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未来关系到我们国家的未来,关系到我们民族的未来,用一句话来概括——教育的未来应该是从“教”到“学”的转变。我们当今所处的互联网时代对教育会产生重大的变革,这种变革主要体现在从过去传统目前,我们所处的互联网时代扩大了我们的教育环境,我们的孩子可以从各种平台获取知识,教育已经不只是在课堂内进行学习的行为。教师也不再是唯一的知识载体,也不是知识的权威,教师是帮助学生设计适合于他兴趣爱好、指导他获取有益信息、帮助他解决困惑的 “引路人”。因此,教育的环境变了,教育的方式、师生关系也随之而改变。
教师角色的更新转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习的促进者。现代教育理念下,学生是自己知识的主动建构、参与者,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在于怎样促使学生学习。虽然教师依然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以及学生学习的管理者、指导者等传统常规角色,但是,教师的角色行为不再是传统的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核心而展开了,而主要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来进行,教师独自一个人在讲台上坐而论道式的单向讲授将大大减少,学生的自主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将大大增加甚至成为主导。此外,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还意味着教师作为信息源地位的变化。在知识经济社会和网络时代,传媒高度发达,社会日渐开放,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电子读物、互联网及各类开放学校、远程学校、网络学校各显其能,人们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渠道将呈多元化。学生完全有可能比教师更早地获取信息、掌握技能,因而,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甚至不是主要的信息源,而仅仅是其中之一。所以,教师越来越从传统的具体信息的提供者向信息源与途径的提供者转换。
2.学生的交往者和合作者。现代教育理念下,教师不再处于凌驾于学生之上的绝对中心位置,也不再是课程知识的唯一拥有者。教师应以亲切的态度、平等的人格和富有情意的语言,激励学生以饱满的学习热情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同时,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教师应高度尊重学生,平等地与学生在课程领域“亲切对话”,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以多种形式和积极的评价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智慧,为学生的人生发展奠定基础。
3.终身学习者。尽管过去也强调教师要不断充电,要继续学习,但由于知识更新速度慢,学科内容和教材相对稳定,加上体制上的因素,致使许多教师多年吃老本。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急剧加快,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承者,比任何人都更需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成为终身学习的实践者和楷模。学校也应是一个学习的社区,是一个学习的村落,是一个提供其所有成员继续学习和成长的组织。学习社区中的每一个人——学生、家长、教师都是学习者。教师是“学习村”这个开放型社区的组织者、指导者,也是学习者、合作者,在指导学生的同时也获得自身的发展。
4.教育教学行为的研究者。在传统观念上,研究是学者专家的事,教师只是使用研究的成果,而没有参与研究的权利。现代教育要求教师既要有教育教学技能,又要有理论修养,同时还要具备研究能力,能够主动对教育教学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通过不断的观察、反思、研究、实践,作出各种教学决策,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其实,研究并不神秘,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每天都在研究,比如对教材的研究、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等。现代教育教学问题具有极大的实践性和情境性,教师如不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深刻的反思,不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直接照搬书本理论是很难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师成长的经验也证明,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是教师提高自身素养的最佳途径。
归根到底,教育的未来仍然要回到教育的原点,我们的方法、手段是在不断地变化的,我们的教育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但在传统的教育里我们总是低估了学生的能力,实际上学生的潜在能力是很大的。我们未来的教育应该有这样的转变——让学生自己学,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提出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够有创新的世界,才能培养他们创新的能力。现代素质教育理念下,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这要求教师必须由传统的知识灌输者向学生的学习促进者、交往合作者、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以及终身学习者和教育研究者等角色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