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已是正月十五了,三天年、八天假早已结束,但心却收不回来了。
眼前仍是家人包饺子、贴对联、吃年夜饭、看春晚的情景。
虽然累是累点,但过年应有的程序和内容都是不可或缺的东西,这就是所谓的传统文化吧。只是我发现天似乎都缺少了一些往日的热情和期待,只是按部就班罢了。
或许是年龄的问题,亦或是认识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人都喜欢去外地过年,我想这不是一种时髦,而是一方面避免了各家串门拜年的麻烦,二则也是减少了自己被年所累的痛苦吧!不知道大家怎么想?
还有大部分家庭选择在餐厅吃年夜饭,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女性的进一步解放吗?毕竟在厨房里做饭的还是女人多啊!我想即使是男人谁又不想大年三十一身轻松的度过呢?
近日,在与亲戚朋友的闲谈中发现,在家过年的繁琐已成了追求舒适和自由的枷锁,我也想急于打破!但这又是何其艰难!
人情世故首先就是最大的敌人所在。老一辈在骨子里渗透了的传统观念,又岂能靠几个人去改变?
许多人尽管每日饱受重复应酬的煎熬,但却不得不表现出疼并快乐着的样子!想想又是何必呢?
其实,团拜就是最好的选择啊,想见的人,想说的话都可以在这一天里完成,对于不想见的你也大可视而不见!何乐而不为呢?
只是有点想不通的是,为什么仍有那么些人团拜过了还要执着于串门看望老人呢?
难道他们不知道这是在增加老人们的负担吗?年轻人谁不是出去拜年,留在家里的不就是年迈的父母吗?你去了不招待一下你,老人家们于心不忍,招待吧老人们又被弄得精疲力尽,你说你忍心吗?
我想这一点可能不被热衰于看望老人的年轻人所重视,但我是真的听到过很多老人们诉苦的,当然也包括他们的父母!这是何其不幸的事情啊!
今年与以往不同的是,我也美美的疯了一把。跟着女儿看了三埸电影,又去体验了一番兰州中心推出的风起大汉沉浸式演艺街区的精彩,还在省博物馆观赏了馆藏珍稀动物标本展,去老街看了活人非遗展……
这三天可谓真正过上了神仙般的日子,不用做饭、不用洗锅、不用收拾房间,吃了想吃的,喝了想喝的,玩了想玩的,见了没有见过的,每一秒都是那么美好、那么值得!
这三天也体会到了人生不同的乐趣,这也是对某些遗憾的一种补偿吧,有得必有失嘛!你选择了与传统文化相悖的生活方式,遭遇质疑是必然的。但我还是喜欢这种自由闲散、无拘无束的生活,并将乐此不疲!
但是,人生终究不是只有快乐和幸福,也不是每天都可以忘乎所以,而这一切都随着女儿的背影逐渐消退,生活又迎来了平常和无聊,每天个人都将在新的一年继续努力,而对于退休的我们也将割舍下不忍,在时光深处寻找自己的幸福和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