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
——但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自己
有一段很经典的对话:
问:“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被我忘记了,那么阅读的意义是什么?”
答:“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股和肉。"
是的,陆乃圣翻译的《卡萨布兰卡》中提到:”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和爱过的人。“
杨绛先生的父亲有次问杨绛:”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
”不好过“
”一个星期不让你看书呢?“
”那这一个星期都白活了“
父亲笑了,说:“我也这样。”
其实很多人都喜欢不停的追问读书到底有什么意义,但如果你仔细去研究就会发现,真正问出这些问题的人,反而不怎么会去看书。这些问题的存在倒像是给他们不去阅读的借口,他们从这些问题的答案中去追寻自己心安理得的沉溺于电子设备,沉溺于短暂性快感的理由,而不是阅读这种高投入,看起来却低回报的事情中。所谓低回报即 :
就像你刷两个小时的抖音,你可以很轻松的掌握许多的八卦消息,可以了解各大潮言潮语,可以与大部分同龄人交谈甚欢,甚至在部分人眼中你还是一个有学历还幽默的段子手。
而两个小时的阅读,不但可能会让别人觉得你怪异,甚至可能会让你与同龄人产生隔阂,有时候你觉得是常识的句子,反而在别人眼里就是故意卖弄学识······从而你和你的一部分朋友会越走越远。
只是两个小时就会有这样大的区别,那这样坚持两个月呢?甚至两年呢?
很多人可能就是因为这样,在想看书的念头刚出现的时候就立马放弃了。为了所谓的合群或是打成一片。
但真的想想,20年之后,甚至不需要,在你步入职场之后,你看过的段子,打过的游戏,知道的八卦会成为你职场的敲门砖吗?这些可以作为荣誉写在你漂亮的简历上吗?HR会因为你的幽默就PASS掉优秀的竞争者去选择你吗?我肯定地说不可以。你可能又会反驳说:“难道你读过的书就可以写在你的简历上?”
不,不可以,当然也不可以。但是你从书本得到的知识技能是不是可以写上去?你的阅读经历是不是也能在你的为人处世中也能体现出来?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曾经说过:“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得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你接触的未知越多,困惑也就越多,就会越觉得自己无知。反而,他懂的越少,就越容易满足,越觉得自己什么都会,会因为自己的小聪明沾沾自喜,洋洋得意,有时候甚至会目中无人。
回到最初的问题,其实一个真正嗜书如命的人根本不会去问阅读到底有什么用,对他们而言,阅读就像是吃饭睡觉一样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有这样一句话:”世间大多的从来如此,当我们执着地去追寻它的意义的时候,就已经失去了它所能带给我们最珍贵的东西。”
你可能又会说,世上真的能做到嗜书如命的人少之又少,那么能让你悄悄成为自己又是什么意思?对于我而言:
首先能让我更善于思考吧, 现在的我至少不再再因为网络上的一些碎片化的观点而侃侃而谈,也不会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了。有了自己的观点而不是被大V或者营销号牵着鼻子走。
其次,不会沉溺于社交网络和碎片化阅读吧,以前我想了解的任何事情我都会在知乎或者公众号上搜寻,现在我想了解的事情我都会尽量全面的找资料再总结。因为我明白所谓的干货其实也是知识中介,多少带点作者的主观看法。真正要了解最纯粹准确的知识,别人的观点只能是辅助,而不是全部来源。
就像我最近在看到的刘墉的《你不可不知的人性》,那里面所说的就是我们目前没有碰到的,但是不就很有可能经历的事情。与其用自己的精力和情感去承受一些没必要的伤害,为什么不吸取前辈的经验呢?用一句话说就是:
“用一天的饭钱,买别人一辈子的心血。“
怎么可能会不值?