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下蛋的母鸡长什么样子呢
最近在看余华的《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这本书算是我走进余华的生活看看这小子一天天的都在弄啥,再加上最近再看综艺节目《我在岛屿读书》从余华的一言一行中更加能体会到他更加普通的一面。
余华的作品是我最喜欢的了,从小学便开始在读,很多作品也是反复的读着,但是我走进的都是余华的作品里,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从未去观察过他个人的生活和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也仅仅是从一些他人的介绍中得知一些余华的事迹,比如铁生,莫言等。
钱钟书:"如果你吃到一个鸡蛋,觉得好吃,你又何必去认识下蛋的母鸡呢?"
但是你还别说,如果你吃的是普通的鸡蛋,没必要去认识母鸡,鸡蛋的营养价值和口感主要取决于鸡的饮食和品种,还有每个人对于鸡蛋的做法是什么样子的,而不是关注母鸡本身。但是要是恐龙蛋呢?我得看看了。
这本书基本是是余华对自己经历和生活的叙述了,很贴切也很真实,是我认识的余华。
02现场有两万个话语权
没有想到余华也是个体育迷,看到他去辗转去看世界杯,去看NBA总决赛,跟我身边的那些人好像也差不多,总是会被很多兴趣爱好所吸引,总是忙前忙后的,一时竟忘记该要去做什么事情。
当他身处在巨大的NBA场馆的时候,听到的不仅仅是打球的声音,还有场馆内几万人的呐喊和欢呼,旁人是不会理解到这种无限的热爱,即使再远,花费再多的时间和金钱,也会为了热爱的东西买单,因为永远都是值得的。余华说话语权最重要,现场有两万个。
因为我喜欢演唱会,喜欢大合唱,喜欢和我一样在现场疯狂的人,我可以理解余华的那股劲。
这是在手机屏幕前的我无法感受到的,我从篮球的图文直播看起,最多也是看一场直播,此生应该不会前往美国看一场比赛了,如果他日有机会真的去了,我会回来再写一篇文章。
03“铁生,踢球去”
史铁生在笔记里写道:“只有和余华在一起,我才感觉是个人。”“他们从来没有把我当过残疾人,但也从来没把我当人。”
当我在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先是疑惑了一下,然后就是憋不住的发笑,但是再看到余华写到他们和学生踢足球的时候,让铁生去当守门员,学生再也不敢射门,他们怕伤着铁生。
突然对上了,想到王小波在《我看老三届》一文里说“对一个残疾人最大的尊敬就是不要把他当成残疾人。”
余华,莫言他们做的很对。尽管那场和学生的比赛中,铁生守门的时候学生没有进攻一球,但是他们作家队也未能进一球。但是能踢到球应该是他们最大的乐趣了,而铁生的守门也会是朋友中最无敌的存在瞬间,也将会是一辈子的时刻。谢谢你我的朋友。
04余华追杀着自己
为什么早些年书里充满血腥和暴力的事情,这本书里也给了答案。
一个人成长的经历会决定其一生的方向,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会藏着从出生到现在的所见所得,把一页又一页的画面复制在内心深处。余华的父母都是医生,他在医院长大的,也经历过一次次游行,一次次批斗,街头打架,反派都整等都是血淋淋的环境,所以早期的作品余华在书中不断地杀人,就像他的梦中梦到被人追杀一样,我的理解则是白天余华笔下的刀子,夜里在追赶着余华本人,自己在追杀自己。
《红楼梦》中说道“少时不得之物终将困其一生”每个阶段的遗憾和阴影都是无法逆转和改变的,我们受其影响,也会带着痛苦走完一生,但是依旧需要清醒的认知,余华这小子是把他们藏在书里刀人,每本书都能插进我的心脏,也符合余华的形象,把爱洒向人间的时候,也撒下了红色的鲜血和不争气的眼泪,所以我们不必闪躲他们,每一个都能撞个满怀。
05巨大的差距里
在《兄弟》的后记里,余华说“一个西方人活了四百年才能经历这样的天壤之别的时代,一个中国人只需要四十年就经历了”我们都活在不平衡的生活中,所有条件的不平衡也导致了梦想的不平衡,没错,我们丧失了梦想。时代这股力量会把我们变成他想要的样子。
所以《兄弟》的上下两部差别很大,仅仅是下部是一个未完成还在继续的时代,被打开的一个潘多拉宝盒,更加贴近现在的生活罢了。虽然余华强调自己以后一口气写完,不要这样分上下卷了,但是这也是时代的原因,让这部作品更加贴近生活现实。所以看这本书的人儿,肯定有众多疑惑和恶评,但是余华只是一位解读世界的译者而已。
我很认同余华说的这句话“和没有什么毛病的人交往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能折腾,有毛病的人才有欢乐。
最后,强烈推荐一波《我在岛屿读书》,喜欢文学和追求生活的人,或者追求生命本质的人,可以闲来无事看看风景,听听他们的闲聊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