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分答听了《好好学习》一书的作者,成甲老师的小讲“读书基础课:读书记不住、不会用怎么办”,收获很大,特制作文字与PPT笔记,分享于此。
提示:本文介绍的阅读法适用于非虚构类,有具体方法、步骤或行动建议的实用类型的书籍,不包括文史哲等精神需求类书籍。
有些人一年能读上百本书,如何做到的?读书就是机械地从第一页读到最后一页吗?
读完一本书的标准什么?如果你只是为了读完而读完,看完了书却不记得作者说了些什么,那就陷入了“低水平勤奋”的陷阱,读书很多,成长却很慢。相反,如果一本书读到一页或几句话,对人生带来很大改变,那就是高效且有价值的。
因此,读书的重点在于GET到作者想要传递什么信息,让书中内容为自己服务,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生活,这才是读书最有价值的地方。
读书不应该只有一种方法,应该是方法服务于目的。
怎么样让读书为自己服务?答案是主动阅读。
主动寻找读书和生活的联系。把书中听到的道理,运用到生活中。
想让书服务于自己,首先要知道这本书讲什么,怎么知道讲什么呢?
|高效阅读法
第一步:破——读四大版块。
封:从封面获取主题,关键词。
目:目录是全书核心逻辑所在。从目录中发现疑问,带着问题进入内容。思考什么是我不知道的?什么是我感兴趣的?什么是我已经知道的,可以略过的。
序:序言。结合目录看,作者写作目的,全书结构如何展开。
尾。作者在结尾通常会对整本书的思路再次阐述,总结全书。
读书的二八原理,有时读到了20%的关键,就理解了80%的全书内容。
第二步:备——先写答案,再看答案。
把书合上。任何一本书是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深入思考的结果。针对任何一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读书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你的观点和作者观点互相比较,产生启发。
思考我是怎么做的?尝试写出你的方法。
主动阅读就是不断满足好奇心的过程。好奇作者对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带着你的答案和作者的思路进行碰撞。
第三步:研——结硬寨,打呆仗。
“结硬寨,打呆仗”本是曾国藩带兵打仗的要诀。
在读书中借鉴这一点,是要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确保稳固,一点一点扎实的推进,吃透书中的关键性原理。
把一个问题,一个获得启发的观点,掰开揉碎,精细研读,深刻理解,最终变成自己的行动力。把知识变成为自己服务,改变生活的工具。
举例,作者读到了如何赞美别人的方法——FFC(Feeling -Fact-Compare).感受-事实-比较,分别从三个维度分析。
现象层:过去我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比较有什么差别,哪种好?
原因层:为什么这样效果好?作者为什么能想到?原理是什么?比如FFC赞美法,符合人们大脑和心理需求。描述感受容易调动情绪;事实是用具体细节佐证观点,容易产生信任;对比,起到强化印象的作用。FFC综合运用了情感调动,事实佐证,效果放大三种手段,威力自然更强。读书不单知道一个方法,并且通过思考分析,知道这个方法为什么起作用。
重点不在于你的分析结论与作者是否一致,在于你有没有思考这个过程,有没有努力提出自己的假设,让自己寻找答案,这是关键。
行动层: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个方法怎么用到生活中,还能用在哪?是不是其他场景也能用,把一个方法扩展应用到其他领域。
第四步:判——判断是否需要扩大战役。
有些书读两成,八成的内容都掌握了;有些书,记的笔记比原文还多,读完又延伸扩展阅读了。
找到自己阅读的脉络和节奏。
采用了四步高效读书发,不会读了前面忘了后面,因为你不是按页数读,而是按问题和解决方案读的,这就极大加深了解决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做到举一反三。
|搭配使用的读书技巧
1、彩虹笔记法
操作:在笔记中采用不同的颜色,为每种颜色赋予不同的含义。
红色:标注重要的结论。
黄色:标注疑问和异议。
绿色:标记有用的数据、案例、例证等。
作用:查阅和返看的效率大大提高。
2、留白法
遇到不懂的地方,标出来。跳过这里,先往后读,读完找答案。先标注,未来再死磕。
3、管理工具:云笔记,行动清单。
读完怎么管理和汇总这些获取的知识。
使用印象笔记等知识管理工具随时随地汇集,查阅知识。
读书时获得的启发,很多过后就忘了。
需要花时间将你在不同领域获得的启发,汇总整理到一张纸上,促成行动的改变。定期回顾,内化成自己的行动。
|高效阅读的核心与进阶
总结:所有的阅读应该从使用开始。应该把改变自己的行动做为阅读的终点,也是阅读的起点。
高效读书的关键是用更有效的方法来加速你内化知识和改变行动。掌握方法,快速获取一本书的精华,享受阅读乐趣,一方面和作者探讨书中有价值的观点,一方面比别人更快地改变自己的行动,提升自己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