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写作社群第26次作业,我又拖到了作业雨的前一天才开始写,不过这次比上个星期好一些,最近几天都在构思这篇文章要写的内容。上个星期的文章就有点尴尬了,晚上10点坐在电脑面前,第二天就是作业雨了,不是很明确要写什么,最初想的是注意力的主题,最后挣扎了7、8个小时后,按时交上了作业,但写了一篇之前完全没想过的主题。
通过这次漫长的挣扎过程,我的收获是,只要选定了一个提笔开始写的点,就不要给自己写不下去就不写的选择,不断的思考这个点与自己的关联,通过一个点联想到其它的点,理清其中的逻辑,耐心的反复修改后,还是能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甚至是之前完全没有任何思路和灵感的状态下能写出满意的文章
我还发现,自己不知不觉进入了一种写作难产的状态,最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根源
写作的初心
今年2月份加入007写作社群,也践行了200余天了,累计输出了6万多字。在这段践行公开写作的日子里,起初是逼迫自己去默默的输出,直到5月份才第一次分享了一篇自己在简书上公开的文章,让身边的朋友知道写作这件事。有意思的是,大家的好奇心让这篇文章的阅读量到现在还保持在最高
迟迟不在朋友圈公开自己的文章,可能主要原因是当时觉得写的不好。今天来复盘的话,我还发现一个好处,期初挣扎的写了3个月,都是写自己相信的东西,逼自己去把想到的那些东西表述得尽量清楚,把自己混乱的逻辑理清楚,是打磨自己价值观的过程。
可以说这是为自己而写的3个月,虽然文章写得一般,但我只专注于对不对,是否我真正相信,这种真诚的写作态度让我每次完成一篇文章后都觉得很爽。自己在写作中的成长也能从社群战友的反馈中逐渐感受得到,公开写作的目的就是想方设法的获得真实的反馈,而写作社群的反馈比朋友圈要有价值得多,这也是我不急于分享到朋友圈的原因之一。
如果没有想清楚自己去做一件事的真正意义,吃亏的是自己,吃亏了也不自知。关于写作对我的意义,就是不断的打磨我的价值观,让自己想得更清楚,说得更明白。很可能在很长很长的时间里,这都是我写作的最重要的目的。我得先为自己而写
动作变形
发表朋友圈后,会获得一些身边人的反馈,让自己觉得文章好像还真是对别人有些启发和用处,给了自己继续写的动力,还欣慰自己坚持做了几个月的事情是有价值的。其实写作最终是一种高效的社交沟通方式,写对别人有用的的文章是公开写作的关键价值所在,我也清楚这点。
坚持践行了3个月的公开写作后,我在朋友圈发表了自己满意的文章,在身边战友的鼓励下,提升了每周写文章的数量。感觉自己越来越能写了,也对写作越来越有信心了。
5、6月份写了不少文章,我习惯性的会打开简书,目的是去看最近一篇的阅读量,在最近一段时间有没有增加。就像有人会不由自主的去打开微信朋友圈,不由自主的查看股市涨跌一样。
我会先在写作社群发表文章,然后在朋友圈发表或在其它途径发表,我想知道不同的途径有多少人会阅读我的文章。有时候突然阅读量猛增几十,但我并没有把文章分享到新的渠道,这样的事都会让我困惑,想去寻求答案。我会不由自主的特别在意文章的阅读量。
在写文章时,我每次都会被一个问题打断思路,我写了多少个字了呢?我希望自己的文章控制在1200到1500字左右,这是我站在读者的角度考虑的。如果我一周要写5篇文章,那这个字数是个共赢的局面。
打开一篇别人的文章,如果少于800字,我内心会主观的觉得作者没有认真对待写作这件事,对读者很可能是没有用的。
如果是3000字以上的文章,我觉得对方没有充分考虑读者的注意力的宝贵,一个思想高深的写手会让读者觉得看不够。而人微言轻,那普通人公开的文章不控制自己的字数就是没有用心去精简,哪有那么多干货。
这些内心的盘算真是现在认真回想后才发现的,逻辑本身有问题,但更严重的是我不自觉的形成了一个误区,我被一个标准绑定了。那就是公开写作就是为别人而写,要对别人有用。
我认为目前写作动力缺失、难产都是这个误区导致的,能持续写出对别人有用的东西,其结果就是积累自己的影响力,而写作对于一个人其实是有清晰的进阶阶梯的,一环扣一环。
对于一个刚开始写作的人,第一阶段是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就是我加入写作社群的前几个月一直在做的事;第二阶段是输出自己的价值观,这其实是我现阶段踮起脚才够得着做的事,通过输入、处理、输出,打磨、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前两个阶段我认为都是为自己而写,目的是想清楚,说明白。第三阶段才是积累自己的影响力。
第二阶段的着重打磨价值观,可能是一个很长的阶段,若直接跳过这个阶段,那很多事情自己是没想清楚的,逻辑也有问题,写的东西首先自己很可能半信半疑,那怎么能让别人真正受用呢,没有能力去做一件事,还要装作能做,那结果就是动作变形了。
调整焦点
进入7月份,之前的写作节奏有所打乱,我只写了5篇文章,字数也不再控制在之前的标准内,3篇都超过了2500字,说实话当时觉得写得挺爽的,但还是会担心消耗别人太多的注意力,或者对别人没有用,所以心有余悸。
看吧,我就是一直在装,真是挂在墙上就很难下来了,就算我从复盘文章中重新体会到了写作的满足感,甚至读者的反馈也不错,我还是没有及时发现自己跳入了一个坑里,必须要爬出来才能继续向前。我真正应该做的就是不断的复盘和打磨自己的价值观才对呀
7月最后一周,我写了一篇自己如何养成阅读习惯的复盘文章,之后通过认真的思考,我发现自己并没有养成阅读习惯,我只是觉得阅读很重要而已。我意识到自己可能正在被一些内心深处的欲望和目的驱使,让自己敢于去写一些自己都没想清楚,或者不相信的内容。这让我开始反思写作的意义。
最近我在《7年就是一辈子上》发现了李笑来老师早期的一个博客网站,里面有大量他当时公开写作的文章,大部分是下面这个样子的,这些和我们通常看了后恨不得背下来的那些优质长篇文章是不是区别很大呢
这些短文其实都在表明自己对一件事,一个观点,自己所见所闻的价值判断,都是在输出价值观,我想,像笑来老师这样已经有能力积累影响力的人,也不敢停下对自己价值观的打磨和输出,更何况是我这样普通的写作践行者了
现在我不会再鄙视那些短文,而是开始羡慕那些能简明而要把事情说明白的人。也不在吐槽那些长文,不写到自己真正想明白且表述清楚的地步,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有的人一天可能会发表几篇文章,有长有短,那很可能是在同时思考很多问题,不想清楚就难受。
有些人能持续高质量的输出对别人有用的文章,有的些人能用不同的写作方式和风格来写作,不同的人,写作对于自己的意义是不同的,我们都在用心的写,但更重要的是清晰的定义现阶段写作对自己的意义。想清楚了才能不断调整自己的焦点,从写作中不断获得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