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焦急的口语交际课

在语文版义务教育修订教材使用培训会上听了两节口语交际课,分别是张赛琴老师上的一年级的《说说我喜欢的玩具》和孟庆宇老师上的七年级的《说说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人》。两个学段的两节课各有特点,张老师根据一年级孩子喜欢奖励的特点,买了几个毛绒玩具,哄着孩子们愉快地学会了从说三句话、五句话到七句话以及更多的句子。孟老师让孩子们从说影视剧里具有特色的人物开始,概括出人物的特点,然后说自己身边的同学,让大家猜是谁,最后大家再说说班主任老师,虽然课堂气氛不是非常活跃,但是孩子们也都知道了说一个人应该从哪些方面说。

说实话,作为一线老师我以前根本没有好好上过口语交际课,要么是简单地讲一下,象征性地找个别学生回答,要么不上,直接跳过。从来没有把它当作一节正式的课来上,像讲作文那样去上过。因为涉及口语交际的考试内容少,而且非常简单,都是常识性的问题。当然也没有听过口语交际类的课。

听了这两节,才发现口语交际课有多么重要。上这两节课的孩子都是北京景山学校的,按说学生的综合素养是非常高的,预想中,孩子们应该在愉快热烈地甚至有趣地甚至是意犹未尽地上完这两节课。从课题就可以看出来,这两个话题都是适合孩子年龄段,易于表达且有话可说的,可是孩子们表达的欲望并不强烈,举手的人次并不多,特别是七年级的那节课,几度把孩子难倒,老师不得不指定孩子回答,回答的结果也是千篇一律。我想这透露出来的不仅仅是我们孩子词汇量的匮乏,表达能力差,而是整体的孩子不会说话,不善表达。

我们语文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孩子的听说读写能力,可是我们却只教会了孩子读写的能力,忽视了听说能力的培养,而听说能力又是我们一生中用的最多的。一个人可以不会读书,不会写字,但是不能不会倾听,不会说话,这是最基本的能力,可能正式因为大家都觉得听说谁不会呀,而忽视了孩子听说能力的培养。其实一个人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要远比书面表达能力重要,现在的很多工作都是要面试的,试想一个孩子如果从小就习惯了在大家面前讲话,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分享,那他还会面试的时候还会害怕吗?而我们的应试教育却把我们的孩子教成了只会答题的哑巴。

在欧美语言和文学是分开的,特别注重孩子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开设还有演讲课之类专门培养孩子会说话,说好话。

既然口语交际这么重要,这么好,为什么我们不好好上呢?归根到底还是我们的评价机制造成的,像王社长说的,如果口语交际像作文一样考试,像英语听力一样,像考托福一样,看我们的老师会不会认真教,孩子会不会认真学。

我们语文版教材里设计的口语交际都非常的好,像一年级的《说说上学》、《说说我喜欢的玩具》、《说说你的朋友》、《学会打电话》、《学习待客》都非常适合一年级的孩子。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我们主要应该鼓励孩子表达,培养孩子表达的欲望,以及在人前大方大声说话不害羞,不忸怩的素养。至于孩子的表达方式和表达内容可以降低要求,能够分清说话的对象不同和场景的不同,怎样去说即可,当然老师也可适时点拨,指导孩子正确的表达。在别人说话的时候,要认真倾听。

就像王旭明社长说的,口语交际,其实是两个慨念,口语和交际,口语就是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交际就是用口语去和别人交往,沟通,达到交流的目的。在口语交际中,要根据说话对象和场合的不同组织语言,跟别人交流要大方得体,注意礼貌语言的运用。

口语交际说白了不就是聊天嘛,所以我想,我们的口语交际课可以跟国外的语言课一样,不要把它当成正儿八经的课去上,就跟学生聊天,让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围绕着某个话题天南海北地胡侃,当学生跑偏时,再把孩子拽回来。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让孩子会说,但前提是让孩子乐于说,说话跟做数学练习题一样,说的多了,自然就会说了。乐于表达,才能善于表达。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人是靠习惯生活的,道理仅是用来指导生活。能改变人生的不是你听过的大道理,而是你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习惯。 道理不是万能...
    认识我你不亏阅读 344评论 0 0
  • 我把脸给你了,你千万别在深秋退回来像身无分文的穷人退回一种累赘人要在暗地里摸索几道崎岖才能让一溜清水准确无误嵌入恰...
    南方小余阅读 236评论 0 3
  • 定义 确保某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而且自行实例化并向整个系统提供这个实例。 使用场景 确保某各类有且只有一个对象的场...
    木子丨Jay阅读 416评论 0 0
  • (一) 【民警讲述】不能想到爱人孩子,一想到心里就酸。 我爱人是乘务员,我9月出差去东北抓一个贩卖假药的犯罪嫌疑人...
    洋娃娃2011阅读 898评论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