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56期“缝”专题活动。
人生苦短,弹指一挥间近50年的时光已从指缝溜走,回首岁月,揽镜自赏的时光早已远去,它走得那样无声无息,让我有些措手不及。拔下第一根白发的情景恍如昨日,而今镜中的一片花白却无声地提醒我:青春已经走远。
我想,这种措手不及的感觉,或许不只属于我一个人!
静下来的时候,经常被一种隐隐的忧愁笼罩---似乎是还没有想好这辈子该怎么活出彩,人生就已经溜走了一大半。时光如同离站的列车不再为谁停留,我无法让它减速,更无法让它停靠。
父母日渐老去,尽孝的时光捉襟见肘;孩子在长大,陪伴的时间所剩无几;职场浪潮更迭补休,稍不留神就会被推到岸边。我站在三座大山的影子里,听着时光的列车隆隆的远去。夜深人静的时候我长长问自己:“我是谁?我为何而来?”
阴影里的追问,永远不会有答案,等不来列车的停靠,那我就搭建一条轨道去追上它。而这一改变的契机,竟然是一本本早已蒙尘多年的书。它们如同漆黑夜空中闪着微光的灯塔,让我迷茫的心有了方向。
夜深人静时,我一会儿在“君王掩面救不得”还是“根本不想救”中纠结,一会儿又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遗憾中释怀。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让我找到了面对世事无常的豁达。古诗词的凝练和深邃,像一位沉默的智者,教会我如何将纷繁的思绪沉淀为精准的表达。
当我在现实的喧嚣中无处安放的时候,我就会下意识地躲进书房这个与世隔绝的港湾,那些沉寂多年的文学经典,经常会出其不意地为我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金钥匙。和孩子探讨文学作品和分析故事主人公的时候,我完成了一个母亲对孩子成长的陪伴。在文学作品中,我更深刻的了解了父母那一辈人的成长轨迹,日常的聊天有了更多的话题。同时也更深刻的理解了和同事的相处中“一加一大于二”的重要性。不知从何时起,焦灼的生活被文学这把梳子给梳通了。通过阅读我学会了梳理生活的脉络,也渐渐明白了人生是否精彩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宽度。与其追着时光跑,不如过好眼下一分一秒。
渐渐地,我不再满足于只做读者,我试着拿起了笔,将中年的困顿、收获的喜悦、人生的感怀,化作键盘上的一个个方块字,不为别的,只为取悦自己。从最初词不达意的青涩,到后来笔下有物顺畅。
渐渐地,我不再满足于只做读者,我试着拿起了笔,将中年的困顿、收获的喜悦、人生的感怀,化作键盘上的一个个方块字,不为别的,只为取悦自己。从最初词不达意的青涩,到后来笔下有物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