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看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069)】栗瑞英、郜佳倩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陈列的外国传教士约翰·马吉拍摄南京大屠杀用的摄像机:
1937年12月13日,每一个中国人永远不能忘记的日子。
这一天,侵华日军攻占了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南京大屠杀是侵华日军公然违反国际条约和人类基本道德准则,是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无数暴行中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一例。
这架16毫米的贝尔牌摄影机,是美国教会发给在南京工作的牧师约翰•马吉记录工作用的。
约翰•马吉(John Magee),美国传教士,1884年出生于美国一个律师家庭。马吉在耶鲁大学和麻省剑桥圣公会神学院毕业后,1912年作为牧师被美国圣公会派往中国传教。到达中国后,他在美国圣公会的南京道胜堂作传教士。
南京大屠杀期间, 约翰•马吉与其他留在南京的外籍人士一起救助和保护中国难民。他冒着生命危险,用摄影机悄悄拍摄了长达105分钟的1-12号胶片,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唯一动态影像,是证明南京人民曾承受的残忍虐待的物理铁证以及南京死难者影像的唯一实物。
“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展开对中国全面侵略。同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日本侵略军在上海及周边地区展开淞沪会战。战役初期,日军对上海久攻不下,但日军进行战役侧翼机动,11月5日在杭州湾的全公亭、金山卫间登陆,中国军队陷入严峻形势,战局急转直下。
1937年11月8日,蒋下令全线撤退,四天后上海失守,淞沪会战结束。
上海被日本占领后,日军趁势分三路急向南京进犯。
1937年12月1日,日军攻占江阴要塞,同日,日军下达进攻南京的作战命令,南京保卫战开始。
1937年12月2日,江阴防线失守,中国海军主力第一舰队和第二舰队在中日江阴海战中被全数击沉,作为南京国民政府唯一一道拱卫京畿的水上屏障失守。
1937年12月10日,日军发起总攻。12月12日唐生智下达突围、撤退命令,中国军队的抵抗就此瓦解。
日军早在攻入南京之前就开始对南京周边地区的狂轰滥炸。1937年11月,日本陆军航空本部通过了《航空部队使用法》,其中第103条规定:“战略攻击的实施,属于破坏要地内包括政治、经济、产业等中枢机关,并且重要的是直接空袭市民,给国民造成极大恐怖,挫败其意志。”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第一次明文规定可以在战争中直接以平民和居民街道为目标实施空袭,突破了战争伦理的底线。
占领南京后,日军就开始了大屠杀。
12月15日(日军占领第3天):已放下武器的中国军警人员3000余人,被集体解赴汉中门外用机枪密集扫射,多数人当场遇难。负伤未死者亦与死者尸体同样遭受焚化。夜,解往鱼雷营的中国平民及已解除武装的中国军人9000余人被日军屠杀。又在宝塔桥一带屠杀3万余人,在中山北路防空壕附近枪杀200人。
12月16日(日军占领第4天):位于南京安全区内的华侨招待所中躲避的中国男女难民5000余人,被日军集体押往中山码头,双手反绑,排列成行。日军用机枪射杀后,弃尸于长江以毁尸灭迹。5000多人中仅白增荣、梁廷芳二人于中弹负伤后泅至对岸,得免于死。日军在四条巷屠杀400余人,在阴阳营屠杀100多人。
12月17日(日军占领第5天):中国平民3000余人,被日军押至煤炭港下游江边集体射杀。在放生寺、慈幼院避难的400余中国难民被集体射杀。
12月18日(日军占领的第6天)夜,下关草鞋峡。日军将从南京城内逃出被拘囚于幕府山的中国难民男女老幼共57418人,除少数已被饿死或打死,全部用铅丝捆扎,驱集到下关草鞋峡,用机枪密集扫射,并对倒卧血泊中尚能呻吟挣扎者以乱刀砍戮。事后将所有尸骸浇以煤油焚化,以毁尸灭迹。此次屠杀仅有一人被焚未死,得以逃生。大方巷难民区内日军射杀4000余人。
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等方式杀害者达30多万人。
美国牧师的证词
直接下达大屠杀命令的是日本朝香宫亲王,但此人由于其皇族身份,居然躲过了之后的东京大审判,松井石根代替他成为了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
