃气的;茯苓健脾除湿;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甘草补中;枳实泄满而祛湿;竹茹降逆止呕,清热除烦。此方最好连续服用10-15天。


这个方剂不但祛湿,而且还有一个特别的效用,就是安神。尤其是针对那些因为紧张而出现的症状。比如孩子面临考试了,压力大,就会出现头晕、恶心、失眠,甚至其他各种各样的奇怪感受,这时用温胆汤就有特别好的效果。因为痰湿生怪病。这个方子在古时候经常用来治神经症的。(看看我们治神经症的药,无毒无副作用,老少咸宜,用了都说好,关键是口味好。)


这里特别说一下,红豆薏米汤虽然除湿,但不是对所有人都适合,因为薏米仁是凉性的,对于脾胃虚寒和有寒湿的人来说,长期食用,胃会更寒。中医讲究的是辨证,没什么补药是对所有人都适合的,千万别盲从。用除湿的方法治疗咳嗽和小朋友装病

医案一:

[if !vml]

[endif]

除此之外,面部还有油光,大便不成形。其他还真的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就是干咳。从舌头来看,舌质很红,苔黄,应该是湿热。当你不能明确判断是什么问题的时候,先调理脾胃肯定是没错的。


我给她的方剂就是温胆汤。我给她的建议是泡脚(去红枣)。药材熬水,大火煮开后小火煮30分钟,滤掉药渣,兑入热水泡脚,最好早晚各一次,每次20分钟。

医案二:


舌质淡红色,有厚腻的白色舌苔,并不黄,所以虽有脾湿,但不是湿热,是寒湿。


好吧,依然是温胆汤。为什么还是温胆汤呢?一是因为调脾胃是根本;二是小朋友的症状是“自觉”症状,多因精神焦虑引起。可能是在学校被老师批评,或者学习压力大产生的。痰湿生怪病,所以很符合用除湿的医理。


因为他是寒湿,所以就把竹茹去掉了。竹茹虽然泄湿,但也有清热的功效,在治疗寒湿中可以不要

另外,这篇要特别介绍一个祛湿的方子——五苓散。它的功效为:治口渴、吐水、腹泻、汗出和小便不利为特征的水湿病。尤其可以治疗妊娠孕吐,主要表现就是怀孕后喝水吐或不停地吐口水。很多孕妇给我来信,问如何解决怀孕后总是吐口水的问题,这个方子应该相当对症了。


五苓散: 猪苓20克,泽泻30克,白术20克,茯苓20克,桂枝15克。(剂量来源于《经方使用手册》,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脾气不好,不是有个性,那是有病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般脾气不好的人都是气郁体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肝气郁结。


肝在志为怒。为一点儿小事就生气的人,就是肝气不舒,其实这是一种病态。肝的五行属木,脾的五行属土,木克土。


肝气太过克伐了脾气,所以爱生气的人,我们说他是“脾气不好”,就是这个原因!肝的五行属木,所以肝气最好的状态就是升发与条畅,最怕的就是不舒与郁结。


长期的焦虑、压力大、担忧都会慢慢形成气郁的体质。肝在人体主疏泄,所以肝气郁结的人还很容易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月经不调和各类肿瘤。尤其是那些爱生闷气的人,生病概率翻倍。



因此,生气的时候,中医主张发泄或者说出来,不要让这些不好的情绪藏在体内,变成病灶。


能吃能睡的小胖子,通常脾气都很好;反倒是一些小瘦子,怪头怪脑的,动不动就生气了。可是孩子们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们长期学习压力大,很多时候又无从诉说,时间积得久了,就容易得气郁。气郁的人,舌头一般都是红红尖尖的。常有的症状就是:口苦口干,胃口不好,恶心爱打嗝,很容易心跳加快,肋骨下面常常感到胀痛,失眠。另外,长期精神压力大,情绪焦虑,反应在身体上还比较常见的症状有胃痛、胃溃疡问题,主要表现就是一到吃饭就胃疼,或者吃完饭就胃疼。


针对这种因为肝气不舒引起的焦虑症、胃痛、胃溃疡,我试过两个很好的方剂:“舒肝和胃丸”和“黄芪建中汤”。

“舒肝和胃丸”按照说明书服用即可。

黄芪建中汤: 黄芪6克,桂枝9克,白芍18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12个(掰开),饴糖30克。用法: 将前六味药熬好,去渣滓,然后放入饴糖融化,分为5杯,每天早晚各服用1杯。

这个方剂特别简单,黄芪是补中益气的,桂枝暖肝提升肝气,白芍滋补肝阴,甘草、生姜、大枣补中健脾。我有个小侄女,高中二年级,常年学习压力大,心情烦躁,胃口不好,一吃完饭就胃疼。结果用了这个方子7服,好了!现在整个人的心情也大不一样了,开朗了许多。

所以健康的孩子不会脾气坏。 请记得这句话。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088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15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361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099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0,98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63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8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75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40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18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05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190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50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52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51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3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