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吃汤圆的由来~

吃汤圆在明、清时期已经约定俗成。在冬至这天,要“作粉圆”或“粉糯米为丸”。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记载,称“冬至,粉糯米为丸,名‘汤圆’”。做好汤圆后要祀神祭祖,而后合家围吃汤圆,叫做“添岁”。所以,冬至吃汤圆,古而有之。

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象征家庭和谐、吉祥。

还有一种解释是:冬至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冬至那天,天还未亮,妇女们就起来生火煮汤圆,先敬天祭祖,再全家围坐吃汤圆。所以冬至吃汤圆,除了表示太阳(阳光)逐渐回来,也代表团圆的意思,现代人更喜欢把它当成圆满的象征。

我们温州(乐清)一带估计就是延至了老祖宗这一说法,就有了冬至吃汤圆,吃了汤圆长一岁~

今天中午我也做了汤圆,汤圆分两种:有甜有咸,甜的基本圆形夹心,芝麻,花生,果酱之类,咸的有圆有扁,配料丰富多了,肉,香菇,虾干,青菜,葱,吃的也是汤中滋味,汤圆吸收了汤的鲜味,吃起来是香糯鲜美,回味悠长~

今天葱用的只剩一点,缺了它,视觉上感觉差了点,不过味道还是挺好,客户男主人说:味道不错,早上吃这个我也是很喜欢~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