时至今日,日本举国上下基本不承认发生过南京大屠杀,很少一部分人承认有过南京大屠杀,但是他们认为屠杀人数只有区区1万军人,远远没有我们所考证的30万人之多。
历史事实不容否认。
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在南京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期间,马吉担任了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主席和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委员,设立难民伤兵医院,参与救援了20多万面临被屠杀的中国人,与20多位坚持留在南京的西方人士一起,谱写了一曲动人的人道主义乐章。
1938年1月下旬,南京城处于日军严密管控之下,市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拥有人道主义和极具善心的约翰•马吉意识到,必须要向全世界揭露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让世界人民知道其丑恶嘴脸,把摄有南京凄惨状况的胶片对外公布,否则这将是南京人民遭受的惨绝人寰的无妄之灾。
他找到当时担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总干事的乔治•费奇。费奇当时负责安全区内药品和食品采购,经常需要往返于南京和上海之间,不容易引起日军注意。
约翰•马吉将1至4号胶片盒委托给他。费奇铤而走险将胶片包好缝在了大衣里,躲过日军盘查,成功将之带离南京。至此那证明侵华日军的铁证成功保存,只待它在重现于世以告南京大屠杀中枉死的簇簇冤魂安宁。
1946年7月,远东国际法庭进入了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检方举证阶段,亲自记录日军暴行的美国牧师约翰马吉登场了。
约翰·马吉:
约翰·马吉当庭展示了他拍摄的这105分钟反应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动态影像,举世震惊,该铁证影像被称之为马吉影像。
法官问道:“你发誓你所说的证词都是真实的吗?”
马吉说:“我发誓!1912年到1940年我在南京担任传教士,我亲眼目睹了这场灭绝人性的大屠杀。”
法官接着问马吉:“1937年日本占领南京后对中国百姓做了些什么?”
“当时太恐怖了,日军进城后屠杀就马上开始了,日本军人要么单独行动。要么30多人一起,每个人都好像掌握着生杀大权。然后他们马上开始有组织的残害中国平民,我看见一群人被拖出去乱枪打死,主要用步枪和机枪,我还知道一个学校好几百人被杀害了。一个女人告诉我他的丈夫被绑住双手扔进水塘,日本兵不让她救自己的丈夫,她的丈夫在她面前活活淹死了。”
“假如再活一次,还是要为中国人服务”
1953年,约翰•马吉在匹兹堡去世,留下这样的遗嘱:“假如再活一次,还是要为中国人服务,中国是我的家。”
马吉去世之后,马吉影像下落不明。日本右翼分子开始叫嚣这是鬼片,不承认马吉影像的存在,也就不承认发生过南京大屠杀。
1991年,南京大屠杀受害者同胞联合会在纽约成立,总干事邵子平第一时间想到了要搜寻马吉影像。邵子平联系上了马吉牧师的儿子大卫•马吉,并在他家的地下室里找到了盒装的胶片原片。
2002年10月2日,大卫•马吉将这架马吉牧师的摄像机以及部分影像资料捐赠给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回美国后,他又寄赠了保存在他家达60多年之久的4盒南京大屠杀内容电影胶片。
2005年,这台摄影机和胶片盒被评定为抗战类国家一级文物。2015年10月9日,《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名录》,约翰•马吉先生当年使用的这台16毫米摄影机以及胶片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书记曾高度称赞约翰·马吉:“令人感动的是,在南京大屠杀那些腥风血雨的日子里,我们的同胞守望相助、相互支持,众多国际友人也冒着风险,以各种方式保护南京民众,并记录下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径。他们中有德国的约翰·拉贝、丹麦的贝恩哈尔·辛德贝格、美国的约翰·马吉等人。对他们的人道精神和无畏义举,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2014年12月13日,在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